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封了三个汉人王爷,后来他们结局如何?
天聪十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称皇帝。对于后金来说,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新时代,自然要封赏一批功臣。此时,除了皇太极的兄弟、亲族之外,还封了三个汉人将领为王,他们分别是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由于这三个王都带有顺字,史称“三顺王”。而这个顺字,也表明他们是投降的将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三个汉族王爷,他们的投降经历以及他们的最终归宿。
我计划用两篇文章,来聊这个话题。今天先说恭顺王孔有德和怀顺王耿仲明。
孔有德是铁岭矿工,不识字,但是高大威武,力气大,有武功,识弓马。他和耿仲明是同乡,两人关系很好,还结拜为异性兄弟。在晚明兵荒马乱的年月,不安分的人都去投军了。孔有德虽然不识字,但是性情豪爽,弓马功夫了得,正适合当兵,而且很有号召力。他们身在辽东,早年就跟女真人打过交道,而且他们并没有读书人那一套忠孝观念,行动以利益为准则,这为他们后来的叛变埋下了伏笔。
孔有德和耿仲明纠集了一帮民众,开始干起类似于山贼的行当。后金占领辽沈以后,由于生存艰难,孔有德、耿仲明都领着自己的武装投入明朝大将毛文龙的麾下。由于这两个人孔武有力,打仗勇猛,毛文龙对他们很赏识,收他们为养孙,还给他们赐名字,孔有德叫永诗,耿仲明叫有杰。毛文龙对他们很信任,很快就把他们提拔成参将。他们二人对毛文龙的“知遇之恩”感激一生。孔有德封王之后,仍旧不忘毛文龙大恩,每次与人谈到毛大将军时,仍旧禁不住肃然起敬。
崇祯元年(1628年),明朝廷任命袁崇焕督师辽东。毛文龙部军纪涣散,尾大不掉,对朝廷命令阳奉阴违,引起朝廷不满。袁崇焕督师辽东后,对毛文龙也很不满。于是,崇祯二年,袁崇焕找了个借口,把毛文龙斩杀了。毛文龙所属部队归副将陈继盛管辖。孔有德、耿仲明对毛文龙之死耿耿于怀,且他们看不上陈继盛,不服他管辖。他们料想在陈继盛部下没有前途,得不到重用,于是相约带领本部人马投奔山东巡抚孙元化,驻军山东登州。孙元化仍旧任命他们为参将。
孔有德和耿仲明在孙元化帐下干得并不如意。当时,明朝将领黄龙镇守皮岛,他发现部将李梅在军里搞起了走私活动,于是将其打入大牢。但是,这个李梅是耿仲明的亲信,两人关系很好。耿仲明弟弟耿仲裕恰好在黄龙的军队里任职。为了救李梅,耿仲明指使弟弟耿仲裕,以索要军饷为名,包围了黄龙的衙门,将他绑起来,押到演武场上批斗,打断他的腿,割掉他的耳朵和鼻子。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耿仲裕本来想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黄龙杀掉。但是被部将阻止了。毕竟黄龙是朝廷任命的武将,杀了他不好交代。于是,黄龙就这样捡回一条命。不久之后,黄龙恢复了兵权。他急于复仇,命人抓了耿仲裕,并当场将其杀死。同时,他还上书朝廷,请求治耿仲明的罪。耿仲明对黄龙杀死弟弟十分气愤,他撺掇老板孙元化上奏朝廷,弹劾黄龙贪污军饷,这才导致士兵哗变。朝廷派人来查,结果查来查去也没有查清楚,给朝廷交了个调查报告,便不了了之了。
崇祯四年(1631年)冬天,孔有德奉命代表出城抵御后金,途经吴桥,由于风大雪大,环境恶劣,且后勤供应跟不上,部队没有饭吃。心怀不满的孔有德便发动吴桥兵变,也不再进兵,而是迅速率领部队往回赶,回到山东攻打登州。山东巡抚孙元化企图与孔有德讲和。但是,还没等孙元化提出条件,登州城里的耿仲明就率领本部人马叛变,与孔有德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登州城,生擒孙元化。孔有德劝孙元化跟他们一起另起炉灶、另立旗帜。但是孙元化忠于朝廷,不愿意叛变。孔有德感念他的收留之恩,将他放了。逃离登州后,孙元化回到北京,结果被崇祯下令斩杀了。而耿仲明则将黄龙一家老小全部斩杀,为弟弟报仇。带兵在外的黄龙气得牙齿打颤,恨不能手撕耿仲明。
