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联”琐忆【郭向勇】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
---赵雷《成都》

一次和朋友闲聊,聊到了“北联”,他说“北联”拍卖了,你知道吗?我一惊!虽然传言早已有之,但确切的消息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这应该是个准信儿,因为朋友是个“百事通”,也是一个靠谱的人。
后来,有几天总是油头抹转,心不在焉,总觉得该抽个时间再去那里看看,但久未成行。一天正好路过,见大门敞开着,只是门垛已经被彩布包得严严实实,还更换了门楣,便径直走进去。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一切又是那么的陌生。曾经嫩绿的垂柳,耷拉着枯黄的叶子;曾经挺拔的白杨,裸露着龟裂的干皮,墙上瓷砖剥落,地上落叶成堆。
我的心一下子有点黯然神伤
本打算就来看看,突然想拍几张照片。天出奇的冷,絮嘴的售楼小姐在旁边叨叨不停,懒得理她。选了几处重点,匆匆拍了几张,心中略微有些释然,但仍有许多记忆的珍珠撒落了一地……

其实,我不是“北联”人。
我们毕业时的就业政策是乡下的都要回到本乡的学校去,但偏偏有个不是城关的同学进了“城北联中”,我们都很惊奇,又十分羡慕。那时候,来一趟县城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骑自行车要四五十分钟。有一次,正好骑车走到“北联”门口,与他碰了个正着。他便邀了几个熟人,找了一个小店,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瓶小酒,边唠嗑边喝酒,不知几个时辰过去,大家都是将醉未醉,摇摇晃晃回到到他的小“窝”,一帮人齐滚到他的床上,夹杂着脚臭味、刷锅水味、发胶味开始胡侃乱吹。
一个在回忆大学生活,说着说着眼角挤出了泪;一个在炫耀女朋友,脸上写满了幸福;一个在畅谈理想,豪气冲天声音越来越高;一个在笑自己第一次登上讲台,手足无措汗不敢出。而他说起“北联”,那就一个劲“吹”,“吹”校长智慧、“吹”老师能干、“吹”学生聪明,甚至连学校里做饭的都“吹”的天花乱坠。他说他们学校有个老赵,老赵包子,林州一绝,每次都要讲得我们涎水肆流。在生活尚没有小康的九十年代,提到好吃的东西,怎不叫人羡慕嫉妒恨呢。说完吃,就开始发点小牢骚,说咱天天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工资低、没地位等等,我们都叫他“小愤青”,还劝他“牢骚太盛防肠断”。他说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想法改变自己吧。我们嘴上都说他“吹劲不小”,但心底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佩服他。
后来(2006年),我居然阴差阳错辗转调到了“北联”,只是那时的北联早已换了校名,我的那位同学也早已跳槽到另一个单位,并且混得风生水起。但六路口那个曾经叫过“北联”的地方,却留下了我十多年的人生印迹,我也被时不时的当做了“北联”人。
初到学校,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老赵。
我想,“脸大脖子粗”的厨师老赵到底是何方神圣,做个包子居然做成品牌,还在当年的学校圈了一堆“赵粉儿”。学校姓赵的人并不多,但见到的老赵又不是我心目中的老赵,他脸盘并不大,脖子也不粗,削瘦的身材,说话轻声细气,脸上总带着微笑。他说他在四中开过食堂,我说我就是四中的学生。他还说他的食堂很小,但生意还可以。我恍然大悟:当年,在我们寝室旁边那个旮旯里,有个面积很小但生意很火爆的小食堂,只是不等放学铃声响完,早已挤得水泄不通了,像我这类呆头呆脑的人,挤进去的机会是不多的。所以对他也没什么更深的印象,只隐隐记得柜台里曾有一个精瘦的男人,总是站在柜台里,身上系着围裙,一边不停地收钱收票,一边不停地向外递包子,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不要挤、不要挤”,忙的不亦乐乎。
