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质疑课文《羿射九日》,人教社回应改教材!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

临近期末考试,福州一名8岁男孩提出一个问题:课本上《羿射九日》一文中,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那么羿是怎么蹚的呢?

妈妈一时语塞,发了个朋友圈求解答。没想到,朋友圈一下子炸开了锅,还上了热搜。

针对课本里的问题,小冯的妈妈何女士联系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方给出的答复是:

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反映该问题,明年9月,教材可能会有更合理、更严谨的修订。

不得不说,这个逻辑思维很强的8岁小男孩,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并且没有被权威所限,勇敢提出疑问,这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而人教社的回应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孩子这种优良品质的最好呵护。

其实,并不仅仅是这位8岁男孩,新一代的很多孩子都非常具有创新精神,不囿于所谓标准,发现问题及时勇敢的指出。我们可以感受到,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孩子的发展需求了。

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在于能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质疑。但是,很多时候,孩子质疑的精神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只注重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塑造。

他们希望孩子做个“听话”的学生,遇到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告诉孩子:“你把老师教的学好就行了,别管那些,耽误学习!"

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吗?"

久而久之,孩子在这些“谆谆教诲”中,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质疑问题的积极性也被渐渐消磨殆尽。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答:“我不会让梨。”

这个回答出自上海一名小朋友的语文考卷。这份打了大红叉的考卷还一度在微博上引发大家热烈的思考和争论。

看到这位小朋友因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却被判错,网友们纷纷站出来“鸣不平”。这本是一道开放性考题,“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既然学完了《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如果学了课文却学不会让梨,“那课文不是白学了吗?”

对于成人来说,孔融让梨代表的是一种谦虚和分享,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小有这种情操,如果孩子说了“不”,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危险的苗头。

但是早教专家认为:“孩子只不过是遵循了本心,孩子太小,还没有养成成熟的价值观,也没有必须谦让的理由,只是出于自己想要拥有的主观想法而做出了判断,这并没有什么错误。作为成人,我们不能习惯性的批判。”

没有固定思维的干扰,这是孩子和成人最大的区别。若是把成人的主观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模式化,千篇一律,渐无“生机”。

麦克李在电影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四个人站在街角,一个美国人、一个俄国人、一个中国人,还有一个以色列人。

一位记者走向这群人跟他们说:“不好意思…你们对肉类短缺有什么意见?”

美国人说:“什么是短缺?”

俄国人说:“什么是肉类?”

中国人说:“什么是意见?”

以色列人说:“什么是『不好意思』?”

有一个朋友分享了她与以色列孩子交流的一个小故事,令人感触颇深——

某一天的中午,朋友正在社区餐厅吃饭时,突然来了个十几岁的大姐姐跟一个看起来只有四岁左右的小女生。两个人在自助餐的“热食区”旁,玩相互丢球的游戏。

朋友觉得很危险,便对大姐姐说:“这里不能玩球喔!空间太小,而且有热食,球砸到人或掉到食物里都很危险!”

大姐姐走到小女生的旁边,拿着球跟她摇摇头。

小女生慢慢的走向朋友,用她稚嫩的声音,一脸好奇的问:“你是谁?凭什么叫我不要在这里玩?”

朋友蹲在她前面,跟她眼对眼的说:“你有看到那里有很多食物吗?它们很烫,如果球不小心飞到锅子里,热食会飞溅出来,可能会烫到人,那很危险!桌子跟你的额头差不多高,而且桌角尖锐,如果你玩球时不小心撞到了,会很痛,会肿得很大喔!”

小女生听完后点点头,拿着比她手心再大一点的小球说:“可是我想玩球,外面太阳又很大,妈妈说不能晒太阳,所以我才到室内玩……”

一般在国内,如果有人制止孩子不合时宜的举动,大多数孩子会“哦”一声跑到其他地方玩,或者走到别处怏怏不快,像小女孩这种直接跑到大人面前提出质疑和问题的行为相对少见。

在以色列,这种行为被称为:虎刺巴。

这个词语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大胆的质疑,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以色列社会对于这种人有相当大的宽容度,所以以色列人能非常勇敢的面对困难,不畏强权,常常颠覆性的思考问题,非常具有创造性。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保护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呢?下面这几个建议可供参考:

(1)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当孩子上演“十万个为什么”时,父母再忙,也不要表现出不耐烦,不应当去搪塞、敷衍孩子,有好奇心、有疑问的孩子大多喜欢思考,非常乐于探索世界,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特别宝贵。

(2)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太阳为什么会发光?”、“为什么会下雨,打雷?”、“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孩子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与其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爱思考。

(3)给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


亲子间要建立平等有爱的关系,用孩子的思想、眼光去看待孩子,和孩子成为同伴,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4)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给予肯定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他会带着质疑的精神寻找答案,父母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的行为,这种正向、积极地肯定,会激发出孩子内心的最大求知欲。

Professor点评: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科学之精神的处所,是抱定怀疑的态度,对于一切事物,都敢于怀疑,凡无真凭实据的,都不相信。这种态度虽是消极的,然而有很大的功劳,因为这态度可以使我们不为迷信与权威的奴隶。怀疑的态度也是建设的、创造的,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中古的信徒基于信仰,现代的科学家则基于怀疑。”

对于孩子而言,每一次质疑和询问,都有丰厚的收获和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