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关捷:28年的英雄写作】

关捷:28年的英雄写作

张璀琳

2021年5月27日上午9时,61岁的作家关捷又踏上了寻找英雄的征程。这是他1993年开启的英雄式写作的继续,从那时到现在,整整28年了,28年从未间断。

作为“辽宁好人最美退役军人”,这一次采访是应辽宁省退役厅之邀参加“抢建英雄谱”活动,即对100位立过战功的老英雄进行报告文学的再现。这一天,关捷马不停蹄,跑了铁岭、抚顺两个城市,采访了年过九十的霍际忠、程龙江两老英雄。当天晚上,关捷从抚顺赶回来,虽是满脸疲惫,却笑着对我说:“不累,28年,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七一之前,我要写出6位英雄,编辑队友们写的94位英雄。加在一起是20万字的书稿,我不抓紧不行啊。”

关捷的英雄情怀,有点根深蒂固。多少年来,始终认为一个民族要强大,永远要有阳刚的精神。这可能与关捷的军人出身有关。那些充满改天换地创世纪精神的文学,真的让关捷无比喜欢。对于隐士文学、田园牧歌文学,虽然喜欢他们的文字,但对其无视人间的冷暖疾苦并不认同。关捷主张写作要与国家与苍生有关。这应该是他报告文学“寻找英雄”系列的一个重要来处。

1993年的时候,青少年盲目追星已形成浅薄浮躁的风气,拜金主义、实用主义让成年人也丧失精神。在那个时候,关捷是《辽宁青年报》的记者,他以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中英雄的原型人物为基础,经过一年多的采访,走遍大江南北,写出以“张嘎”、“八女投江”、“苦菜花”等故事为核心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英雄》,关捷想告诉人们,在我们中国曾经有那么一批仁人志士为崇高精神而生活,甚至为此牺牲。28年来,关捷的寻找英雄系列采写一直在进行中。近年写了悲壮英雄180师,戏剧英雄李默然、民族英雄童增。一个高贵民族的标识是,永远记得自己的英雄。

老兵“张嘎”讲出了当年的悲壮

  1994年冬天,关捷采访电影《小兵张嘎》中张嘎的原型人物赵波。

赵波住在河北白洋淀的一个小岛上。如果他去县城,可以享受县级领导的住房待遇,可他不去,他说要守着这大淀子。

当时,有好几位 “张嘎”的原型人物,报纸上、杂志上炒得厉害。谈起原型之争,赵波非常平静,他说:“作家徐光耀是采访过我多次,可我从来没说过张嘎就是我。我认为这没有意义。”

接着,赵波给关捷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1942年冬天,一个小战友被日本鬼子抓走了,就是一个十岁的孩子。鬼子问他知道不知道八路在什么地方?他说:“我是中国人不能告诉敌人。”鬼子恼羞成怒,他的一个手指被日本军刀砍断了。鬼子继续问他,他还是说:“我是中国人不能告诉敌人。”鬼子军官就又砍下他一个手指,问了 10次,他回答了10次,军刀砍了10次,他失去了双手,鲜血浸透了他的衣服,最后他昏死了过去,鬼子军官把他拖出去喂了狼狗。

赵波说:“一想起我那个小战友,我还争什么?能每天看到白洋淀,就是我最大的乐趣。这和平,是我的战友用生命换来的呀。我若去争这个争那个,有一天我死了,到天上遇到他会嘲笑我,赵波呀赵波,难道我当年牺牲就为的让你去和人家争名争利?我,我怎么回答他?”

