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惠州“四牌楼”
说到惠州老城里的四牌楼,估计只有老一辈的惠州人才知道在哪里了。因为,那四座牌楼早已不存在了,连这个地名都没有保留下来。那条曾经建有四座明代牌楼(即牌坊)的街道,民国年间被改名为中山北路,至今。
上世纪30年代初的惠州太子太保牌坊(本辑图片来源于网上)
这四座牌楼,自南向北分别纪念的是明代惠州的四个名人:叶梦熊、车邦佑、李学一、杨起元。其中叶梦熊的牌坊在最南边街口处,多次上镜民国年间的老照片,是当时惠州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叶梦熊,惠州府城万石坊(今中山南)人,进士,惠州明代有名的“三尚书”之一。曾任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升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他最为知名的,就是发明了“叶公神铳”,平定宁夏哱拜叛乱。他的牌坊上的匾额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
上世纪30年代日占时期的太子太保牌坊
车邦佑,博罗泰美车村人,进士,惠州有名的“晚明四御史”之一。他曾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北京巡城都御史,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权臣严嵩所诬,被廷杖而死。他的牌坊匾额为“四奉敕命”、“世受国恩”,如今他家乡泰美车村车氏宗祠里还挂着这两块匾,可惜是重做的。
李学一,归善县人,解元、进士,为惠州“湖上五先生”之一。曾任湖广参议、贵州督学、广西副宪等,时惠州山寇、海寇并据,他上疏请责两广总督剿寇,使地方得以安宁。他的牌坊匾额为“解元”、“进士”。
上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趾高气扬地从太子太保牌坊下经过
杨起元,归善县塔子湖(今属桥东)人,解元、进士,也是明代惠州“三尚书”之一。曾任南京礼部、吏部右侍郎摄礼部、吏部尚书事。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学术,是明代名儒,曾担任广州禺山书院山长,在惠州建敦仁书院,著述颇丰。他牌坊的匾额是“盛世文宗”。
那四座牌楼,建国后因为扩路而被拆除或迁移,毕竟,那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没现在那么强。其中,车邦佑的木牌坊曾经被迁移至西湖宝塔山下的湖边,后来还是难逃被拆除的命运,但在建国后西湖的照片中还可瞥见它的身影。
上世纪50年代迁移到宝塔山下西湖边的车邦佑木牌坊
对于重建古代已经消失的建筑,我一直是持不赞同意见的,我认为与其花费巨资重建新的“古迹”,不如把这些钱用来保护真正的文物,毕竟重建的“古迹”也不是真的文物。不过,我觉得惠州四牌楼重建还是有好处的,一来花费不大,二来可以提升惠州古城的文化档次,三来今天的中山北路早已不是交通要道,重建牌坊不会怎么阻塞交通。我认为可以参照潮州太平路“牌坊街”的做法,重建惠州四牌楼,以提升惠州古城的文脉。
今日之潮州“牌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