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团租丝袜,AA豪华酒店:上海名媛得逞背后,是互相物化的男女关系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在看”!!!

第一次,我发现自己距离成为名媛那么近。

豪宅、豪车、豪华游轮、高定服装都不是梦,只要人够多,花上几十人民币就能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

这点“觉悟”都得归功于一则“上海名媛”热搜。

据爆料人李中二说,只要500元,10万元支付宝资产证明就能进名媛群。

在高大上的炭黑电子入会邀请函上则十分直白地写着:有机会结交金融巨子、留学海归等社会精英。

口号也是相当有煽动性:专属的圈子,属于专属的你。

言下之意是加入了名媛圈,你就是名媛,嫁入豪门指日可待。

可实际上,这不过是个高配版拼多多。

想背着爱马仕铂金包去见目标凯子,却买不起怎么办?租。

起租一个月,却只想背一个星期怎么办?找群里其他“名媛”拼团,一人一个星期,300多就行了。

用这种方法,她们拼过酒店、法拉利、衣服、下午茶、甚至丝袜。

她们到底怎么想的?

新闻一出来,网友们纷纷表示大开眼界。

不过,共享经济时代,这事,奇怪也不奇怪。

有些东西,只用一次,确实浪费,所以找人拼一下也算为环保做贡献。据说,专门回收奢侈品的寺库还上市了。在很多一线城市,共享衣橱的生意也很火爆。

可是一份下午茶、一双丝袜都拼就太魔幻了。

不过联想起潘帅老婆,63岁中国金王娇妻等人的上位史,却看到了荒诞之中的合理性。

不可否认这些女人物化了自己,以美貌和虚构出来的独立做垫脚石攀高枝,但更有趣的是,男人也不傻,甚至都是十分精明的人,为什么偏偏喜欢这样的女人?

不过是因为她们身上有他们所需要的人脉、知名度、面子、资源等等。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高大上的朋友圈加持,她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再平凡不过的那一个,即便貌美如花也入不了“现实”写进骨子里的金贵之眼。

可有了名牌傍身,那金钱营造出来的豪气就是让普通女人瞬间变身为女神的光环。

就连《三十而已》中顾佳那样独立要强的女人也逃不过这个潜规则。

爱马仕包从来都不只是包,而是入场券,她们都太清楚别人不会管你这个包是怎么来的,只要有就行了。

所以,“名媛们”可以和别人拼一双600块的二手Gucci黑丝袜而不觉得膈应。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表演,丝袜、下午茶、包包、酒店都是道具,目的从不在于现在拥有,而在于演一出白富美的戏,糊弄那些想钓名媛的金融巨子、高富帅。

待目标上钩,再见机行事。

当然,等到见真章的时候,假的肯定真不了,可有时候“真爱”无敌,上位成功也不一定。比如郭天王的妻子方媛、潘帅的妻子宣云、大刘的甘比。

况且,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深谙此道的“名媛”们自然有足够的手段把冤大头哄得舒舒服服的。

可“冤大头”真的“冤”吗?也不见得。

真正的高富帅很少会真的看上假名媛,吸引来的更多可能是拼出来的“高富帅”,所以,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谁更冤。

可沉浸在虚构出来的上流社会中的男男女女又怎肯轻易醒来呢?

既然如此,只能在互相欺骗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再也伪装不下去的那一天。

在这种暗戳戳的相互较量中,人设是敲门砖,感情是手段,而攫取自己想要的利益才是真正的目的,无论男女都被物化了,变成了行走的提款机或性爱娃娃。

不过,把人物化并不是今天才有,搁以前,只能更普遍,而名媛事件不过是证明,在这个“共享经济“时代,普通人只要懂得“装X”就能快速实现朋友圈阶层跃迁,打入上流社会。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网友觉得这些女人本身也不差,只要老老实实工作、完全有可能找一个条件不算差又爱自己的人相守一生,何必如此“作贱“自己呢?