老英雄说到这里,目光久久盯着窗外的白洋淀……

“八女投江”八位英雄的连长这样说

1995年8月,关捷调入《沈阳日报》后,本来是做工业部的记者。但在确保完成经济报道的同时,他仍然关注那些英雄。

抗联老战士谢桂珍,也是关捷永远难忘的一个英雄。发现这个线索的时候,好多人劝他,写这个人物没有意思,没有人愿意发表,题材太陈旧了。但关捷认为一定会发表,不发表也没关系,我也应该看望她老人家。

1997年8月28日,关捷随同沈阳市于洪区政府的干部来到了一幢旧式居民楼。

老人虽已80高龄,但记忆却极好,她说:“前几天我看了电视剧《八女投江》,这些闺女们演得不像,就是没有个兵样。那时我是连长,我带两个战士先过江,我趴在芦苇里,眼睁睁地看着她们一步一步向水里走,直到被水淹没……”

1938年10月上旬的一天晚上,接任连长不久的谢桂珍随西征部队来到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的河边。

战士们在宿营地刚刚点起篝火,日伪军便包抄过来。到第二天拂晓,一部分敌人已逼近谢桂珍的连队。

这时,谢桂珍问冷云,“指导员,咱怎么办?”冷云说:“过江,你先带两个战士过去给大家探路!”谢桂珍就带上两个人先下了水。

江水奔腾咆哮,一个旋涡连着一个旋涡。她们好不容易才游到对岸,刚一落脚,就听到后面传来“抓活的!”“抓活的!”的喊叫声。

谢桂珍回头一看,敌人已经逼近8个女战士。 谢桂珍隔着江水向战友们高喊,“姐妹们,别忘了咱们是中国人,绝不能投降,绝不能卖国!”

敌人向谢桂珍开枪,她的腿部中弹,她倒在了地上。

谢桂珍趴在苇丛里看到,冷云她们打得十分英勇,子弹打光了,她们把枪砸碎,冷云带领七名战士手挽着手,义无反顾地向江心走去。突然,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江心,掀起了巨浪吞没了她们……

不知过了多少时辰,谢桂珍对两个战士下了命令,“别哭了,你们赶快走!不要管我。”“连长,咱们去哪?”谢桂珍对她们说:“只要你们不当叛徒,不出卖咱们的国,到哪儿都有人收留你们!”两个战士听罢,将她藏在一个葡萄架下,找大部队去了。

谢桂珍出身于革命世家,父亲是抗联五军军部的副官,母亲是抗联的地下交通员。16岁的时候,她跟随父亲上山抗日。不久,父母双双牺牲。她自己身上也留下十几处弹痕。

那场战斗后,谢桂珍被抗联九军的同志们找到,大家把她送到医院。伤好后,立即又上了前线。不久,她被敌人抓去打成了半残废,直到鬼子投降,她才出狱。

谢桂珍出狱后,她和抗联战士李振兴结婚,默默地过起平民百姓的生活。她从不像别人讲她的过去。不久,举家迁到沈阳。从此,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直到1982年,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她的名字被人刻在了烈士纪念碑上。老人家亲自来到牡丹江有关部门负责人。她说:“你们搞错了,我还活着!”

经过在北京的老战友们多方努力,民政部门终于确认了谢桂珍抗联老战士的身份,并让她享受红军的待遇。

如果没有刻错碑的事情,她仍然不会向外人讲自己的身份。关捷问:“大娘,那些年您为什么不对组织上讲呢?” 老人家说:“冷云她们又跟谁去讲呢?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后来,找到她的遗体,她手里还有半个青萝卜,多少天没吃粮食了呀……”说到这里,老人的眼圈红了……

关捷在当年的9月3日,就是“九三”胜利节那天发出了这篇稿子,各地报刊迅速转载。关捷每当想起谢桂珍的描述,特别是她的那一声高喊,“姐妹们,别忘了咱们是中国人,绝不能投降,绝不能卖国!”想起来,关捷就热泪盈眶。

  浓墨重彩,书写戏剧英雄李默然

戏剧大师李默然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我国话剧、电影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塑造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形象,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的报国之心。同样,李默然本身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精神,也强烈吸引着关捷。1995年2月,关捷开始对李默然先生的第一次采访,从此开始了漫长的17年的追踪与关注。老先生特别忙,他的采访只好灵活多变,有时在演出之余,有时在会议的休息时间。采访艰难,但是关捷从未放弃。

