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物要少吃,不仅促炎症,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炎症,是人体对外来刺激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研究表明,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炎症生物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和晚期病变有关。此外,还有研究显示,饮食可影响炎症水平

如日常饮食中含有较多致炎食物(可增加体内炎症水平食物),是否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呢?据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讲,与富含抗炎食物的饮食相比,富含红肉、加工肉类、精制谷物和含糖饮料的饮食,与体内炎症水平升高相关,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HS)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涉及21万名受试者,其中女性16.6万名,男性4.4万名。研究开始时,统计了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吸烟状况、饮酒、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运动量、血压和降脂、降压药物使用等情况,以及不同食物的摄入量,包括红肉、加工肉类、动物内脏、绿色蔬菜、精制谷物和含糖饮料等

通过经验性饮食炎症模式(EDIP)评分,研究人员评估了受试者与饮食摄入相关的炎症水平。评分越高,表明致炎食物摄入越多,体内炎症水平会越高。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受试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信息。随后,研究人员每4年对受试者进行1次随访,以更新饮食及健康等相关信息。在平均长达32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15837例心血管疾病事件,包括9794例冠心病和6174例中风。

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较高的经验性饮食炎症模式(EDIP)评分,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相比于EDIP评分最低的1/5受试者,评分最高的1/5受试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38%,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46%,及中风风险增加了28%。因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并未显示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饮食习惯主要依赖于受试者的自我报告,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研究通讯作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Frank B.Hu博士指出,“总而言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是否会促进炎症,可能是饮食模式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潜在关联的一个重要机制”,“未来的研究有必要重复我们的发现,证实因果关系,并检查饮食或特定食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详细炎症机制”。

研究人员建议,不同食物和饮食习惯的抗炎特性不同,对健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在选择食物时,应考虑它们会起到促炎作用还是抗炎作用

应食用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来帮助对抗炎症,如绿叶蔬菜(甘蓝、菠菜、卷心菜、莴苣、芝麻菜等),深黄色蔬菜(南瓜、黄椒、豆类、胡萝卜等),水果,全谷物,咖啡和茶等;限制精制谷物、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加工肉类、红肉和动物器官肉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在经验性饮食炎症模式(EDIP)评分中的得分较高,属于促炎性食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