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产能翻10倍也只有2亿,少出门多节约!

易简财经

复工两周后,口罩依然短缺。

从年前的疯抢到现在的定量供应、“预约”购买、一线医护甚至也不够用,这些消息逐个加深了人们的忧虑。

口罩为什么不够?未来够吗?这成为了自疫情爆发以来热度常在的话题。

1 -

口罩远不够

这首先是个供需问题。

在需求上看,随着全国上下全面复工,口罩的需求将有增无减。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国内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合计就业人口高达5.33亿人,若每人每天仅用一只,每天至少也需要5.33亿只口罩。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大部分医用口罩都需要每4小时更换一次,在武汉抗疫前线,口罩的消耗速度更远超其他地区。

而我们的供给仍够不上5亿这个量。

工信部副部长曾指出,中国口罩产能为每天2000万,但这是所有口罩的,医用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医用N95口罩产能仅有约60万。

5亿对上两千万,在疫情引爆的口罩需求面前,这个产能明显难以跟上。那么,在这个非常时期产业链上下又将怎么调整?又能否调整得过来?

2 -

口罩产业链

常见的医用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

内层是普通无纺布;外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中间的过滤层用的是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经机器缝合加工后,还需要消毒并静置7天挥发毒性,才能包装运走。

简单来说,口罩主要由无纺布组成,无纺布主要原料则是高熔聚丙烯纤维。

高熔脂聚丙烯纤维,目前国内产能充足。2019年,该原料国内产量约为90万吨,1吨高熔脂聚丙烯纤维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只。国内主要生产单位又是中石化、中石油,央企出手,想必产量不愁。

中石化此前已临时改变排产计划,加大医卫材料供应,已保障了国内51家医卫材料客户生产需要。其后一篇《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更是迅速获得微信(阅读量)微博(转发量)双双十万加。

原料无问题,接着看无纺布。

我国无纺布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多数企业2月10日已陆续复工。其中,湖北省是重镇,无纺布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十分之一。据了解,我国四个无纺布基地里,湖北仙桃市彭场镇号称无纺布之都。湖北日报2018年,更是直指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纺布产业基地,2017年其无纺布制品占到全国产能的40%。

可惜,湖北是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的区域,复工延后施行得更为严格。有无纺布生产公司曾表示,厂内工人多已返乡,但他们大都居住在湖北,即使他们愿意返工,也因交通管制难以及时回到工厂。

也就是说,复工延后、员工难到岗,产能当然也将受制。

有人计算过,以无纺布主要生产商欣龙集团为例,2019年上半年其熔喷无纺布实现营收4760万,按照2万一吨计算的话,欣龙就已生产了无纺布约2380吨。若它们全部用于生产口罩,能生产7.85亿只,每天生产436万个医用口罩。

也就是说复工无问题的话,原材料也能解决。之后,口罩生产就进入到机器堆工、堆料环节。这主要依靠自动化生产,效率很高,18.5万一台的口罩机,每分钟可以生产100个口罩,24小时不停工每天的产能就是14.4万个口罩。

一个小口罩厂,可能需要10个人,设备包括口罩成型机、口罩压合机、口罩切边机、呼吸阀冲孔机、鼻梁条线贴合机、耳带点焊机、呼吸阀焊接机等等,总投资估计50万就能搞定——但是,设备到货需要60天,远水难解近渴。

就算设备到货,口罩出了流水线也不能立刻上市。它还需要消毒,需要在消毒后静置7-14天用于解析,之后才可包装出厂。

3 -

月末可期?

当然了,好消息依然不断传来。

多家汽车厂、科技制造企业宣布开始改造生产线以生产口罩。口罩生产的技术门槛不高,但对制造车间的卫生要求很严格,医用口罩都需要无菌条件极高的车间。而对这些科技制造企业来说,因为自身的产业链涉及各个门类,加之在技术层面本来就是制造行业中的领先者,所以改造并不难。

目前,富士康、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中国石化、广汽集团多家能源和制造业企业宣布紧急投产口罩。但难点依旧在时间,他们普遍表示,生产要达到可观的量级都仍需要半个月左右,也就是2月末。

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宣布,全国22个省份最新数据显示,口罩企业复工率已经超过76%,防护服企业复工率达到77%,重点监测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94.6%。

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达94%,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达128%,有8个省份产能利用率达到或超过100%。医用非N95口罩的产能利用率达106%,有10个省份的产能利用率达到或超过100%。

不过,按工信部每天能生产2000万口罩的说法,产能翻10倍也只有2亿,短期供给依旧难解,大家还是少出门多节约为好。

部分内容参考自界面新闻、任易

·END·

作者 | 简小编
联系入群 | 加微信:xjjyj66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