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88
NO.188
此人就是拓跋珪的叔叔拓跋窟咄。
拓跋窟咄之前一直以留学生的身份居住在长安,后来他加入了西燕军并跟着慕容永一起东返,并被慕容永任命为新兴(今山西忻州)太守,离独孤部的根据地马邑(今山西朔州)很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食堂的先吃饭,刘显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张可以利用的好牌,便立即派人与慕容永联系,提出想迎回拓跋窟咄的请求。
慕容永也有与独孤部结盟的想法,双方当即像插头和插座一样一拍即合。
很快,拓跋窟咄就作为大礼被送到了独孤部。
刘显派大军护送拓跋窟咄北返故国,支持他与拓跋珪争位。
拓跋珪虽然是拓跋什翼犍的嫡孙,但他当时毕竟才16岁——如果生活在现代也就是个初中生,北魏内部很多人都对他能否当此重任持怀疑态度,这当然不难理解,让一个初中生当你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你放心吗?
之前大家之所以支持他,并不是因为有多么爱戴他,主要是因为没得选——桌上就一个菜,你爱吃不吃!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
拓跋窟咄是拓跋什翼犍唯一在世的儿子,名分上并不比拓跋珪差,年龄又大了不少,还是个受过国际化教育的海归精英,吃过的盐比拓跋珪吃过的粮还多,经过的事比拓跋珪见过的事还多。
无论是资历还是阅历,无论是学历还是经历,这个拓跋窟咄看起来似乎都比嘴上没毛的拓跋珪要靠谱得多。
一时间,北魏内部人情骚动,不少人都产生了异心。
大将莫题暗中派人向拓跋窟咄送信表忠心,在信中他这样评价自己的主公:三岁的小牛犊,怎么拉得动重载的车子?
拓跋珪身边的随从于桓等人甚至密谋要把拓跋珪抓起来送给窟咄。
好在拓跋珪吉人天相,这次又有人提前把消息透露给了他。
关键时刻,他临危不乱,表现出了和年龄完全不相称的冷静和果断。
他马上把于桓等人杀掉,对莫题等重臣则未作处理,只当不知道。
同时他清楚自己手下这支队伍目前军心不稳,难以与独孤部匹敌,遂放弃盛乐北上,再次投奔舅家贺兰部。
除此以外,他还作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派外朝大人安同向后燕慕容垂求救!
安同是拓跋珪相交多年的心腹,其父又曾担任过前燕殿中郎将,在燕国有一定人脉,无疑是出使后燕的最佳人选。
当时慕容垂正在率部南征的路上,安同是怎么找到他的,因史书缺载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慕容垂立即答应了拓跋珪的请求,并马上命留守中山的赵王慕容麟率军救援北魏。
慕容垂的这个决策如果从之后的历史来看,简直是错得不能再错了——因为未来让后燕败亡的,正是他此次倾力帮助的北魏!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苛求古人——毕竟,做事后诸葛亮的难度是要远远低于做诸葛亮的。
举个例子来说,我能很轻松地说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二十位,祖冲之穷尽一生也只能算到小数点后七位,但你绝不能说祖冲之在数学上的造诣不如我,同样,我们也绝不能说慕容垂在那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有多么不合理。
事实上,当时慕容垂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有其充分理由的。
首先是拓跋珪和慕容垂有较近的亲戚关系——拓跋珪的奶奶慕容氏是慕容垂的姐妹,慕容垂算是拓跋珪的舅爷爷;更重要的是,拓跋窟咄和后燕的死敌西燕渊源深厚,慕容垂当然不希望代北以后被西燕的盟友所占领!
就这样,后燕的援兵在慕容麟的率领下从中山出发了。
此时拓跋珪的形势已经是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