曹雪芹是薛宝钗的高端黑?王熙凤点的一出戏表明了作者对宝钗厌恶

导语:

受87版《红楼梦》影响,由于宝钗的扮演者张莉长相脱俗超群、艳冠群芳,气质温文尔雅、颇似大家闺秀,符合古典美人的标准,所以大家对薛宝钗这个角色赞赏有加。其实通过阅读《红楼梦》原文,薛宝钗绝非善角,稍有社会阅历的人都不会认为薛宝钗是好人。本文不考证,不索隐,仅依据文本本身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您分析,你们的宝姐姐为什么不讨人喜!

一、薛宝钗是偷香芋的耗子精,宝钗扑一对玉蝶意味着拆散二玉姻缘!

二、滴翠亭事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抄检大观园,宝钗不辞而别,与贾雨村不辞而别甄士隐如出一辙!

四、刘二当衣,王熙凤直骂宝钗本质,聪明人很难喜欢薛宝钗!

正文:

薛宝钗是偷香芋的耗子精,宝钗扑一对玉蝶意味着拆散二玉姻缘!

贾宝玉曾经给林黛玉讲了一个耗子精的故事。说一个小耗子用变身法,变成了香芋,混在香芋堆里,然后用分身法把香芋一个个全部偷走的故事。最后故事的落脚点是那只小耗子变成了一个美人,它说你们只认得香芋,却不知林家的女儿(指黛玉)也是香玉。这个故事初读起来令人捧腹大笑,但略加思索令人脊背发凉,细思极恐。故事讲完之后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庚辰双行夹批:妙!】笑问:“谁说故典呢?我也听听。”

注意,耗子精的故事刚讲完,宝黛二人打情骂俏,正在说这个“不偷”而是“巧取”的小耗子,宝钗就进来了,衔接是如此的紧密。注意庚辰双行夹批的那个“妙”字,妙在哪里?

作者好似告诉读者,薛宝钗就是这个巧取香芋的小耗子精——宝黛二人正在浓情蜜意,小耗子精薛宝钗就走了进来。

我们深思小耗子的所作所为,简直与宝钗把宝玉从黛玉身边慢慢撬走一模一样,令人胆战心惊。薛家一行人从进住贾府开始,目的就不单纯,没多久就打造出金玉良缘的舆论,暗示宝玉与宝钗有缘。但是贾府贾母、王熙凤、贾政对金玉良缘并不感冒,后来又通过紫鹃情辞试莽玉开始,贾府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宝玉离不开黛玉,整个贾府都默认了宝黛是一对。金玉良缘计划濒临破产,宝钗母女就开始与黛玉套近乎,伺机再发。宝钗与黛玉义结金兰、薛姨妈认黛玉为女儿,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照顾,与黛玉打得火热,让黛玉认为宝钗母女是自己人——简直就是小耗子变成了香芋,混在香芋堆里。后来贾府让宝钗嫁给宝玉的时候,薛家母女却把“一家人”黛玉忘的一干二净,不顾黛玉的感受,最后黛玉因为宝钗夺走了宝玉泪尽而亡。

古代圣贤荀子曾说过“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薛宝钗岂止夺人所好,简直就是夺人所爱;薛宝钗岂止夺人所爱,简直夺自己姐妹所爱。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夺人所爱,贱人爱人所爱。按照荀子的标准,薛宝钗真可谓小人也。薛宝钗的所作所为与妙玉对比立判高下。妙玉听到了黛玉的琴声,二人交流起来,在言谈中妙玉知道宝黛二人你有情我有意,所以即使妙玉喜欢宝玉,她也成全了宝黛,后来乘槎返回姑苏老家以促成二玉姻缘。

我们再看看宝钗扑蝶,是作者暗示宝黛二人的爱情婚姻将终被薛宝钗毁掉。看宝钗扑蝶是怎样描述的——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注意两个字眼,“一双”和“ 玉色”。一双代表成双成对,玉色代表“二玉”,即宝玉和黛玉。我们想一想,如果曹雪芹就是要写宝钗的烂漫可爱,描绘扑蝶的行为美感,为什么非得是一双蝴蝶?一只也说的过去啊,而且我们看见蝴蝶或者蜻蜓都是一只一只的飞啊,很难看见一双蝴蝶一起飞。再有为什么非得是玉色的蝴蝶?玉色的蝴蝶似乎很不常见,如果说是为了凸显扑蝶的美感,色彩斑斓的彩蝶岂不是更好?所以一双玉蝶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就是想向读者传达,宝钗开始动手,要从黛玉那里抢夺宝玉,拆散这对玉蝶。作者对宝钗的痛恨跃然纸上,厌恶宝钗似恶紫夺朱一般!