缘分,有时候就是这么稀奇,满心期待,未必能够如约而至,不曾留心,转个弯便遇到了。
自从来到这个学校,老赵就成了专职的寝室管理员。但每逢学校有大型活动,他总会给大家露一手,包子鸡蛋汤依然是标配。他退休后,我们也遇见过几次。每一次他都是老远就下车,走到跟前,一边微笑,一边问长问短,热情得很,只是脸上添了些沟渠,头上多了些白发。正是:“北联”包子盛名犹在,厨师老赵已生华发。
学校门朝西,进大门往正前走,是宿办楼,楼前一排挺拔的白杨,个个都有一搂多粗了。听人说这是建校之初师生们共同栽下的。三十年栉风沐雨,白杨树见证了学校风雨变迁的历史。
我的办公室就在一楼。这一层的办公室都是里外套间,外间一张办公桌、一张床,便兼有了办公与住宿的双重功能,里间是厨房,这样,俨然是个“家”了。据说,建校之初,老师们在这功能齐全的斗室里批改作业、吃饭睡觉,甚至结婚生子。后来,大家陆续买上新房,搬了出去,在办公室吃住的越来越少,办公室逐渐成为单纯办公的地方。
有人说,我的办公室是“风水宝地”。和我同一天调到这个学校的兄弟,是个菩萨心肠,刚来没多久,听说有个老师卖掉了老房子,新房子还没装好,一家人四处找地方住,便主动腾出自己的办公室,和我挤到一起,我也乐得做一个顺水人情,只到这个老师搬进新居,我俩才结束了“同居”生活。如今,兄弟已经成了一校之长。我搬走后,这里成了临聘教师的办公室,但凡在过这个办公室的,经过招教考试,一个一个陆续成功“上岸”,成为了教育行业里的佼佼者。
再后来,这里变成了五味生香的小厨房。夏有电闪雷鸣,冬有风雪载途,早有早读,晚有晚课,碰上这样的天气,从事这样的职业,单位里有个临时填饱肚子能救急的地方,真是贴心之举,于是这个厨房应运而生。集资买粮买菜,轮流下厨造饭。谁有爱好,谁有特长,谁没了课,主动加入。择菜的择菜,烧火的烧火,劈柴的劈柴,这个灶上开着水,那个锅里红着油,大家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哼着小曲儿,切菜的声音像弹琴,跳动的火苗像舞蹈,此时此刻,哪里还顾得上课堂上的那点腰酸背痛,哪里还计较和那口子拌嘴的鸡毛蒜皮小事。
论吃还是家常饭:小稀饭、酥油卷、鸡蛋面条、大米烩菜。这饭,做起来简单,吃起来入法,一次三块两块,好吃还不贵。深冬时节,天还未明,急着来上自习的老师喝上一碗热汤,配着一个花卷,从手心一下子暖到了心里,然后呼着白汽走到教室和学生一起上早读。若是碰到谁有个高兴的事,经不住好事者的撺掇,这一顿的伙食费他便全包了,大家劳动的热情更加高涨。要是好几个人都有喜事,那便需要挑一个日子(周末居多),等学生都放假回家,去大食堂,排排场场整一顿。回风灶一点,夛家老少齐上阵。这时候,你能真正体会到浓浓人间烟火气,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两栋教学楼,一南一北将学校分成了前后两个院子。
前院正中央,升旗台旁有一个圆形的水池,水池中央有座假山,假山制作者匠心独运,在假山上布置了绿树、飞鸟,还有流水。山上有树千篇一律,偶有飞鸟不足为奇,但山若有了水,就像人有了眼睛,通了灵性。在这象牙塔中,能有点山水风景,校园便不呆板。后来,池里放上了金鱼,平静的水面便波光粼粼了。每到下课。后院的孩子们也会聚拢到假山周围,听潺潺的流水,看游弋的金鱼,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四散而去的脚步声将鱼儿吓得一股脑儿都钻进了石头缝里。到了冬天,池水太浅,又结了冰,心软的老师生怕金鱼过不了冬,争先恐后主动认养几条回家。冬去春来,主动再还回来。每次还鱼,大家都会比比,谁的瘦了,谁的胖了,谁的少了,谁的多了。
后院是个东西狭长的院子,建校之初,这里是个深坑,据说第一届学生曾经在这里抬过土、垫过坑、栽过树,那些年劳动的乐趣,都成为他们今天美好的回忆。这个不大的院子,因为不空旷,拢音效果好,常常成为集会的场所。每年的中招百日冲刺,这里都旌旗飞扬,战鼓猎猎。当雄壮的音乐响起,当写着孩子们姓名和梦想的气球飞向天宇,师生一同唱着: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这时,孩子们一个个群情激昂、摩拳擦掌,但他们也许注意不到老师们早已是泪流满面。