在近三十多年中,李默然无数次公开发表文章、写政协提案,大声疾呼要清扫“三俗”的壮举,更让关捷震撼。在交谈中,李默然痛心疾首地说:“我们的孩子公开坦白,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是什么样的文化培育出来的?” 李默然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自己的第一利益,固守崇高的精神家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伟大艺术家应有的本质。他的精神深深打动着关捷。

关捷对李老的认识过程比较漫长,但真正认识他,是在他的晚年。在关捷的直觉里,李默然先生就是一座高山,是一棵大树,是一尊青铜大鼎。坐在他身边,与他对话,充分感受到那份雄浑,那份苍劲。

特别吸引关捷的,是他那深邃的目光。 他似乎时刻都在关注、探究、询问。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痴心,让他在思考的同时,仍然梦想。有思想,又有梦想,这在今天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最后一次见面,是2012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关捷与李默然老师谈的话题是围绕文艺界的现状,老人家提出“艺术要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慷慨激昂,声震屋瓦。全部采访结束后,关捷集中用8个月的时间写成了《人民艺术家李默然》。李默然先生在全国剧协开会期间,看完了书稿,给他写了一封信,老人家写道:“你写得很真实很细致,谢谢你。”

 

2013年12月,长篇报告文学《人民艺术家李默然》荣获了第八届辽宁文学奖。  

为志愿军英雄树碑立传

关捷与儿子关霄汉共同创作了报告文学《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

  抗美援朝,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一场雪耻之战。从彭大元帅到普通士兵,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关于180师,从1982年起,国家陆续给健在的将士们恢复了英雄的名声。但是,世俗社会一直固执地认为他们在五次战役中不是英勇奉献,而是全军覆没,是耻辱。

  什么是军人之血?军人之血就是用自己的鲜血呛死敌人。这样说来,180师就是一支鲜血凝成的军队。他们以自己的巨大牺牲,不仅掩护了兵团的安全转移,同时,换取了我军的宝贵作战经验,即在当时背景下,与美军作战不能搞大歼灭、大迂回、大包围,而是适合搞阵地战、防御战、小歼灭战。因此,才有后来一系列上甘岭那种类型的成功战例。

  180师走出来的梁玉林少将对我们说:“我们没有全军覆没,我们最后冲出来4000多人。我们也是胜利者。我们以11000人的兵力英勇抗击美军近10万兵力合围,并且成功突围。如果有可能,你们要写出真相。不能让后人们再误解我们啦。”接着,我们又采访了前180师郑其贵师长家属、赵三禄副军长、老兵张泽石、王顺秀等十几位老兵和指挥员。最后,完成了这部书。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评价道,“这本书全面展示了志愿军180师在朝鲜战场上艰苦卓绝的斗争,颠覆了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种种不实传言。对那些为了信仰和民族而浴血奋战的老兵,我们要表达深深的敬意。”

2016年12月,这本书获第九届辽宁文学奖。

大写民族英雄童增

  2015年5月,新华社发消息,称童增先生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童增,是毕业于北大的硕士,共产党员。当时,关捷正鲁迅文学院学习。几经寻找,他终于在阜城门附近的一座写字楼里找到了民族英雄童增。他的采访开始了。每天下课,他就从文学院往阜城门那边,坐地铁上来下去,下去再上来。

  25年前,童增看到一篇题为《欧洲重提战争赔偿》的文章,他的爱国情怀熊熊燃烧起来,从此走上对日本索赔的道路,代表在二战期间深受日军残害的慰安妇、劳工、战俘、难民向日本政府索赔。调查取证,提起公诉,一干就是25年。他打了36场官司,到目前为止只赢了两场,为中国人索回人民币两个亿。他的诉讼仍在进行中。