得了登州之后,孔有德自任总兵官,耿仲明任副将。他们并不满足于眼前的胜利,于是组织人马围攻莱州。驻守莱州的是接替孙元化任山东巡抚的徐从治。他率领部将坚守城池,凭借高墙深垒,让孔有德不能前进一步。但是,就在徐从治坚守城池的时候,朝廷又有人主张招抚孔有德,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不休。前去救援的大军也畏惧不前,眼看着徐从治在莱州城苦苦支撑。孔有德摸清了明朝廷的底牌,更是肆无忌惮,招兵买马,不断壮大实力。为了尽快攻下莱州城,孔有德命令士兵用大炮轰击城墙。在战斗中,新任山东巡抚徐从治战死。莱州知府朱万年等人坚持不投降,弹尽粮绝也要死守。
这时候,朝廷才下定决心围剿孔有德,先前就在外围观望的明军这才向莱州扑过来。孔有德见明军声势浩大,而莱州城又迟迟攻不破,只好下令撤回登州城。但是,明军并不想就此罢休,大军急速赶到,将登州城围了起来。几次战斗后,孔有德军损失惨重。孔有德见登州难以坚守,又生出了投降明军的主意。但是,由于耿仲明和黄龙结怨太深,黄龙坚持不放过耿仲明。于是,投降这条路被堵死了。没办法,孔有德只好整顿兵马,率大军突围,然后乘船从海上逃跑。驻守在旅顺一带的黄龙得知消息后,在旅顺附近设下埋伏,孔有德的船队登陆后,遭到黄龙军的猛烈攻击,死伤过半。
孔有德和耿仲明率领残部,仓皇逃到盖州。走投无路之际,他们只好向后金投降,请求剃发,并发誓永远效忠后金。在乞降诏书里,孔有德说“朱朝之天下转瞬即汗之天下”,毫无气节可言。
此时的后金,皇太极继位后,一改努尔哈赤不信任汉人、打压汉人的政策,对汉人极尽笼络,善待来降汉人。当皇太极得知孔有德有意投降后,非常高兴,立即同意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投降请求。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率领残部以及家眷一万余人,在鸭绿江口与后金部队会合,正式剃发投降。皇太极给予他们二人极高的礼遇。部队抵达盛京的时候,他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并向他们行了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
孔有德投降后金,不但给后金补充了人马,更重要的是,孔有德带来了后金急需的船队、红夷大炮和工匠,这些东西是后金梦寐以求的战略物资。
投降之后,孔有德和耿仲明自成一军,被称为“天佑兵”。他们调转枪头,作为后金进攻明朝的先锋,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顺治年间,清廷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带兵进入广西,征剿南明政权。很快,他就破了桂林,占领广西全境。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率军进攻广西。孔有德率军迎战。双方展开一场恶战。南明这边,李定国用上了大象,组建了象阵,大破清军。孔有德败退桂林。李定国则将桂林城包围。不久之后,桂林城破,孔有德受重伤。无奈之下,他杀死妻子,点燃大火烧了定南王府,然后自刎而死。孔有德的儿女都被南明军杀死,只有女儿孔四贞逃脱,后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
顺治年间,耿仲明担任孔有德副将,跟随孔有德南征南明政权。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改封耿仲明为靖南王。后来,有人上奏耿仲明放纵部下私藏逃犯,按例应该论斩。摄政王多尔衮严厉斥责耿仲明。清廷卸磨杀驴,密令闽浙总督张存仁在江西吉安将其杀死。
以上就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投降故事和最终归宿。
这篇写得够长了,下篇咱们聊智顺王尚可喜的投降经历以及他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