薛宝钗为了光耀薛家,觊觎宝玉久矣。红楼梦前80回从头至尾,很难看出宝钗深爱宝玉,都是为了“爱“而去做出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联姻,真正爱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如果和别的女人关系好,作为爱他的女人肯定会吃醋,前80回没看见宝钗吃过醋,这是不符合人性的,更不符合十几岁的女孩的特点,只能说明宝钗并不爱宝玉。嫁给他就要喜欢他,宝姐姐这种光为利益考虑的做法是极不负责的,当然最后由于二人的确性格不合,宝钗经常“借词含讽谏”地逼宝玉读书,最后酿成了婚姻悲剧,害人又害己。

滴翠亭事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宝钗在滴翠亭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关于贾芸的谈话,结果被小红和坠儿看到,宝钗灵机一动,说是正在找黛玉,黛玉刚才还在窗下。这就是明显不厚道的行为。自己不愿让小红知道自己偷听,就把脏水泼向黛玉,让小红误会黛玉偷听!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遇到事情怎么拉黛玉垫背呢?大家再看一看宝钗的心理活动——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在这里,看看宝钗的心里用词:奸淫狗盗、刁钻古怪、人急造反、狗急跳墙。只是听见小红说贾芸,也没有当场抓到小红和贾芸,就这样形容小红,有这样的吗?在别人面前,宝钗一向是大家闺秀,从没说过这样的词语,今天心里活动突然说这些个混乱不堪的词语,想是宝钗素来表里不一,外表平和贤惠,内心却也极为阴暗。这与后回鸳鸯抓到潘又安与司棋幽会形成明显对比,鸳鸯是实打实地抓到了丫鬟与小厮幽会,鸳鸯也有一段心里活动,却从没用这样恶毒的词语,而宝钗这只是听见小红说贾芸,也没看到有什么不轨行为,却用这种半污蔑的词汇,很明显,宝钗心理极为阴暗。心有所想,才能话有所说,宝钗平时心理肯定也不干净。宝钗甚至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

此外,在金钏跳井事件上,也反映了宝钗的不地道。薛宝钗安慰王夫人是对的,但她说金钏的话实在太无情,俗语有“人死不过头点地”、“死者为大”。宝钗居然说金钏“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有这样说死者的吗?何况还是个被冤死的人,薛宝钗这样在王夫人面前诋毁金钏,好似在鞭尸一般。如果换成我们可能只说到“有可能是失足而亡的,与姨娘无关”就为止了,绝不会再侮辱死者品格。可见宝钗绝非善茬,昨日还和你称姊道妹,明天你死了可能在背后还说你几句闲话。

抄检大观园,宝钗不辞而别,与贾雨村不辞而别甄士隐如出一辙!

在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宝钗向李纨告辞,搬出大观园。按人之常情来说,宝钗与黛玉、宝玉向来友善,即使再着急走,也要和小伙伴们道个别吧?薛宝钗你怎么能够如此决绝呢?可见以前的情谊都是假的。怪不得事后,宝玉埋怨宝姐姐走得太突然了,史湘云与林黛玉一起在凹晶馆过最后一个中秋的时候也埋怨宝姐姐今年也不来和她一起玩了。史湘云、贾宝玉都是心地纯良、注重感情的人,相反宝钗则是无情之人。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在中秋与贾雨村相聚,甄士隐赞助贾雨村50两银子,之后没多久就一声不吭地上路赶考去了,对甄士隐一句拜别的话都没有,只是让小和尚传个话。怎么能这么没礼貌呢?宝钗对宝黛的不辞而别与贾雨村对甄士隐的不辞而别简直如出一辙,贾雨村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立刻追求他的仕途经济去了,薛宝钗一看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了,立马抬屁股走人。

刘二当衣,王熙凤直骂宝钗本质,聪明人很难喜欢薛宝钗

有时我很奇怪,如果曹雪芹诚心赞美薛宝钗,把她列为与黛玉并列的女一号的话,为什么将宝钗一家定位为下九流的商人阶层?为什么不把薛宝钗说成是黛玉那样出身于书香门第呢?作为四大家族的薛侯后代为什么沦落到从商的地步呢?

在古代,商人的地位非常低,“士农工商”,商人被称为贱商。孔子就很鄙视商人,甚至视商人为小人,“君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对商人更是不屑一提,他说“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注意贾(读古)是指商人,荀子将商人与盗贼相提并论,是唯利是图的人。唐朝诗人元稹做了一篇文章叫《估客乐》,估客就是商人的意思。对当时的商人作了非常精彩的描写。他写道:“估客无往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莫所避,求利无不营;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亦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求珠驾沧海,采珠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一个商人出发去外地做生意,向父兄告辞,父兄告诉他:你要“求利莫求名”,要“卖假莫卖诚”,到哪里都不要顾什么老乡情分。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到处去,放手大干了。你可以到湖南、湖北买珍珠,到西夏买好马,到西藏买鹦鹉,到东南亚买火浣布,到四川买织锦,到浙江买漂亮的女孩做丫鬟,到贵州、广西买少数民族的小孩做书童。由此可见,这些商人毫无道德约束,只要能赚钱,可以无所不为,无法无天。所以在中国古代,商人一词绝不是什么褒义词,而是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与不务正业、鸡鸣狗盗几乎划等号。

