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2)
3.技术特点
3.1完整性和实时性
从企业产、销、研角度看,系统设计体现合同、计划、物流三者信息处理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在合同处理上以MIC LINE-BACKLOG ("MIC"全称是冶金索引码,英文"METALLURGICAL INDEX CODE")体系为桥梁,将生产、销售、科研各子系统的功能紧密结合,对订单接收、合同评审、科研开发、质量设计、生产设计、合同计划、作业计划、质量判定、质保书制作等环节数据的加工有连贯性,并可自动检查其信息的合法性,从而提高了下达生产指令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了产品供货周期和加工质量。
系统在线数据交换上采用与三级机自动电文通信的方式,对生产线上每一事件均动态实时产生相应电文往来,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存货系统,实现物流的实时跟踪,再以此为依托支撑合同跟踪、财务抛帐等功能,达到每一用户合同可动态实时跟踪执行情况,并及时反映在成本帐目上的目的。这样,一个物料的"异动"情况,无论是在计划状况、加工状况、库存状况或是运输状况都可触发相应功能加以处理,进而在整体上得到实时反应。
3.2规范性和整合性
从系统工程组织的角度看,系统设计应体现高度整合性和规范性。功能设计上以"功能覆盖产线"思想为指导,对具有共性的处理业务淡化其产线特性,从而避免功能雷同,造成重复开发、相互连接困难的矛盾。
在技术、质量管理上规范构造MIC体系,使企业所有产品的供货标准、内控标准、作业标准的各类技术参数有机地结合,并以静态表的形式加以规范化管理。同时,增加对用户特殊质量要求控制的内容,这样,在质量设计中对同一产品同一标准同一用户的合同保证质量控制参数一致,不会由于人的因素而产生质量的差异。
在销售管理上,采用合约-订单-子项标准化合同结构设计,强化客户信息管理,兼顾销售和生产两者管理上的需求,既满足客户要求,又保证生产规范。
在出厂发货上以标准代码规范定义交货地点,保证运输环节的正确处理。在财物管理上采用新的标准成本制度,细化成本中心,构建完整的公司会计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系统本身管理上采用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制定统一的通信标准、程序标准、报表制作标准, 并通过管理软件,自动加以约束。
3.3共享性和安全性
从系统使用角度看,系统设计应体现信息共享性和数据安全性,系统数据库设计充分考虑数据共享性,在系统内部对不同范畴的不同数据处理需求采取 数据库直接存取、用调用子程序方式存取、用设计“界面数据表(Table)”存取等三种不同的方式,从而保证了系统内部数据共享和安全。
在质量统计分析处理上采用建立数据履历库方式,对已消失的物料和管理事件另行建立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加以保存,统计功能由用户自行开发,系统提供初始数据和EUCU(End User Computing Enviroment),充分满足质量分析的要求。
另外,系统的用户授权功能将有力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在系统投运后对系统用户授权完全由职能部门自行管理,开发者无权介入。
4.技术难点
4.1合同分配及合同计划自动生成数学模型建立。
由于冶金企业生产规模较大,在大量用户合用进入系统后,面对多条生产线同时作业情况下,既要均衡生产能力,保证前后工序物流顺畅,又要满足用房合同需求,保证按时按质按量交货,同时必须考虑成本最低的工序组合,这在管理上的难度很大。若利用计算机自动管理则难度更大,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合同与能力的规划和排序问题。其解决的对策是集中有理论基础的人才和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人才一起攻关,利用成熟的数学工具和管理软件(如SAS软件)开发一套算法程序模块加入系统,并尽量做到与相关功能平滑连接。
一个新开发的科研产品进入系统后,要使之符合用户质量和主产加工的要求,就必须派生大量技术参数,利用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对所有工序上的所有技术参数建立关联体系,并用设计关系数据库和程序逻辑的方法在系统功能上体现。部分企业的质量处理采用分段人机结合方式完成,不能完成满足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引入国际上先进的MicLmE一a^ckLoo思想体系,结合本企业己有管理模式,在理清所有主产制程和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MIC体系。
4.2原有计算机系统与新系统的在线切换。
由于企业的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必须在原有过程控制,区域管理计算机系统上运作,而这些系统是在线运行的系统,因此,新系统与老系统的在线功能切换和数据切换成了系统开发的难点。为保证生产平稳进行,不仅要求新系统功能安全可靠,还要求新系统初始装入数据与老系统在切换时间点上保持一致。新系统上线后是没有退路的,由数据混乱造成生产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为此,在系统上线前应作充分的功能测试工作,要制订好完备的切换方案。
4.3通信管理系统的建立
企业的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将与若干个生产单元和诸多个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交换,由于这些计算机型号多,通信规约不统一,系统软件和数据库五花八门,给通信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为解决此问题,在结合国外钢铁企业的通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组织系统通信技术人员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自己的通信管理系统。基础通信软件要根据不同的通信要求编制不同的基础通信软件。然后在应用层上统一建立标准的通信管理系统,做到对通信系统应用的透明化。
通信环境以光纤主干网和大量局域网互联构成,主干网的集成系统与各办公大楼结构化布线及各厂区局域网的集成,形成覆盖全整个企业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