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康疗60: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自我康疗60: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意识。防疫防病的安全战略和行动,就体现在“不治已病治未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固然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却也是已经进入“治已病”阶段了。这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便有中医和西医的不同结果。

譬如,对于新冠瘟疫的诊断,中医和西医的套路不同,治疗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诊断出寒热湿燥病症,然后运用砭石针灸推拿疗法和中药,就能够产生明显的疗效。西医则必须通过一整套技术设备检测流水线,才可以确定出细菌病毒的基因特征和名称,然后再用西药和技术设备,才能验证出有效或无效的治疗结果。

这两种治疗成本费用差异暂且不谈,关键是诊治方法和疗效的比对,才是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

事实上,“防患于未然”的“不治已病治未病”,集中体现了中医独有的防疫防病超前意识。这种超前意识,则是源于“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阴阳五行说”。到了“治已病”阶段,中医同样是遵循“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阴阳五行说”。至于症状诊断的寒热湿燥云云,西医肯定听不懂,而且还会一概视为“不科学”。然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早已经证明了中医的行之有效。今天,“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肆虐,却进一步验证了西医科学的无效。

因此,我们重读“黄老之学”的《黄帝内经》,不仅要传承和弘扬“治已病”的中国医术,更要领会和传承“治未病”的大道文化。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静心解读和感悟《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譩嘻,譩嘻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嘻,譩嘻应手。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䏚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嘻。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胷中而散。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胻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荣。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菟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龂基下;一在项后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数髓空,在面侠鼻,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两髆骨空,在髆中之阳。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犬所囓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我听说百病起于风邪,该怎样用针刺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风邪从外面侵入,就会使人产生寒战、出汗、头痛、身体发重、怕冷等症状。用针刺法治疗,应刺患者的风府穴,以调节气血循环恢复阴阳平衡。正气不足就用补法,邪气有余就用泻法。

  如果患者遭受到严重风邪侵害,就会产生颈项疼痛症状。用针刺法治疗,也应刺风府穴。风府穴在大椎穴的上面。患者感受风邪较重,就会有出汗症状。用灸法治疗,应艾灸噫嘻穴。噫嘻穴在背部下两侧距脊椎各三寸之处,用手指按压此穴,会使病人感觉疼痛而呼出“噫嘻”之声,可以确定噫嘻穴就在手指下的疼处。避风怕风的患者,应针刺刺眉头的攒竹穴。落枕的患者,应取肩上横骨间的巨骨穴。脊背屈伸困难的患者,应将其手臂后翻到背部与肘尖成直角,这时手背正对的脊椎节骨位置就是至阳穴,即可灸治此穴。如果患者第11-12肋骨处疼痛,引发背部、腹部和小腹疼痛,应针刺噫嘻穴。患者腰痛,不能转动,筋脉挛急引发睾丸疼痛,应针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等八髎穴位和疼痛之处。八髎穴在腰椎骨与坐骨间的空隙中。

  “鼠瘘”病也称瘰疬,治疗此类寒热病,应针刺寒府穴,寒府穴在膝上外侧骨与骨之间的孔穴中。取膝上外侧的孔穴时,应使患者弯腰保持下拜的姿势。取足心涌泉穴时,应使患者保持坐跪的姿势。

  任脉发端于中极穴下面,上行经过阴毛际至腹部,再上行到关元穴和咽喉,又上行到下巴部位,然后循行至面部,再入于目中。冲脉发端于气街穴,相并于足少阴经左右上行,至胸中散开。任脉发生病变,如果患者为男子,就会产生“内结”和寒、水、筋、血、气、狐㿗等“七疝”病症。如果患者为女子,就会产生“带下”和“瘕聚”之类病症。冲脉发生病变,就会产生气逆上冲和腹中拘急疼痛等症状。

  督脉发生病变,就会产生脊柱僵硬反折症状。督脉发端于小腹以下的横骨中央。在女子,则入内系于廷孔,廷孔就是尿道外端。从这里分出的络脉,循着阴户会合于阴部,再分绕至肛门后面,又分别行绕臀部,直到足少阴经与足太阳经中的络脉,再与足少阴经相合上行于尾骨端内后面,贯穿脊柱连属于肾脏。与足太阳经共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入络于脑,复返出脑下行至颈项,循行于肩膊处侠脊柱抵达腰中,再内循膂络于肾。其在男子,则循阴茎下至会阴,与女子相同。小腹部直上的支脉,穿过脐中央,再上贯心脏入于喉,上行到颐并环绕口唇,又上行系于两目之下的中央部位。督脉发生病变,就会出现气从少腹上冲,导致心脏疼痛和大小便不通等症状,称为“冲疝”病症。在女子,则会导致不能怀孕,产生小便不畅、痔疾、遗尿、咽喉干燥等症状。督脉生病,就应治督脉。轻者治横骨上的曲骨穴,重者则治脐下的阴交穴。

  如果患者气逆上,呼吸有声,治疗时应取喉部中央的天突穴,此穴在两缺盆的中间。如果患者气逆上冲咽喉,治疗时应取其渐部的大迎穴,渐部在面部两旁夹颐之处。

  如果患者膝关节能伸不能屈,治疗时应取其大腿部的经穴。患者坐下时感觉膝痛,治疗时应取环跳穴。站立时感觉膝关节热痛,治疗时应取膝关节处的经穴。膝痛引发足拇趾疼痛,治疗时应取膝后窝处的委中穴。坐下时感觉膝痛如有物隐伏其中,治疗时应取承扶穴。膝痛导致不能屈伸,治疗时应取背部俞穴。疼痛连及小腿就像要折断的感觉,治疗时应取其阳明经中的足三里穴,或者分别取太阳经、少阴经的荥穴。如果患者长期遭受水湿风邪侵害,就会产生胫骨酸痛无力和不能久立的病症,治疗时应取少阳经的别络穴位,此穴为外踝上五寸处的光明穴。

