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尿、多汗、畏冷,多为阳虚体质,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关键
糖尿病虽然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种慢性疾病,但是我在临床上发现,糖尿病呈现阳虚症状的患者却更多,症状也逐渐的从原来的“三多一消”转变成“两多一畏”的症状。
“两多一畏”即多尿、多汗、畏冷,很多患者也发现,即使自己用了降糖药,血糖控制得很好,但这三个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其实这个问题往往出在阳虚体质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说多汗:人体的正气无形,属阳;而精血津液有形,属阴,《黄帝内经》中讲到,“阳化气,阴成形”,阳具有气化功能,可以促进脏腑发挥正常的功能,可以化阴为气,所以阳虚的患者,通常气化能力较差,机体气虚,常常会出现体虚乏力、多汗、多饮、便溏等症状。
然后讲一下多尿:因为肾主水,肾负责蒸腾气化体内的津液,完成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湿、气血的平衡,如果阳虚,那么肾的功能便会受到影响,体内水气不化,导致出现尿液增多的症状。而怕冷畏寒呢:中医讲阳虚则外寒,如果人体的阳气不足,便无法抵御外部的寒邪之气,进而出现畏寒、手脚冰凉等症状。所以针对“两多一畏”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先降糖,而是如何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机能,进而达到控糖、防止出现并发症的目的。
接下来我以一个病例做一个分析:我有一位患者54岁,患有糖尿病9年,平时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便溏、手脚冰凉、怕冷、体虚无力,他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的症状,而且患者还同时出现了下肢水肿的症状,加上其在饮食上也没有很好地控制,常常喝酒,最终出现了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脾胃不适症状。患者就诊时空腹血糖13,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尿糖+++,面色黯淡,舌紫暗,舌体胖大,苔白腻,脉细,综合来看,属脾肾阳虚,脉络瘀阻之证,治疗应滋阴助阳、温肾健脾。
方中黄芪温和补气,可提升体力,缓解畏寒症状;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山茱萸补益肝肾,生津止渴,止汗,缓解口渴多饮、多汗等症状;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白术、茯苓、山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消渴生津,有助于降血糖;玉米须利尿消肿,泽泻利水渗湿,主要用于缓解下肢水肿症状,还可起到利小便、实大便的功效;杜仲补益肾气、利尿消炎,改善尿频症状,还可促进消化;甘草调和药性。患者服用一段时间,体力明显提升,“两多一畏”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空腹血糖稳定控制在6.5左右,复查发现尿蛋白+,尿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