学校的教育,更多的时候是无声的渗透。
在楼梯口,有两副木质结构、褐色底子、金色字体的对联,很是吸人眼球。一个在教学楼上,上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丰满圆润的康(有为)体。第二个在办公楼上,上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恣肆汪洋的张(墨人)体。
第一幅内容取自岳麓书院,强调光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第二幅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意为“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两副对联一个立意高远,一个紧接地气。意在鼓励并鞭策师生既要有仰望天空的志向,还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两幅对联都是龙山墨人手迹。
墨人是学校的一名书画教师。听人说,墨人有四大爱好:一爱书法,二爱摄影,三爱画画;四爱喝点小酒。其书法,飘逸洒脱,已经自成一家;其摄影,独具匠心,有时妙手偶得;其画作,寥寥几笔,总能生动传神;其爱酒,饮少辄醉,常常半醉半醒。据说一晚,又有酒局,自然又醉。回来路上,步履飘飘,言语颇多。几位酒友为安全起见,决定亲自送其回家。墨人的家离学校有十几里,酒友磨破了嘴皮,好说歹说就是不回,站在升旗台上,对着广场发表了一通演讲,好不容易答应回家,车子推到六路口,又不走了。车子一扔,站在路中间,做起了交警,过往司机无不惊奇,而墨人指挥交通居然有模有样。大半个小时后,风吹酒醒,再次答应回家,与酒友一路走走歇歇、说说唱唱,送到家时,酒友已是大汗淋漓。
学校最初并没有操场。后来,经过协调,总算和大小菜园村里约定,租用了学校东边一大片土地。不料,这一租便成了永远。那是一块三十五亩大的场地,几乎超过了原来校园的两倍。学校管理者煞费苦心,慢慢垒起了围墙,栽上了杨树,硬化了跑道,打造成了一个当时市区为数不多的标准化操场。
三十五亩的大操场,除去四周跑道,中间大面积的仍是土地。平常时间,孩子们在土地上上体育课,撒欢的玩耍踢腾,自然寸草不生,一到暑假,草在这里结它的种子,风在这里摇它的叶子,两个月的时间,操场中央便成了草的森林,除草便成了开学后一件很费神的事。
苏格拉底说:“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大概是受此启发吧。操场中间被分成很多个小块,老师们被分成了若干小组,到操场种菜去。这些老师都是多年不挨地边的人,一下子分到一块地兴奋得不得了。整畦、下种、浇水、捉虫、除草一样都不能少。有的教师趁着晚上凉快,顺便来浇菜,偶尔发现自己的菜长得比别人的好,心里美滋滋的。若有几个人同时来,便有说有笑,快乐的很。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青菜、茄子、南瓜、西红柿、卷心菜,暑假的操场一下子变成了菜园子。即便有的长得歪瓜裂枣,也给人带来快乐。碰上同时都来摘菜的,大家便互相分享一下种菜的经验。
吴伯萧在《菜园小记》中写道:“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苏东坡在《菜羹赋》里也说:“汲幽泉以揉濯,抟露叶与琼枝。”在工作之余,享受一下菜园子丰收的景象、闻到新鲜的泥土气息和素淡的蔬菜清香,是一件极惬意的事。
有人说:人生的每一段岁月,都应该被灿烂包围,每一段时光,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十二年的青葱岁月,未曾灿烂,未曾辜负。
在那个叫过“北联”的地方,有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有一群人的奋斗故事。有人在这里播种梦想,有人在这里收获荣光。也许用不了多久,许多人都会将她忘记。但时光终将会把记忆的珠子串在一起,永远留下那一串串成长和奋斗的足迹。