  辅骨以上腰横骨以下的部位,称之为“楗”。髋骨两侧部位,称之为“机”。膝部的骨缝部位,称之为“骸关”。膝部两旁的高骨,称之为“连骸”。连骸下面的部位,称为“辅骨”。辅骨上面的膝弯部位,称为“腘”。腘上面的部位,就是“骸关”。头后项部的横骨,称为“枕骨”。

  治疗水病的俞穴,总共有五十七个。坐骨上有五行,每行各五穴。伏兔上方有两行,每行各有五穴。其左右又各有一行,每行各五穴。足内踝上各一行,每行各六穴。

  髓穴,在脑后分为三处,都在颅骨边际锐骨的下面。一处在龈基的下面,一处在项后正中的复骨下面,一处在脊椎骨上空即风府穴的上面。一处在脊椎骨下空,在坐骨下面的孔穴中。又有几处髓空,在面部侠鼻两旁,或有骨空在口唇下方与两肩相平的部位。两肩骨空,在肩膊的外侧。臂骨的骨空,在臂骨的外侧,距离手腕四寸,在尺、桡两骨的空隙之间。股骨上面的骨空,在股骨外侧,距膝上四寸之处。小腿骨的骨空,在胫骨上端。股际的骨空,在阴毛中的动脉下面。坐骨的骨空,在髀骨的后面相距四寸之处。扁骨有血脉渗灌内外交流的纹理,没有直通骨髓的孔穴,所以没有骨空的穴位。

  灸治寒热症的方法,先灸项后的大椎穴,根据患者年龄决定艾灸的壮数。其次,灸尾骨的长强穴,也是根据患者年龄决定艾灸的壮数。观察患者背部有凹陷的地方进行灸治,上举手臂时肩上有凹陷,就应灸治肩髃穴。两侧的季胁之间,应灸治京门穴。足外踝正绝骨之端,应灸治绝骨穴。足小趾与次趾之间,可用灸法。腹部凹陷处的经脉,应灸治承山穴。外踝后方,应灸治昆仑穴。缺盆骨上方按压坚硬如有筋并有疼痛感的地方,可用灸法。胸膺中的骨间凹陷处,应灸治天突穴。手腕部的横骨之下,应灸治大陵穴。脐下三寸处,应灸治关元穴。阴毛边缘动脉跳处,应灸治气冲穴。膝下三寸的两骨间,应灸治足三里穴。足阳明经所行足跗上的动脉,应灸治冲阳穴。头巅顶上,应灸治百会穴。治疗被犬咬伤的患者,先在被咬处灸三壮,然后再按常规治犬伤病法进行灸治。以上针灸治疗寒热症的部位,共有二十九处。灸治伤食引发的寒热症,如果灸后仍不能治愈,就必须仔细观察患者各条阳经脉,找到病邪所在的经脉,采用泄法针刺腧穴,同时用药物辅助调治。

解读启示

众所周知,“天人合一”的中国大道文化,产生于五千年前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在那时,人们就已经懂得,“安身立命”是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道法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自我调节,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自我调养。社会生态系统循环的集体安全,便是“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自我调治。正如老子所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自从“尧舜禹之变”和“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就产生了“天人分离”的“非常道”。奴隶制小康社会“天子分封建藩”的等级礼教,便是“大道废有仁义”的“智慧出有大伪”。奴隶主贵族知识精英的“劳心者治人”,就演绎着“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礼崩乐坏”历史周期律。古希腊奴隶制商业城邦和斯巴达军国主义神话,则是演绎着“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修昔底德陷阱”。

这种“天人分离”的“非常道”,就是通过制造“心灵鸡汤”和“精神鸦片”病毒邪气,周期性催生着弱肉强食群雄争霸的天下大乱。特别是从“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以来,这种以牺牲生命健康和世界安全为代价的“非常道”发展模式,就衍生出了“天人分离”的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进而衍生出了西方心理学和西医西药。

显而易见,“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经济食物链恶性循环,必然会导致弱肉强食的人人自危,从而使人们产生魂不守舍的焦虑症和恐慌症。于是乎,就又形成了“心灵鸡汤”和“精神鸦片”文化产业链。

蓦然回首,“独尊儒术”的“劳心者治人”等级礼教,便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传道受业解惑”。上古传承的大道音乐康疗法,就演变成了“三纲五常”的“礼乐文化”。上古传承的大道医术,则退缩为“治已病”的“岐黄之术”。人们再也听不到“不治已病治未病”,更听不到“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华夏遗音。

“西学东渐”的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便是“天堂福音”心理学理论创新。现代医学的“以毒攻毒”,背后则是一条“小白鼠实验”的新疫苗和特效药产业链。

直至今天,中国知识精英对百姓大众的心理抚慰,依然散发着“劳心者治人”的“心灵鸡汤”酸腐味。中国知识精英“鹦鹉学舌”的西方心理学,还是在营销理论创新的“精神鸦片”。所谓“法术万变而道不变”,在全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们每天通过手机浏览和转发信息,也都是在参与文化产品创造和市场推广。谁又能仔细辨别出,这些网络传播的海量信息中,是否混杂着“心灵鸡汤”和“精神鸦片”病毒邪气?

返朴归真,道法自然。知常容,容乃公。不知常,妄作凶。内外表里,阴阳易变,有无相生。百病皆生于气,就是生于丛林法则病毒邪气。病由心生,则是生于追求一己私利最大化的野性欲望。人体本身就是“形神合一”的气血循环系统,也是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微量元素。只有回归“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根脉,才能重新获得“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自我拯救。

为此,我们接下来的同步静心养神疗程,就是继续研修和解读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