  关捷采访民族英雄童增后,眼前倏然一亮。本来只想写篇特稿,但见面后,关捷当即做出另外的决定:为他写一本书。因此,他的采访更加深入,不能见面,就电话、微信采访,笔记记了几大本子。

  2015年5月16日,关捷开始动笔创作,到7月2日截稿,这部关于生命、血泪、尊严、抗争的作品就诞生了。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以“绿色通道”的方式,迅速出版了这部书。《日本,你必面还我天道》揭露了日军用细菌在中国人身上做实验,残忍地用刺刀将强奸后的妇女腹部挑开,然后将胎儿挑在刺刀尖上,残酷地虐待中国劳工,整村整村地屠村,他们制造了比地狱还地狱的活地狱。

关捷认为,我们一直在说勿忘国耻,但这不应仅限于口号上,更重要的是要遏制历史重演。所以,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关捷推出了《日本,你必须还我天道》。这本书的主题是告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以惩为戒,捍卫和平。2019年,这本书获第十届辽宁文学奖。

再现英雄,身体力行学习英雄

关捷的英雄式写作,不仅仅是写给别人看,更是激励他自己。

1998年,关捷两次出现在灾难现场。1月10日,张北大地震。关捷与抢险部队在一起熬了两天两夜,一篇篇稿子,从废墟和瓦砾上发出来。

这年夏天,长江沿岸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关捷受命前往湖北采访。有一天晚上,关捷伏在监利县招待所的桌上写稿。老百姓都已撤离到安全地带,陪伴关捷的只有抗洪民兵喊着的劳动号子和惊天动地的涛声。关捷淡定写完一个长篇通讯。第二天早上,关捷跑到邮局,把稿子传回报社。长篇报道《荆江,飘着上甘岭的旗》发表之后,各地报刊争相转载。

2009年,有人出书同,对赵一曼受刑的细节进行无中生有的渲染。赵一曼的孙女陈红愤而起诉,但官司一直没有判决。当时,没有谁愿意写这件事。关捷听了特别气愤,找到陈红和她的律师,进行认真的采访,2011年春天,一篇题为《赵一曼的孙女:关捷捍卫的是国家形象》发遍各大媒体,次年年底,陈红胜诉。关捷再一次捍卫了英雄的形象。

2019年7月25日,关捷被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沈阳市优秀退役军人”;8月26日,关捷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退役军人事务厅被为“辽宁好人最美退役军人”;在新闻界,人们称其为“寻找英雄幕后的英雄记者”。他曾获沈阳市首届十佳新闻记者光荣称号,连续三届获辽宁文学奖,两届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先进工作者。

2020年初,新冠疫情严重后,关捷除个人为武汉捐款之外,又与著名记者傅强、王立军共同组织一次大型捐赠。1月27日,写了短诗《壮士出征》发表在微博上,送别前往武汉的抗疫医护。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王余昌深情朗诵,受广大听众的喜爱。此后,关捷陆续写了20多首发表于微博,均为盛赞那些平民英雄。辽宁人民剧院的演员李华老师、安徽朗诵家康桥老师等都做了朗诵传播。2月29日,一篇反映辽宁省前线医生抗疫事迹的报告文学《担当》发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头题。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作家网、东方网、搜狐网等先后转载。3月22日,《辽宁日报》新媒体报道了关捷的这一写作事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5月1日,《沈阳日报》发表关捷的报告文学《前线,一位女军医的英勇抗疫》,5月3日,中央军委主办的《中国军网》转载。因为对辽沈文学的贡献,7月,当选为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21年元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关捷积极参加了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百年百篇”征文活动,创作了散文《日月光华》、《人民口碑里的清廉将军》5月,他主编了反应国防战线英模事迹的报告文学《共和国脊梁》一书,并创作了其中的核心篇章报告文学《大国飞翔》;为响应退役部征文号召,他创作了报告文学《周晓东,从退役士兵到农业科学家》。创作了记录片剧本《人民功臣张贵斌》,并拍摄成功。这一次又领衔主创“抢建英雄谱”活动中的报告文学,“抢建”二字让他刻不容缓,他昼夜兼职程,连采访再写作、编辑,终于在6月25日,一部20万字的报告文学《致敬百位英雄》竣工。

