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草
《中药学》鸡眼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黄疸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有利湿作用,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
本品有利湿止泻作用,对于腹泻、痢疾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
引用:《中药学》鸡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眼草
【拼音名】Jī Yǎn Cǎo
【别名】人字草、三叶人字草、掐不齐、老鸦须、铺地锦、白斑鸠窝
【来源】本品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细晒干。亦可鲜用。
【性味】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止泻。用于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0.3~1两。
【备注】(1)竖毛鸡眼草(长萼鸡眼草)全草亦作鸡眼草入药。
(2)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对于腹泻、痢疾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鸡眼草
【出处】《救荒本草》
【性味】甘、辛,平。
①《本草求原》:"甘辛,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疟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
②《植物名实图考》:"除火毒。中暑捣取汁,(和)凉水饮之。"
③《南京民间药草》:"利小便。"
④《福州草药》:"治蛇咬伤。"
⑤《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附方】①治突然吐泻腹痛:土文花嫩尖叶,口中嚼之,其汁咽下。(《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中暑发痧:鲜鸡眼草三至四两。捣烂冲开水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公母草七钱至一两。水煎服。年久肠风,须久服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④治赤白久痢:鲜鸡眼草二两,凤尾蕨五钱。水煎,饭前服。(《浙扛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红白痢疾:公母草五钱,六月霜二钱。水煎,去渣,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⑥治疟疾:鸡眼草一至三两。水煎,分二、三次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⑦治小儿疳积:鸡眼草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胃痛:鸡眼草一两。水煎温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小便不利:鲜鸡眼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⑩治热淋:公母草七钱至一两。米酒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⑾治妇人白带:公母草七钱至一两,用精猪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治疗传染性肝炎:每日用新鲜人字草6两(小儿减半),洗净加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分3次服,连服10天。据23例观察,对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治程中亦未发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备注】同属植物长萼鸡眼草形态与鸡眼草相似,但茎较粗壮直立;小叶倒卵形,密生长毛;萼片稍长。有些地区亦作鸡眼草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眼草
【别名】掐不齐、人字草、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鸳鸯草、夜关门、老鸦须、铺地龙、蚂蚁草、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花生草、白扁蓄、小关门、瞎眼草、小号苍蝇草、红骨丹。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鸡眼草和竖毛鸡的全草。
【性味】甘;辛;微苦;性平
【归经】肝;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止血。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黄疸;痈疖疮;痢疾;疳疾;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损伤;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鲜品30-60g。捣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2.《植物名实图考》:除火毒。中暑捣取汁,(和)凉水饮之。
3.《南京民间药草》:利小便。
4.《福州草药》:治蛇咬伤。
5.《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
7.《贵州民间药物》:止血。治腹痛。
8.《四川中药志》:解热、散痧。治腰痛腹泻,发痧,白痢。
10.《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肠炎,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