大家再看黛玉的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大家闺秀。薛宝钗同属于四大家族,想不通作为薛侯的后人为什么沦落到做商人的地步。所以只有一种解释,曹雪芹压根就不想赞美薛蟠和薛宝钗,初衷就是想提示作者薛宝钗和薛蟠将来会像商人一样对待贾府,唯利是图。我怀疑,后期社会大乱后当了强梁打劫贾府的会有薛蟠(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薛蟠像其他耗子精一样明抢,而薛宝钗则更像小耗子精一样智取贾府财产。

薛宝钗在贾府过的第一个生日,王熙凤点了一出戏,其实是作者在告诉读者薛家入住贾府的本质。也表达了王熙凤对薛宝钗的看法。按常理来说,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王熙凤的亲姑姑,王熙凤应该和薛宝钗走得更近,但是在前80回中,王熙凤从不待见薛宝钗,相反王熙凤和黛玉关系很好,王熙凤也经常拿黛玉开玩笑——“喝了我贾家的茶,啥时候做贾家的媳妇啊?”,王熙凤似乎更支持宝黛二人。而宝钗呢,对王熙凤似乎也不够尊重,宝钗一直称呼已为人之母的王熙凤为“凤丫头”,怪怪的感觉,黛玉从不这样称呼王熙凤,王熙凤作为荣国府总经理,直接被叫“凤丫头”似乎不太礼貌。

大家再看看王熙凤给薛宝钗生日点的那出戏——刘二当衣。刘二当衣讲的是什么呢?说有一个富人叫刘二,他开了一个当铺,也就是一个商人(是不是很像薛家啊?薛家也是商人,薛家也有个当铺叫恒舒典)。刘二的姐夫等着用钱,就把自己的衣服家当让管家当给刘二。刘二想到姐夫曾经当过一个金钗,自己连本还没捞回来,就故意装疯卖傻骗过管家,昧下了姐夫的东西,为了钱财不顾亲戚之情,出尽了洋相。这是作者在告诉薛家的本质。薛家为了得到贾府的宝玉甚至财产,也将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亲戚不亲戚的,在贾府住的这段时间里也会出尽洋相的。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所点的戏曲都是映射后回故事的,都是有所指的,绝不是无病呻吟的一段戏曲。这出刘二当衣也直指薛家的本质。

结语:

曹雪芹写红楼的惯用手法就是云龙做雨,只让你看到龙的一小部分,然后让读者去猜测事情的整体真相,窥一斑而猜全豹。这种冰山一角式的写作手法也导致红楼梦的争议颇多。像薛宝钗的定位,就极具争议。有人说她好,有人说她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文字,想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去细细体会,这也是没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读不懂红楼的原因。薛宝钗不到20岁,正是青春烂漫的季节,却城府颇深,渗透了半个贾府,经常动心思,想想就可怕。宝钗将自己的眼线已经散布在了贾宝玉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贾宝玉的大丫鬟袭人,宝钗一贯拉拢,致使袭人经常宝玉面前说黛玉不好,说宝姑娘大度;贾宝玉的得力小厮茗烟也被宝钗渗透,宝钗让自己的大丫鬟黄金莺认茗烟的妈叶妈为干娘;茜雪曾经因为枫露茶事件被宝玉逐走,事件的主角李嬷嬷却没事,茜雪却被赶走了,这个谜一直萦绕在红迷心头。后来通过袭人才得知茜雪被逐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茜雪经常在宝玉面前说宝钗的好,说黛玉的不好,再加上枫露茶事件,新账旧账一并算,宝玉一怒之下撵走了大丫鬟茜雪。茜雪被逐后,宝钗收留了茜雪,让她去恒舒典工作。为什么让她去恒舒典工作啊?还不是茜雪为了给宝姐姐说好话,得罪了宝玉。不过茜雪没有怨恨宝玉,反而后回在狱神庙救宝玉,当然这是后话。薛宝钗手确实伸得够长。而且宝钗也一直往怡红院跑,害得晴雯大半夜也睡不着觉。后来有一回晴雯还发过牢骚,最后没给黛玉开门。

此外,薛宝钗还经常耍小心思,比如串连自己的大丫鬟黄金莺导演出一幕金玉良缘的说法、黄金莺巧结梅花络,黄金莺夸赞宝钗,宝钗适时出现等等。相反,黛玉从不在耍心思,怀着赤子之心与姐妹们相处。

综合来看,薛宝钗更像是一个社会老油条,又像三国中的司马懿,心机颇深。薛宝钗这个角色是越读越不讨人喜欢。不知道各位对宝姐姐是何看法。

以上文字参考引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不求苟同,多歧为贵!欢迎您的指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