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史一

湄潭置县已四百余年了。四百年来风云变幻、人事沧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想写一段湄潭四百年的历史,却不知从何处下笔,谈湄潭离不开湄江,还是先从湄江说起。

湄江为湄潭境内第一大河,全长134公里,由北向南纵贯9个乡镇。源头有二:一处源于绥阳县小关乡黄才沟;一处源于马山河北支流;沿途集洗布河、复兴河、蒲水河、湄水河、九洞河、鱼泉河、牛场河、金塘河、茅官河、陶泥河等十余条支流,后与洛安江、湘江汇合,流入乌江。湄江两岸林木蓊郁、田畴铺金、山青似黛、水碧如兰,景色秀丽,在县城绕了一个大弯,与湄水河汇合,将县城裹成一个半岛。清康熙《湄潭县志》载:“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山,经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湄潭因湄江得名,而湄江作为湄潭的母亲河,正式列入湄潭的版图,则是公元1601年之事。

四百年前,是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钧当政时期,年号万历。神宗登基时还是一个10岁的小孩子,当了47年皇帝,死于1620年。他当皇帝的这一段时期,正是东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最初时期。在西方,十六至十七世纪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学、经典力学、航海等有了快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等许多大科学家。科学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如英国正孕育和完成一场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革命,领先世界2000多年的中国这时正在忙于几场战争而失去了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的第一个机会。在这几次战争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就发生在播州,直接导致了湄潭县的建置。

战争是一个已占据播州历700余年的杨氏第29代土 司杨应龙引起的。杨氏原籍山西太原。唐僖宗时,唐朝经过安史之乱、蕃镇割据、宦官弄权、已由盛而衰,加之王仙芝,黄巢聚众起义闹事,把一个大唐帝国弄得焦头烂额,不堪应付。偏偏在这个时候,远在云南的南诏国又不安份守已,屡屡侵扰,攻城掠县,一时间,西南大部分地区都在南诏的势力范围内。内外交困的唐帝国这时已无力派出大军讨伐,于是想出一个主意,招募中原地区的人组建军队,开赴西南征剿南诏,平定后论功行赏。有雄心壮志又郁郁不得志的山西太原人杨端见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率其乡人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族应募,经长安、翻秦岭、走黔道,入滇境。待南诏被赶回云南大理,杨端就留在播州当起了世袭的土司,杨氏家族一住就延续了700余年。

当时的播州,大致包括今天的黔北和川南的一部分,湄潭自然也属播州的范围。在杨氏统治播州之前,湄潭又属何地?称呼什么?

在大禹治水的远古时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九州又作为中国的别称,如龚自珍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湄潭属九州中的梁州。经过商朝、周朝、春秋战国争雄和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湄潭先后属于鬼方、且兰地、鳖国等很古怪名称的属地。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做起了皇帝,湄潭属夜郎,这也是今天贵州的别称。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他荒淫无道,为游玩而修筑了一条世界闻名的大运河,他当皇帝的第十一年设置了义泉,这是湄潭的前身,湄江镇1984年以前还称义泉镇。唐朝时湄潭属义州、夷州,后又更名为智州、牢州。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夷州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用今天的广告词来说就是“湄潭的茶味道好极了”,品茶大师将湄潭一带的茶大大地夸了一番。以后,就属于杨氏管辖的播州,并且一管就是700余年。

神宗登基之初,经宰相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和整饬吏治,社会生产有了显著发展。张居正的改革使“海内肃清,边境安全,一时治绩炳然”。然而好景不长,神宗当了10年的太平天子,在张居正死后,就遇到了许多的麻烦事。先是倭寇在沿海一带抢掠财物,杀人占地,为害甚巨,幸有戚继光的戚家军浴血奋战,才平定倭患。后又有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两次战争,明军应朝鲜李氏王朝请求入兵援朝,两次援朝战争虽取得胜利,却伤了元气。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标榜的东林党人常常与政府过不去,皇宫内又为立太子一事争得不可开交。不顺心的事一多,万历皇帝就干脆躲进深宫炼丹学佛,不理朝政,国事日废,这就给远在西南的杨应龙可乘之机。

杨氏占据播州以来,700余年大多相安无事、当时的贵州,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在朝廷的眼里一直是蛮荒之地。中央朝廷对蛮荒之地的政策是:你只要臣服中央,不闹事,就由你自治,懒得另派官员去管理,免得找麻烦。到了明朝,当过和尚又当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推行改土归流,改世袭的土官为流官,以避免一处地方因长期受某个家族统治搞独立王国,形成不听中央号令、尾大不掉的局面,并在一些地方先搞了起来,很有点象现在先搞试点,以点带面,取得经验后全面铺开的作法。改土归流自然使世袭的土司制度受到威胁,于是土司们就和中央产生了一些对抗,对抗的结果是终于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中央政权,一方是播州土司杨应龙,这一年是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