【作者简介】:郭向勇,教育工作者,爱好广泛,热爱文学,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0)

相关推荐

  • 【广东】朱雅墨《滚铁环》指导教师:周恩伟

    滚铁环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国际部(PYP) 六年级 朱雅墨 下午是活动课,操场上传来了滚铁环的声音,因为过段时间学校要举行一场比赛,看谁滚得好. 操场上不仅有学生在玩,部分老师也玩得不亦乐乎.我就拉着同 ...

  • 秦焕英 || 乡村学校

    ● 中小学[资料:合集] ●[电子课本:20年秋]1-12年级 ● [中小学:试卷]语数英 ● [20年秋:微课合集][语数英] ● [优质课教学视频]语文 ● [世界经典电影] 800部(合集) 新 ...

  • 【林喆熙】​这儿真美

    这儿真美 福清市实验小学三年四班 林喆熙 指导老师:陈娇霞 我的学校是福清市实验小学,这儿真美! 门口站着两棵大榕树,它们的枝叶茂密,葱葱绿绿,与三层楼一样高,就像两位战士,守护着我们的校园.微风吹过 ...

  • 【叶丽灵】梦在扬帆起航

    梦在扬帆起航 福清市实验小学五年七班 叶丽灵 指导老师:刘鸿丹 时光飞逝,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常常回忆这五年在实小度过的美好时光.时间顺着我的记忆回到了五年前-- 当我背着小书包第一次踏进校 ...

  • 遥远的横沟中学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去过横沟中学,那个我生活了足足有十年的地方. 年少时的横沟中学,是个美丽的地方. 中学位于街的最南端,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南学校",这也是与街最北端的小学相呼应,小 ...

  • 老赵

           老赵是我原先的一个同事.        个头不高,干瘦,人很麻溜.说话跟炒黄豆一样,干巴脆,还老是连吃带喝的那种,语速奇快.--他说话和跟人抢吃饭一样,旁人根本就没有插嘴的机会,上下两张 ...

  • 上学记系列·七

    19.4.3 序言 一段段岁月拼接 一个个角色相切 一种种状态罗列 一条条绿道更迭 一篇篇故事续写 漫漫求学路上 牵引着我们的是梦想 推动着我们的是期望 匆匆那年夏天 镌刻着我们的少年情 磨练着我们的 ...

  • 【张吕宸】未来的学校

    未来的学校 福清实验小学四年五班 张吕宸 指导老师:郭小芳 我乘坐着时空飞船,穿越时空隧道,一下子飞到了我们的未来学校. 校门口,有一个高大的机器人.它钢筋铁骨,全副武装,时刻保护我们的安全.校门有自 ...

  • 泥娃子:安中往事(之关于吃的记忆)

    [编者说]泥娃子笔下的苦难岁月都被她描述的云淡风轻甚至诙谐幽默.让我们看到对人生的无限豁达.真正宽容的人,无论经历什么,都是一种妙趣横生. 安中往事(之关于吃的记忆) 泥娃子 我们在安居中学上学那几年 ...

  • 【陈楚涵】室内广播操

    室内广播操 福清市实验小学 二年十班  陈楚涵 指导老师: 曾建玲 今天我们学校开始做室内广播操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同学们立刻起身,迅速地把椅子推进桌底,开始跳起广播操. 咦,真奇怪,为什么广播操 ...

  • 那个跑了三年的操场……

    你一个人安静的躺在足球场上,望着国旗,看着跑道,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开始留念起了这个学校,注意观察哪里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每栋建筑楼,因为你知道你即将要离开这个你待了三年的地方. 你回想起,每次你进教 ...

  • 咸鱼《请温柔善待你的母校》

    请温柔善待你的母校 高考失利,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机缘巧合下看到了一个超级高大上的学校名字,然后就执意报了这个学校. 学校距离我家有两个小时的高铁,预报到的时候简直让我大跌眼镜,整个学校的占地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