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掌握这一点,写作文真的不叫事
王春然: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曾获东昌府区优秀青年教师、创新性班主任。山东聊城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协会会员。
掌握这一点,写作文真的不叫事
近日王老师连续写了几篇有关作文“观察”的文字,文章发布后,陆续收到一些同学们的信息,他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我探讨。王老师选择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写在了下面,“王老师,您讲的很对,可是面对作文,我还是无从下笔。您说的生活处处有观察,观察到处有作文,可是哪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呀……比如门口的大马路,我看见了,这有啥可写的?”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有代表性的话题。
关于这个话题,老师还是想请大家如果有时间,将前几篇关于“观察”的文字读一读,想一下,你是否能看到几篇文字尽管有不同,但都有共同表述的内容,尽管主要是谈的是观察,但是观察一定离不开那个“它”!如果没有了“它”,观察顶多就是看看且看完就完了,指定无话可写;如果你掌握了“它”,即使你看到到一粒沙,听到一句话,都能写成一篇甚至多篇文字,此时写作文根本就不叫事儿,一蹴而 就,爽快淋漓。
那么,那个“它”是什么呢?我想你急于想知道了吧!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先回到那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去吧,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同学们说:“比如门口的大马路,我看见了,这有啥可写的?”
王老师说:“老师先请大家读一篇文章,之后再聊这件事吧。”
一条路
林清玄
我隔了一年到一个山地部落去,发现整个部落包括生活、思想、景观完全改变了,使我大吃一惊。
原因是通往部落的小山路改成柏油路,汽车可以到达,汽车一来,什么都变了。
路一改,整个社会都改了。
路一变,人心也整个变了。
一个世界的改变有时是因铺了一条新路,因此世界是可破可立的。
一个人的命何尝不是如此,立志改走一条路,命也就整个改了。
这篇简短的关于路的文字,大家读来是不是有字字千斤之感,仅仅百十个字就会让你内心感慨万千?一条路,一条林清玄第一次看见的柏油路,就这样成了这样动人的文字。我们暂时将对林清玄的敬佩之情放在一旁,请大家来思考一下刚刚的问题:“比如门口的大马路,我看见了,这有啥可写的?”有的写啊!林清玄写出来了!请你思考:你觉得他写得啥?他是借助什么写成的?
路的味道
王春然
“爸爸,你在想什么呢?”孩子问。
“哦,我在想路的味道?”爸爸说。
“咦?路怎么会有味道呢?”孩子问。
“有啊,就像夏天吃的棒冰。覆盖木棒的冰是有味道的,所以木棒就有了味道!”爸爸说。
“每个人的心下面都映照着不同的路,心的味道不同,路的味道就不同。”
“每一条路的上面都覆盖着不同的心,路的归宿不同,心的味道就不同。”
读而思
duersi
这篇小文也是关于路的,是老师每天都上班都需要开车碾压的大马路。这篇小文也是在王老师在送女儿上学途中,构思完成写成的,前后不过几分钟的事儿……现在依然请你思考和上面相同的问题:你觉得王老师写得啥?我王老师是借助什么写成的?
……
聪明的你,我想已经考虑的差不到了。你们都会发现这两篇文字都和路有关,可是文字核心却都不是路,路不过是引子,真正写得是关于人生的哲理,生活的哲理。在《拿面条说点事》一文中王老师写了这样的话:“在面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面前,……要求观察者具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感悟的习惯,善于自我反省的习惯。透过表象感知到蕴含在表象之中的人性内容,和写作者自我人格、人类精神、时代风尚、文化历史价值取向等。”
现在当你再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想一想,我想你一定能回答——林清玄和王老师是借助什么写成小文的了?
对了!他们都借助的是“思考的力量”!看到物体本身,然后思考这个物体和“人性内容,写作者自我人格、人类精神、时代风尚、文化历史……等价值取向”有哪些关联,怎样将他们巧妙的联系在一起,然后写出来。这就是那个“它”!
为了方面记忆,咱们换个更简单的说法吧!即:写作文,你不仅要会看,你更要会“想”!会想了,无论什么样的作文几乎都能分分钟秒杀!
今天咱们就聊到这里吧,如果聪明的你还有问题,王老师热烈欢迎你再次提出来,王老师一定认真对待,好好研究你的问题,期待咱们再次对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