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那些歪诗?真的是张宗昌写的吗...

民国非常乱。刚北伐成功就发生中原混战,刚结束中原混战就发生日本侵华。乱世出枭雄,张宗昌就是这些枭雄中特别的一位。

有关张宗昌的印记有两种:一种是坏;另一种是写一手歪诗,大煞风景。张宗昌的坏主要体现在无节制地玩女人,横征暴敛。
但仿佛佐证他的坏似的,他写的诗也粗陋不堪。现摘几首,俱在《效坤诗抄》里,效坤是张的字: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
好象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链。
看这些诗,与张宗昌的坏相得益彰,只要谈到张宗昌,必想到他的诗。
但张宗昌或许坏,说这些诗是他写的,其实一直证据不足。
比如,2000年,他的女儿就明确地说,他的父亲并不写诗,只写些挽联、悼词、祝寿诗之类,俱是出自部属兼作刀人刘怀周之手。
这刘怀周也是个秀才,写的诗大体能向大众交代。但奇怪的是,这些较体面的、且都已署名的诗,一篇也没出现在《效坤诗抄》中。
那么,这些诗真的是伪作?

一:子虚乌有的《效坤诗抄》

说《效坤诗抄》子虚乌有,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图书馆里,或者民国文献中,都找不到《效坤诗抄》这本书。
这些诗真正落到张宗昌头上,还是1969年台湾的一地摊小报,调侃意味浓厚。后来台湾又一本地摊文学《张宗昌传奇》,有鼻子有眼地说出《效坤诗抄》云云,说出的那几首诗,翻来复去直到今天,数量之少,也成不了书呀?
既然没张宗昌多余的诗面世,就以现存的诗而言,也经不起推敲的。原来,古人写过和张宗昌几乎一模一样的诗,大多调侃而己。
就说《天上闪电》这首诗吧。道光年间的笔记小说《涂说》,也记载了一首《咏闪电》的诗,曰:
黑云团团堆上天,
想是天公要吸烟。
何以知其要吸烟?
一闪一闪打火链。
类似于《游泰山》的诗,古代文献中就更多了。《清王府戏曲全编》里,记录了一首《咏塔诗》,云:
远观宝塔尖又尖,
近看宝塔圆又圆。
有朝一日掉个过儿,
上头圆来下头尖。
看来,张宗昌所谓的《效坤诗抄》不过附和之作。原因当然与山东靠近京津有关。作为中原的核心地带,张宗昌韩复渠等人极易成为京津曲艺工作者调侃的对象。
比如50年代,侯宝林曾在相声中调侃韩复渠,说一次韩复渠到学校去视察,看到许多人在打蓝球,说你们几个人抢一个球不累吗?叫学校给学生一人发一个。
这个玩笑开的有点过头了。韩复渠是一代儒将,字也写得漂亮,见识肯定不比侯宝林等人差。只是韩复渠是个失败者,调侃他也对自己无损害了。
调侃张宗昌,道理也同调侃韩复渠一样。反正没有任何道德风险,还可迎来掌声。
其实张宗昌读过私塾,走南闯北,仪表堂堂,见识和计谋都是有的。只是此人有许多小毛病,自控能力差,比如贪玩好赌。但张宗昌有许多传奇故事,也验证了他并非等闲之辈。

二:传说级的张宗昌

张宗昌也有许多优点。比如讲义气,对朋友、老乡等圈内人很好,有求必应。甚至小老婆被人拐走,他也不介意。当然,他小老婆很多,这是另话。
讲义气也成为张宗昌成功的前提。苦孩子出身的张宗昌,年轻时在中东路做建筑工,因为长得高高大大,手艺好,又重利轻义,竟让所有华人警察都对他言听计从。后来他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连俄人都敬他三分,大小事都交给他去裁决。
辗转到俄远东,张宗昌做金矿总工头,还炼就百发百中的枪法。
张宗昌成奉军军官后,一次吉林军联手胡匪卢永贵造反。张作霖手下无兵可派,叫张宗昌自己想办法。张宗昌几乎是单枪匹马前往镇压。胡匪们看到他,纷纷滚下马来向他作辑。原来这些胡匪都是以前和他一起淘金修路的山东老乡,受过他的照顾。
张宗昌兵不刃血地把胡匪编成三个营。又有大量苏俄白军过来,张宗昌俄语精通,也把这些白军也收编了,很快兵力超过一万。
张宗昌进入山东后,也不是没做过一样好事。比如他曾创建山东大学,三顾茅庐请晚清状元王寿彭任山东教育厅长。王寿彭走后,又亲自出马请辜鸿铭为山大校长。只是辜因病未成行。
尽管军费紧张,但张却在教育上非常大方。校长月薪4百,教授3百,和北大薪水不相上下。
张下野后,日本人请他做汉奸,他没干。
张宗昌坏就坏在他管理能力差,军纪败坏,任由士兵胡来。兵亦匪来匪亦兵,税又重,百姓没活路。加上他好色好赌,看到喜欢的女人,不管是部下老婆,还是民女妓女,都一并纳入。民间风评实在太差。这也为张诗流行奠定了基础。

结语

张宗昌的坏和其他军阀的坏并无不同,他还不算现象级的。只是山东处中原核心地带,使他的丑陋更加突出。因为张宗昌一直与北伐军作对,又死得窝囊,所以成文人重点光顾对象。
当然他被讥讽一点也不冤。如果他挺到抗战,打死几个日本人,说不定他还会成抗日英雄呢,就象四川刘氏家族一样。刘氏家族对老百姓可不怎么样,但抗日最凶悍。
可惜张宗昌死的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