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象派画家学的是浮世绘而不是国画
这个问题很早之前就一直令我好奇,印象派画家包括莫奈、马奈、塞尚、高更、梵高,等等,都对浮世绘非常感兴趣,学习浮世绘的画法,可是为什么他们没有一个人学习中国国画的画法?
随着对第三次艺术高潮的研究深入,渐渐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越来越多的细节,说明法国画家对浮世绘的研究、学习和借鉴,是非常认真仔细的。而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借鉴,几乎没有。
从宏观艺术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些解释的。比如,浮世绘流入法国主要是因为日本瓷器出口欧洲,用浮世绘的花花纸包起来,这样在欧洲就获得了大量极其廉价的浮世绘版画。从艺术商业的角度来看,日本人无意中打开了欧洲的浮世绘市场。而中国画不是版画,一件就是一件,没有廉价复制品,不可能大量销往欧洲。梵高兄弟俩买了400张浮世绘,自己在咖啡馆开浮世绘的展览。莫奈的画室里墙上挂的都是浮世绘版画。中国画没有这样的市场存在。画家们实际上都是贫穷的,所以他们不可能获得大量的中国画加以揣摩。
再从绘画分析的角度,浮世绘是版画,也就是套色木刻印制出来的。这在技术上决定了浮世绘不存在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的笔墨主要技术包括了晕染,所谓“墨分五色”。墨色洇染细微复杂,无法用套色来制版。因此浮世绘看上去就是我们的工笔画画法。当法国人看到浮世绘之后,如果有机会看到我们的工笔画,基本上会认为是一类。看到写意画的机会应该很少。
再看我们中国自己的绘画发展史,山水画可能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日本人可能是在唐代学习了中国人的画。但是中国写意画的始祖据说是梁楷,他是南宋人。看他的画,比如《泼墨仙人图》,是典型的渲染笔墨。《李白吟诗图》也是明显的渲染笔墨勾线。而日本浮世绘没有多少渲染的画法。渲染的画法必须用生宣,熟宣是没有洇染的效果的。日本人直到民国才到中国来希图获得宣纸的制造技术,才开始种植制造宣纸的材料-青檀。因此我们注意到实际上中国的渲染画法很可能并没有被法国人认识。
从我们研究西方绘画的资料看,西方油画没有真正在渲染这一画法上有过什么记录。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所移植的中国画,包括吴齐体系在内的大部分国画系统,都是建立在笔墨基础上的,而渲染是一个普遍使用的笔墨技巧。
换句话说,西方对东方绘画的学习,始终有一个盲点,就是缺少了对中国渲染技术的理解和研究,这个从技术上阻断了他们进而学习写意国画的道路。
当然,从文化的层面,西方画家也不具备对中国诗词和书法的起码的理解,因此也构成了西方画家学习中国绘画的障碍。
我们昌本硕源的移植,就会在油画中全面地建立包括渲染技术在内的写意国画体系。这个恰恰是西方绘画从未触及的领域。因此我们顺理成章地打开了油画上一个宏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