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爱解释,应该过得不好吧”
明明是正当行为,却总忍不住向别人解释
有个女性读者在后台和我吐槽她老公。
“最近,他不分大事小事都要和我解释得清清楚楚,我都要崩溃了。”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疫情,一家人的生活中会比以前多出许多琐事,比如消毒、洗手、晒口罩。以前,这些事都是她在做,老公从不操心。
这些天,她工作要赶进度,实在忙不过来,就吩咐老公去做。
其实很简单的事,到了老公那里就变得异常复杂。最烦人的是,有时候,明明他做的是对的,却也要不停地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类似这样爱解释的人。
他们做错了事情,拼命解释。
比如,上班迟到,永远要找一堆理由,诸如“太累起晚”“堵车”,“身体不舒服”……
还有一类人,有点情绪,就一个劲跟别人解释,自己因为遇到了什么事,所以才会生怕别人无法同理她。
遇到这些人,有时让人真的很无语。
这类人爱解释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
他们为什么特别喜欢解释?
社会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自我表露。意思是,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他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在生活中,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管理自己营造的形象。特别是当我们做错事时,通过推诿、辩解和道歉等方式来维护自尊。
喜欢过多解释的人,往往有以下3种心理。
(1)不自信,缺乏自我认同
有一类人,即使自己没有犯错,也特别喜欢向别人解释。他们会不厌其烦地描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和过程。他们看上去很厉害,可潜意识还是自卑而非自信。
因为,解释,是一种再次确认。
(2)自我价值感缺失,渴望被看见
朋友圈里有个人,现在是四十几岁退休状态。几乎每次发圈,明明是很小的一件事,也要长篇大论,特别喜欢解释自己的“辉煌”过去。比如曾经在多牛的公司上班,多牛的学校读书,和多牛的人认识,一定要让别人知道。
曾经的风光不再,难免有些失落。而解释,可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重新建立自我价值。
(3)推脱责任,想维护自我形象
比如,工作进度落后了,他总是会有各种解释,“电脑问题”、“时间太紧”,“合作方不配合”……
做错事,喜欢解释的人,习惯于把失败归因于外因,用来说明自己情有可原,以此保护自我形象。
其实,越分析越觉得,每个爱解释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受惊吓的小孩。
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生怕自己不被别人看见,不被别人肯定。而解释,就像救命稻草一样,需要时时刻刻紧紧抓住。
虽然解释也是自我保护,但过于用力适得其反
我有个朋友是HR,曾和我分享了一个很现实的故事。
公司有个中层有空缺,她推荐了2个候选人。A相对“完美”,B则瑕疵比较多。可她没想到,结果领导选了后者。
后来,她才知道领导选B的理由,原来是A喜欢过多解释。
A平时工作认真负责,谨小慎微,生怕做错一点事,让领导不满。可是人无完人,难免犯错。每次领导批评几句,他都要解释半天,据理力争。
而B截然相反,就算领导批评错了,他也少有解释。
由此,领导认为,B内心强大,扛得了责任,自信有底气。所以,最终选了他。
我很认同这位领导的看法。
真正有能力的人,无需多为自己解释。出了差错,吸取教训,下次用实力说话。
能力不足的人,才会一味地解释,为自己的错误开脱。
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说,我们的大部分沟通都是在努力保护我们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自己在乎的人误会了你,一个真诚而直接的解释,或许可以挽救一段感情。
但如果事事都要解释,不但无法保护自己,反而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确有其事。”啰嗦的解释,往往越描越黑。
同时还会让人觉得你忽略听话者的感受,平白无故地消耗了别人的情感和时间,增加了彼此沟通的成本。
长此以往,人际关系肯定会有问题,而你也会陷入越解释越无力的恶性循环。
不多解释的背后,是人生的底气
(1)做好自己,学习成长,增加自己的底气
4月28日上午,徐静蕾发了一组自己去美国加州羚羊谷罂粟保护区踏青的照片,并配文“终于待到山花烂漫时啦!”,还在评论区自曝和男友黄立行穿一条裤子,撒了一把狗粮。
老徐是娱乐圈里的另类女人,始终大胆做自己,随性生活。
她爱好书法绘画,还喜欢抽烟,打麻将,喝酒,开公司、做品牌、搞旅游……39岁时,她成了国内首个“冻卵”女明星,不少人称其“心理变态”。
但她,对于自己的人生,几乎从不多做解释。
我想,这一切,源于她的实力和底气。
一个有智慧的人,坚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困于是非之中,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跟别人辩解上,平添自己的烦恼。
这,才是对自己好的方式。
(2)学会内观,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TA是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在许多事情上的行为。
克里希那南达在《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一书说,
当我们年幼时,因为我们的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与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她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地寻求补偿。
因此,长大成人的我们,要学会关注内在小孩,和TA建立联结,允许TA表达自己的心声,倾听而不加评判,只是接纳和陪伴。然后,与TA对话,安抚TA,疗愈TA。
每天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做做冥想静心,觉知内在小孩的存在,学着与自己和解。
与其站在原地,等待别人的理解帮助,不如自我消化,学会治愈自己,慢慢变得强大。
(3)没必要跟不同层次的人解释自己
村上春树说:
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
人的层次不同,认识世界的高度也就不同。所以,你的解释于人于己而言,都毫无意义。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就算有一时的误会,久而久之还是会得到公正的评价。
真正在乎你的人,会用你需要的方式去理解你,而不在乎你的人,只会用他所习惯的方式去对待你。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什么简洁的人生道理让你受用一生?
高赞回答说:不言喜、不语悲。
深以为然。
我们这一生的各种际遇,或好或坏,最需要解释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你认为呢?
张德芬空间“橙光计划”签约作者
JK不二子
自由撰稿人
APPC认证少儿心理咨询师
曾从事中学教育10年
个人公众号:悦心读书(ID:yxds868)
育儿育己,滋养彼此的生命
橙 / 光 / 计 / 划
“橙光计划”是张德芬空间联合今日头条、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起的心理领域优质内容创作者合作计划,为业界最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提供开放、广阔的发展平台,共同生产与传播心理健康领域的优质内容。
五一快乐,余生漫长
愿你一生勇敢且温柔
有爱可寻,有梦可追
扫码开启心灵之旅
经典好课买一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