引发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一个女人,这就是杨应龙的爱妾田雌凤。大凡小老婆受到宠爱,必须具备两个优势:一是年轻貌美,二是工于心计。田雌凤“这个女人不寻常”,把杨应龙支使得团团转,竟发展到宠她而杀妻,甚至把丈母娘也杀了。杨应龙妻子的娘家也不是等闲之辈,且又家大业大,纷纷自立杆子反对他,又一起到上面告状,说杨应龙要谋反。杨应龙这回真是捅了马蜂窝,朝廷正在推行改土归流,很想找一个机会收拾一下不大听话的杨应龙,于是就出难题,今天叫你杨应龙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接受“双规”审查,明天要你出钱赎罪,后天叫你出丁立功。总之叫你杨应龙不得安宁。性格火爆的杨应龙哪受得了这种气,你说造反就造反,索性兵下四川綦江,把县城占了,玩起真格的造反来。

这场平播战争朝廷从9省调集24万军队,由兵部侍郎、当时的国防部或公安部副部长李化龙总督四川、湖南、贵州军务,分八路朝播州杀来。一路由总兵陈麟带领经施秉、余庆抵湄潭,另一路由副总兵陈良芘带领由凤冈经随阳山黄沙坎古驿道达湄潭,与杨应龙之子杨朝栋带领的苗兵在青蛇囤和楠木桥一带打了几仗,沿途剿杀。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6月6日,杨应龙苦心经营的军事城堡海龙囤被攻破,杨应龙与田雌凤自焚身亡。这场战争以死亡20余万人为代价,使播州杨氏土司700余年的统治就此结束,也导致了湄潭县的建置。

(0)

相关推荐

  • 此处叛乱耗尽军力,当努尔哈赤在东北自立称汗时,明朝已无能为力

    此处叛乱耗尽军力,当努尔哈赤在东北自立称汗时,明朝已无能为力 明朝中期,川贵地区最大的土司播州杨氏实力进一步壮大,甚至已经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由于其是最早归附大明王朝的土司,因此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减轻播 ...

  • 1600年6月6日,明军攻破海龙囤,绝望...

    1600年6月6日,明军攻破海龙囤,绝望中的杨应龙仓惶和两位爱妾关上房门,点燃屋内后上吊自杀.明军赶紧寻找杨应龙的尸体,从火中拖出.后来明神宗下令将杨应龙尸体剁碎,将杨朝栋和杨北龙在集市肢解.至此,历 ...

  •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役,终结杨家将后人对遵义500多年的世袭统治

    万历是历史上有名的"隐居皇帝",在位48年却隐居深宫怠政20多年,其唯一可圈可点的政绩便是"万历三大征"'."三大征"是指明朝万历年间在西北 ...

  • 湄潭县史二

    平播战争结束,朝廷在播州开始改土归流.当时播州面积很大,东西相距二千余里,南北相距四百余里,属于四川管辖,很不好管理.主持平播的川湖贵总督李化龙向朝廷建议把播州一分为二,分设遵义军民府和平越军民府,遵 ...

  • 湄潭县史三

    潭置县后正式划入贵州管辖.这以后的三百余年,贵州兵燹不断,战祸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湄潭却因此引来大批移民而促进了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贵州给外界落后,蛮荒的印象,除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 ...

  • 湄潭县史四

    湄潭置县四百余年来,文化的发展曾出现了三个高峰期.一是明末清初,一批不愿仕清的文人学士来湄潭隐居,或著书立说,或开馆授徒,开湄邑文化教育传播之先河.二是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东方剑桥&quo ...

  • 湄潭县史七

    湄潭置县之初,未设学宫,附之黄平州学,那时学生要读书,只能远到黄平去学习了.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湄潭置县20年时,城内始建学庙,这是湄潭最先出现的教育场所.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一 ...

  • 湄潭县史九

    湄潭之美在于湄江,而湄江之美在于碧水.修竹.垂柳.虹桥,百里湄江.青山泼黛.碧水箬兰.修竹如云.垂柳含烟.江曲似眉.长虹卧波.景色如诗如画.浙大留美学者.作家阚家溟在散文集<旅乡情思>写道 ...

  • 本市热点:周安启受邀参加湄潭县水湄花谷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周安启受邀参加湄潭县水湄花谷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并现场书法 周安启简介:现任机构名称和职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文联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执 ...

  • 湄潭县天主教堂

    春节湄潭游 贵州游侠 十四.湄潭县天主教堂 背对文庙的左前方,是湄潭县的天主教堂.建于1843年,为罗马式伞形圆拱顶.后有钟楼. 红军长征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兵团罗炳辉部曾经驻扎于此,教堂内有数条红军 ...

  • 【寻根寻亲】贵州省湄潭县文氏寻找从贵州清池迁到四川的亲人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 ...

  • 【寻根寻亲】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石莲镇文氏寻亲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