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冯新生《明晨龙泉寺》
文图/冯新生
【作者简介】冯新生,生长京城胡同,幼时贪恋书墨。少年读书习剑,青年始发习作。中年报社采编,出版文集数册。北京作协会员,醉后不思功过。
(龙泉寺远景)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丙申入冬。晨走京西凤凰岭,深感寒意袭人。即便如此,依然有远道而来、提壶带桶,直奔神泉一景取水的年长者。依然有不约而同、虔心向佛,到龙泉寺做义工的皈依人。拂晓的寒雨初雪,往往在削壁般的奇峰面前,显得朦胧且无力。
数十年采写生涯恍如昨日。时光无情、幸喜文字总是多情追随!或居家或外出,我通常是凌晨即起,构思码字。待完稿之时,窗现晨曦。几乎没享用过“眠不觉晓”的滋味。何况今日在名山之下、古刹之前小住,岂能恋床?
晓霞渐显,静中思远,登山的步韵,恰似遐思的节奏。在北京海淀区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京西一带的山水古迹,是自我放逐、激扬灵感之地。春茶上市,在大觉寺明慧茶院品味;夏莲奇美,在稻香湖景柳岸荷塘观赏;秋枫明艳,在香山香炉峰前遥望,冬雪弥漫,在鹫峰梅园深处探看。而凤凰岭龙泉寺,我以为品读无涯、感观博大,大可超越季节。
边想边走,始建于辽、历经千年风雨的龙泉寺近在眼前。这座古刹,古往今来几经衰败、几番零落,幸好相继走来大善知识、佛学翘楚,使禅林每每修葺一新。
走过龙泉寺山门,见一条清流潺潺的涧沟。寒冬不凝、东去舒缓。溪涧之上,金龙桥古貌苍然。近看,虽雕饰有些漫漶,但不失精美工艺特征。北风吹来,片片黄亮的银杏叶飘落于桥栏,像是给这座古桥盖上历史金章。
(龙泉寺银杏)
此时,权威性史料中的一段过往,与我的悠长追想碰撞,继而如情景重现。辽代应历初年,在这条涧沟之畔,龙泉市第一代住持——继升和尚在此伫立深思。当时,涧深水急、浮桥难建,往来僧众和信众只好绕行。于是,继升飘然入市、四处化缘,寒来暑往历经千日,集来善款,构建了这座宽5.12米、长26.5米,以本地花岗岩为主体的石桥。从此,往来者便捷而过、从容行进,桥下游鱼欢悦游移,岸畔野花更显娇美。古寺之北,一座“覆钵式”和尚石塔倏然入眼。继升大和尚静卧于斯。高卧之侧,梵音悠远、银杏摇曳、轻烟缕缕,礼拜如潮。
继升和尚圆寂之后,时光飞驰了千余年,龙泉寺再次被时代冷落,仅剩下一座殿堂残破、规模很小的院落。惟有夏绿秋黄的银杏、迎霜傲雪的松柏依然挺立,像守护古刹的站殿将军。
或许是天意使然、或许是佛光普照,上世纪90代初,又有一位高僧大德——学诚法师由远而近,目光扫视处,见龙泉古寺如此不堪,便发下誓愿,历尽千辛也要使之辉煌重现!日后,法师携弟子四处募化善款,亲临施工现场劳作。寒来暑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一心向佛。
坚定的信仰与忘我的践行,其力道往往超越人们的想象。数年之后,始建于辽金时期的龙泉寺重现新貌,相关建筑随之扩展,禅林高伟、僧众如云。深秋一日,古刹“全貌刷新”,学诚法师端坐讲经台阐述大法,任眼前黄叶随风旋舞,任直立的经幡不停动荡,大师目澄澈、坐如磐,讲到精妙处,风声、水声、诵念声融为一体、震撼心魄。
(龙泉寺金龙桥)
我在柔美的冬阳下漫步。今日龙泉寺,不仅曲径幽深、殿阁巍峨,而且洋溢创新理念与时尚元素。山门前一片开阔地,融入科技传播元素的展板随处可见。每周一次的诵经会,可现场参与,也可通过直播软件网络,融入诵经现场,恭聆大法。我在卡通风格的展板前扫了二维码,关注了“龙泉动漫”、“龙泉机器僧”微信公号。身边另一位明晨入寺者,也在“龙泉论坛”二维码前轻扫,面带喜悦。
寒雨,早已不知去向。晨光,开始在松柏枝杈间闪动。以安闲步履、微笑表情往来山门的出家人,有不少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高等学府的博硕,有些法师早已成果彰显。他们远离尘世,却没有在暮雨禅林中沉寂,而是向外大力推广佛法。由此,汇聚佛学感悟的著作,在名校精英键盘下诞生;传播“入市佛学”的网媒,在饱学之士操作下远播。弥散墨香的藏书室、免费品饮的万缘茶棚,无不折射书香与茶香之间的禅理。我与监院禅兴法师品茶闲叙时,听到这样一段公案:近年一个冬晨,寒风刺骨。北京西站一隅,龙泉寺仁爱基金会粥摊热气飘升。义工向路人“奉粥”之时,一位怒气冲冲、口出不逊的来京上访者冲上前来。面对喷香、热腾的八宝粥,面对微笑、温和的接待者,他停步一怔,随即,情绪失控的汉子安静下来。他手端热粥,听着义工那温馨的祝福,忽然泪水涌出、怨憎恨消退,随即表示,自己纠结之事,理当回家乡解决,不给北京添乱!禅兴叙述到此,面露微笑、欠身敬茶。
(龙泉寺法事)
现世累积了大功德、让龙泉寺再现辉煌的学诚法师,今日已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下,就这座古刹而言,法师尽管不常在,但信众向善之念常在,慈爱之举常在。龙泉古刹,不仅点亮一方的香火,也凸显一份社会责任感。
大雄宝殿端坐的是西方三圣。青烟缕缕、梵音声声,请香免费,气氛祥和。两座侧殿,分别为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大愿地藏王菩萨。殿阁旁,桧柏森森、竹丛凝翠,北风袭来,绿植中低沉的吟啸深沉有力,像在诠释禅理的简朴与幽深。我迎风驻足,似有感悟:无论哪座古刹,都是“僧不在多,贵在纯真,寺不在大,贵在圆融。
冬阳已高、光灿禅院。我礼拜之后,缓步下山时,一段感悟油然而生:无论多坚固的建筑,迟早也会有结构松散甚至垮塌之时,就像健硕的汉子终有血肉枯槁之日一样。然而,只要心怀向善心、圆融念,便如雨雪中松竹一样永葆鲜碧。然而,在充满百般诱惑力的尘世,真正能“放下”,能“自觉”,又谈何容易!
(龙泉寺一隅)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