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生||黄炎培从父母那里传承做人法则

黄炎培之做人法则

梅香生

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家教,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就是对家教重要性的最好诠释。中国悠久的文明传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种家庭代际传承而得已完好地保存的。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就是从父母那里获得良好的教育开始,传承做人法则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的。

黄炎培的性格耿直,一生勤奋节俭,这种良好的品性,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黄炎培的父母都去逝得早,但对黄炎培的影响却十分深刻。他常在文章中回忆父母小时候对自己的教导,称那是使自己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黄炎培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为人耿直、不阿权贵的做人法则。黄炎培的父亲黄叔才,曾考中秀才,当过私塾,后来历游广东、河南、湖南给别人当幕僚,一生好管闲事,爱打不平。有一次,黄叔才得知南汇县有一周姓秀才,父死不久,其妻生子,县官说他犯了“服中生子罪”。黄叔才为其抱不平,立即带着《大清律例》陪周秀才到南汇见知县,直接责问知县为何问罪周秀才。知县回答说周秀才犯了“父中生子”罪。黄叔才问知县是否调查过周秀才父亲死亡时间和其妻哪天得胎哪天生子情况,知县无法回答。黄叔才又举着《大清律例》质问知县,这上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服中生子罪”,你这样做叫做“故入人”罪!知县情知遇到了一个不畏权贵且懂法的人,不得不立刻道歉并收回提票。

这件事对黄炎培影响深刻,他在父亲的影响下,渐渐养成了刚正不阿的性格。他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吾家先辈,颇以豪爽,耿介尚侠,好义,做事精能,见称于乡里,头朋有事,尽力扶助,有难,尽力救护,寝成家风。”

而黄炎培勤奋节俭品质的养成则得益于母亲的教导。黄炎培曾回忆说,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吃午饭时桌子上放了一些平时很少吃的好菜,黄炎培眼巴巴地看着,很想吃。母亲看透了他的心事,乘机教导他:“儿呀!待人好些,自己省些,要这样做人!”在母亲这种点滴教导下,黄炎培懂得了生活要勤奋节俭的法则。他后来在一首诗中写道:“儿懒惰,母生气;儿勤劳,母喜欢。”黄炎培自己有了孩子后,也坚持用母训教育自己的子女。

黄炎培从父母那里传承做人的法则,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一生坚持不变,堪称是一位肯谏、敢谏的典型。解放后,他对中央的一些政策凡有不同意见就会直陈,从不隐瞒奉迎。他曾在一次公开的会议上,上台为被打倒的李维汉讲好话,主持人试图打断他这不合时宜的讲话,但他不理会照讲不误。

黄炎培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好品性,成为其鲜明的个性,特别是他敢说真的品性,深受人尊敬。后人在写有关纪念他的文章时,都不约而同地称他为“诤友”,确实名副其实。

作者简介
梅香生,喜欢用文字表达对所有美好的敬意。累计已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大公报》《杂文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读者时代》《长江文艺》《思维与智慧》等全国六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时评等作品200多万字。有诗歌和杂文曾获全国奖项。

重点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3.来稿内容含作者简介要300字以上方可加注原创,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4.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360doc个人作品所得打赏全部归作者本人个人所有。

5.如果出现内容错行,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与编辑无关。了解更多平台内幕,敬请点击下方“温馨提示”标题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

  • 一只香包引发的血案

    明朝年间,承天府到了举办庙会的时间,这可是一年一度的大热闹,每个人都想去逛一逛. 可是,左家的女儿春荷有些郁闷,她母亲前些日子跟着父亲出门做生意,家里面就剩她一个人,她一个年轻未嫁的小姑娘,可不方便往 ...

  • 女子贪图一时之欢,表妹丢了性命,查明真相,一桩丑闻浮出水面

    清朝道光年间,淮安府下辖有一县,名叫滨海县.该县民风淳朴,老百姓安居乐业,一连几年,县里都没发生过什么大事.直到道光六年(1826年),镇上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案件迟迟未破,一时间人心惶惶.天一黑,家家 ...

  • 【原创·读后感】谁说秀才纸一张

    谁说秀才纸一张?此言荒谬费思量. 举杯蘸墨裁佳句,醉里题诗赋华章. 万丈豪情焕日月,三千妙韵寄花香. 严谨治家心寂寞,淡泊守仁志气昂. 鸿儒谈笑共美景,琴键知音字里藏. 含辛茹苦育子孙,承欢俯首敬爹娘 ...

  • 「原创」海丰阿东:这个才是一见钟情的最高境界

    「原创」海丰阿东:这个才是一见钟情的最高境界 古时候有位秀才一直努力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考取功名.有一天他应约到一个朋友那里去.在朋友住的地方附近,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这名姑娘生得十分漂亮,见到秀才, ...

  • 【西散原创】魏素英作品 | 小村轶事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一 我村在冀中平原上,具体说坐落在滏阳 ...

  • 拾遗276~277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拾遗276  三代行善颂 学习长短句,十字诗,得心诀于应新老师,今用此格式,为锅厂秀才三代善人作赞: 曾子夫,锅厂人,清末秀才. 在潮州,开公馆, ...

  • 文学原创•长篇小说连载《蜂窝堡》第一卷(5)作者 雪 鹰

    蜂窝堡 □雪 鹰 第一卷 5 吴之甫私塾在吴家祠堂开馆那天,蜂窝堡的头面人物--曹文俊.汪明槐.徐天雄.王琦.郑有能.朱大宏.何尊儒.张寰宇.汪永廷--都来祝贺,还有汪明魁的父亲汪光烈以及数十位吴姓族 ...

  • 教育学考研考前检测(四)|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全文共计1500+字,预计4分钟复习完) 黄炎培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经历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挫折和反思,他以毕生精力从事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反 ...

  • 【听Ta说建筑】黄炎培在黄浦的足迹

    "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朋友都知道1945年毛泽东主席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窑洞中的谈话,史称"窑洞对",黄炎培先生问毛泽东主席:"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 ...

  • 梅香生‖左宗堂和钱钟书的不计较

    左宗堂.钱钟书的不计较 梅香生 历史上的名人大多很有个性,他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少不了有矛盾.有心结. 有的人终生计较,纠缠于曾经的矛盾.过去的是是非非:有的人却能放得下,不去计较.左宗堂和钱钟书就 ...

  • 黄炎培《延安归来》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党参议员访问延安,黄炎培写了"延安五日日记".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岀版<延安归来>,该书公开发行引得很大的 ...

  • 黄炎培:延安归来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01日 分享 所谓"窑洞对",是指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人访问延安时,黄同毛主席之间有关"周期率"的一段谈话 ...

  • 姚维钧黄炎培:相差31岁的爱恋,相守20年,她受丈夫牵连自尽

    姚维钧和黄炎培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之时,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谈话,这就是著名的"周期率"谈话.从延安回家后,黄炎培将这次谈话写成一本书,名叫<延安归来>. 本来这 ...

  • 内史第一一黄炎培故居、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

    内史第为沈树镛祖上所建,原为三进两院两厢式二层砖木结构名宅,共70间房.清咸丰九年(1859).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陏改为内史第,为沈树镛的住宅(黄炎培祖父黄典谟是沈树铺的姐夫.外祖父孟 ...

  • 名人故居(21)黄炎培故居

    内史第立本堂(第二进)和第三进内宅之间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过道. 内史第的第三进内宅就是躲过拆迁而幸存的历史遗址--黄炎培故居. 第三进的门前挂着由陈云题写的"黄炎培故居"木牌. 在过 ...

  • 黄炎培32字家训赠儿:'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1936年,黄炎培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这就是黄炎培的"32字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