关捷寻找英雄的写作一直在路上。

(原创:张璀琳   编辑:张黎明)

(0)

相关推荐

  • 走进广西钦州民族英雄冯子才故居

    来到钦州去了刘永福故居,自然而然慕名前往与刘永福齐名的另一位大英雄冯子才的故居: 与刘永福故居相比,冯子才的故居则有点像大户人家的豪宅: 这似乎也是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的共同心声: 没想到两位大英雄还有这 ...

  • 英雄气概 震撼心灵

    原标题:辽宁美术家塑造不同场景的杨靖宇--(引题) 英雄气概 震撼心灵(主题) 辽宁日报记者 凌 鹤 开篇语 杨靖宇是优秀共产党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一九三二年开 ...

  • 【陕西】李默然《期待成长》

    期待成长 横山区第二小学六年级 李默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不知不觉的走过了"阳花说尽子规鸣"的时节,我们的成长一路见证,我们总在期待中成长,也总在成长中期待. 期待自己的长大, ...

  • 抗日英雄八女投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 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 ...

  • 【法库人物】柏家沟镇桂春满

    桂春满 桂春满,1929年11月2日出生,法库县柏家沟镇大夏堡村人.1939年2月至1944年12月,在法库县东头台子村两级学校(小学.高小)读书.1945年至1948年2月,辍学.1948年3月至1 ...

  • 议论文写作锦囊,这些名人轶事要记牢

    写好一篇议论文,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去剖析事物.论证事理,为了更精准地做到这两点,我们还需要有一定的素材加以佐证,让自己笔下的议论文更具说服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适用于特定场景的议论文素材,一起来 ...

  •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4月28日)写作素材必备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4月28日)写作素材必备

  • 名人轶事点滴(十九)

    1942年2月12日,走在前面的赵尚志突然被身后的"抗联战士"刘德山开枪击倒,赵尚志在倒地后回手两枪将刘德山击毙. 让日本人闻风丧胆的赵尚志怎么会被"抗联战士" ...

  • 100篇中华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一起读读看

    纵览古今轶事,品读典故箴言: 传承中华故事,感悟人生哲理.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

  • 100篇中华名人轶事,历史典故(2),你知道多少,一起读读看

    纵览古今轶事, 品读典故箴言: 传承中华故事, 感悟人生哲理. 51.秋毫无犯 [释义]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语出] 汉 ...

  • 风入旧梦,吹醒千年风华:“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的名人轶事

    "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的名人轶事 风,清冷入旧梦,游走似刃,过原野田埂,吹落半生华发. 百里画廊的清风,吹拂了1300多年.那一年,这山.这水.这云.这炊烟--还有那在田间跳跃欢呼 ...

  • 名人轶事点滴(十六)

    萧何向吕后献计除掉韩信后,刘邦给他加封五千户,并增派护卫.众人都到萧何府上贺喜,唯独召平穿着丧服前来,萧何大怒:"你这是在咒我死么?"召平单独对他说:"相国你就要大祸临头 ...

  • 名人轶事点滴(十四)

    ​■明朝,公元1562年,严嵩被邹应龙弹劾下马,徐阶取代严嵩当上首辅大臣.有一天,徐阶前去探望严嵩,严嵩自知失势,带着家人拜见徐阶,请求他日后多加照顾.徐阶当场跪下,哭着拜谢严嵩的提拔之恩. ​过后, ...

  • (赵春生)鲜为人知的叙永赤水镇名人轶事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名人轶事靓赤水 文/赵春生 被誉称"鸡鸣三省"的叙永县,沿321国道南行100公里处有一古镇名赤水,是四川通往滇黔的主要通道和口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