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杨:山无文不雅 景无字不名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华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的自然造化,为我们留下了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积淀了灿烂的艺术和文化遗产。

“又欲名山去,应寻胜迹看”。在中国很多名胜古迹的悬崖、石壁、山体以及古刹亭台建筑上,都书写及镶嵌着瑰丽的书法遗存,为壮丽的自然生态和名胜景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风景。书法题刻承载着与山岩共辉的诗文隽语,不仅张扬了先人创造的精深文学和书法艺术,还为后人留下了可以触摸的人文脉络。

历代的文人骚客,都怀有一种题字留诗、崖石刻字的雅好。大凡名山胜景都保存着许多重要的摩崖石刻,有些更是被列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优美书法的摩崖石刻,以及山间建筑上的匾额楹联,既是文学艺术,又是造型艺术,既点景又点睛。譬如神话传说,虽无形影,却给予景观笼罩上了神秘色彩;譬如诗文散记,流传天下,让自然美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登山临海,欣赏名山胜水,需要调动起人的每一种感觉器官,达到外乐于形,内修于质,心随景化,应目会心,从而把个人的品格、志趣、艺术修养皆融于山水审美中,才可以深入领略名山胜水的妙境。人文书法因素的植入,使景观环境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如果说人从自然景致中能得到丰富耐人寻味的情感,那么,书法题记等人文因素与景观的契合则可以使人的审美提升到更高层次。

“山川祠庙,非借文人之题咏,即名胜亦暗然寡色”。古人的这些记载,无不说明书法在中国名胜古迹中的重要性。清人谭钟岳曾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萝峰晴云”、“圣积晚钟”。这个传统的十景,不仅富有内涵又极具文采,其中包含的审美元素,不仅限于视觉感官而且还包括了景物在季节、气候、时序、声音、光影、馨馥气味以及历史传说、宗教等环境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和观赏者的各种官能的体察,以及情绪和意识的脉动等。

书法的点题,可以使景观呈现出“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的升华。汉字书法俨然是自然风景的一部分,赋予了自然生态的空间以具体的诗境内涵,提升了自然环境的意境美,成为名胜景观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或许在人类的世界上,只有汉字书法能在名胜景观中有这样特殊和奇妙的作用。书法在名胜景观中不是附属,而是更具有深远的文化和审美意义,书和景所营造的“境”,综合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意象。

登山如读史,在沿山路书法石刻的观赏中,可以体味到名胜的历史的脉络;游山如读诗,从书法石刻中可以欣赏到前人的妙语文采;观景如赏艺,从山上的古建上可以看到先贤的书法艺术。书法石刻无言,却像导游一样在游客与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全然似名胜的文化使者。让游人的情感意识与自然山水之美,和谐共鸣,丰富和深化了游人对景观环境的感受。实际上很多名胜古迹中的书法碑刻,大多已经成为了景点的文化符号和地标性的“打卡”点。在五岳之首的泰山上,游人最喜欢在“五岳独尊”的书法石刻前留下美好的镜头;绍兴兰亭“二王”所书的“鹅池”碑,也是游客最为喜爱的拍照地。

很难想象,倘若一个风景区没有名贤的书法题留会是何种景象。那一定会缺失一种书法所带来的文化气息的氤氲,从而使那些似乎纯山水的美景缺少了各种人文因素,少了很多历史和文明的底蕴。好的书法石刻,能够点出景观的特征,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使观者得出此情此景的印象,使观者的情与眼前的景致融合起来,达到审美感受超越具体时空界限,而更大的丰富和增强起来,这是书法融入景观的特有奇效。

当然,我们所欣赏的书法留痕摩崖石刻,是指那些历史上文化名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诗词隽语,或者是有历史成因及底蕴的文字存留,并已在岁月时光的冲刷中凝结成艺术瑰宝和文化遗产。今人在惊羡他们高超的书法艺术之美,同时还可以细细吟诵,体味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的传统风尚。与今天的一些人,自恃才华而胡涂乱抹亵渎美景的违法行为是截然不同的。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如果说,人从自然的景致中可以得到丰富而耐人寻味的审美感觉,那么书法的人文因素与景观的契合,则可以为人们将视觉的审美效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从而让人更加细腻的体会自然,品味风景,更加深入的读懂景观,这也许是书法对名胜的有益补充和特殊贡献吧。

作者:罗杨

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中国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传统文化速读丛书》《警世格言.传统文化名言》《中国历代帝王陵》《守望乡愁》《守望中国节》《守望古村落》《罗杨书法作品集》《罗杨摄影作品集》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