王朔有句话能很好解释这种现象:“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之所以这么做,与基本的归因偏差有关。

也就是,我们往往将行为或结果归因于人的性格和态度,比如“方媛”“宣云”成功后,其他人也觉得只要把自己打造成她们那个样子,就能复制她们的成功。

却忽略了对方本身性格和匹配度等多方面的外部因素,才是对方最终成为名媛的关键。

在这种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忽视她人成功的偶然性,盲目放大自己成功的必然性,结果一波又一波人前仆后继,狂热地追逐着幻想中的金贵。

试想一下,稍微实事求是一点,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花花世界,个个都是赌徒,况且的确有人成功了。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也并非毫无用处。之所以会得逞,是因为同体效应和光环效应。

同体效应也称自己人效应,即人们更容易与自己态度、生活方式、价值观,经历等相似的人产生共鸣。

名媛们想要吸引富豪,就得首先把自己包装成上流社会的人,才有可能让目标放下防备,获得深入交往的机会,最终突破阶层障碍。

不过说实话,她们还算“务实”,有些人直接在闲鱼上购买“名媛”“女神”“白富美”图片,只要6.99元,文案也一起打包赠送,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份的时候,杭州临安警方破获了一起靠经营朋友圈实施集资诈骗的案件。

26岁的犯罪嫌疑人卢某在两年时间里以投资项目为诱饵骗了40多人,共1400多万。

骗钱尚且那么容易,骗骗感情就更容易了,毕竟几个男人会拒绝自动送上门来的美人呢?而几个女人又能拒绝男人的甜言蜜语和礼物呢?

这一切虽然看着虚假,好像一眼就能看穿,但很多时候更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表演,只要各自目的达成了就行,根本不会认真计较是真还是假。

能得偿所愿吗?

拍照炫富只是物化自我的一个侧面,一个人只要认同了这种思想,就会一直被各种虚妄的外物驱使着做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整形上瘾、默认不合理潜规则、屈服于权利、拜金主义等等。

物化自我和他人所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一点点把人的内心抽空,变成欲望的奴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被一点点腐蚀掉,物化了的人也会逐渐失去与人建立真实关系的能力。

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人心太复杂?

可事实上,见的人多了就会发现我们所遇见的人都是内心关系模式的投射。

以虚假的姿态示人,不可能得到真诚的回应,所以,拒绝物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媛。同样,不物化他人,才不会掉入别人精心虚构的陷阱。

如何走出互相物化的恶性循环呢?

首先,觉察人际关系中的物化倾向。

物化现象远比我们以为的普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人更多地看作各种功能的载体,而不是有独立意志和尊严的人。

在这种思想体系下,人不被允许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真诚被看作幼稚,平凡被当作不思进取,个性和追求都被同化。

在这种无所不在的压力驱赶下,很多人焦虑地上路,疯狂地追逐虚幻的成就和认可,一如穿着拼来的丝袜嘲笑宝马男的“上海名媛们”。

其次,学会从现实的角度思考问题。

什么时候人最容易被蛊惑或蒙蔽?野心很大,能力不大,信息不对等的时候。

诱惑越大或赌注越大,决策越冒进,而且一点点甜头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追加投入,从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然后由于人天生厌恶损失,骑虎难下,只能继续演下去,直到伪装被无情撕开。

比如樊胜美,以为长袖善舞就能钓到凯子,最终却不得不承认当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勉强够着的东西,也没足够的能力接住。

所以,不要轻易被虚幻的宣传洗脑,被虚构的朋友圈欺骗,时时刻刻保持理性思辨能力,凡事多取证、多考察、多思考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最重要的是,找到找到内心真正的渴望。

物化人大都是空心人,心中无信仰,所以需要不断攫取外界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很多人觉得,现实如此呀,不得不这么做,却不曾意识这种想法是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人格独立的人则不容易被浮华蒙蔽双眼。

这种独立来自于真正的热爱,无论男女皆是如此,一个不知自己所求何物的人,哪怕功成名就还是会觉得没有成就感,也就容易被外物左右。

所以,问一问自己:“我擅长什么,怎么将它与事业结合起来?等到死去的那一天,我希望别人怎么评价我?”

不要因为短时小红利而丢了自己的长线利益,那一定得不偿失。纵向看人生,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参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06.

主播 | 杨枪枪,电视台主持人,公众号:小杨说事儿

插图 |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截图

策划 | 三木         编辑 | 让我看看

今日话题
你怎样看待AA住豪华酒店这件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