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长津湖》才知道,闽西英雄儿女,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文/符维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闽西红土地,英雄辈出,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抗美援朝战场上留下了他们英勇的身影。战争中,闽西籍将士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英雄儿女一道,响应祖国的号召,为“保家卫国”奋战在异国他乡,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英雄儿女,是最可爱的人。
1950年11月初,志愿军分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攻击。东线战场作战的第九兵团(电影《长津湖》就是取材于第九兵团第七穿插连在长津湖战役中的战斗经历)是闽西籍将士比较多的部队,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邱相田(上杭县人)、参谋长俞炳辉(连城县人),第八十九师政委王直(上杭县人)等都是闽西人。他们按照志愿军总部的部署,率领部队,运动到敌人眼皮底下,向敌发动突然进攻,创造了“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当时二十军八十九师政委王直和师长一起,精心部署,采取灵活机智、近敌作战的战术,打击敌人。他亲率一个团,翻山越岭,尾追逃敌,取得歼灭美军一个大营的胜利。接着又指挥部队追击南逃之敌,胜利收复元山等阵地,给美军陆战第一师以有力的打击。为此,全师受到嘉奖,王直被提升为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家喻户晓的电影《英雄儿女》,就是以志愿军九兵团的战斗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其中的师政委形象就是以王直(原名王汉清)为原型的。
王直(右二)在朝鲜战场
西线战场作战的三十八军和四十二军勇猛地向敌右翼迂回穿插,以切断敌退路。三十八军政委吴岱(长汀县人)和四十二军政委郭成柱(新罗区人)率部利用敌接合部疏于守备的弱点,将南朝鲜第二军分割成两部分。我三十八军在德川地区向伪第七师,四十二军在宁远、孟山地区向伪第八师发起了猛攻,将敌两个师击溃。然后,三十八军迅速穿插平壤至价川公路的交叉点三所里,四十二军插到顺川以东的新仓里,陷敌于三面被围之势。美军为打通退路,南北夹攻三所里。三十八军冒着头顶上数百架飞机轰炸,地上近百辆坦克的南北对攻,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其中以龙源里、松骨峰的阻击战打得最为艰苦,战士们打完了子弹,就用石块、拳头、牙齿和敌人拼命。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中再现了惨烈战斗的场面。三十八军顶住了南北两面的敌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嘉奖电中加上“三十八军万岁”!
1951年二次战役,吴岱向英雄部队赠旗
搏击万里长空,书写空战传奇。
1950年12月4日,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武平县人)正式签署空军赴朝作战命令,时任志愿军空军参谋长黄炜华(上杭县人),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副师长王香雄(上杭县人)率部参加了反“绞杀战”和1953年反登陆战役准备,并参与指挥击落第一架敌机和所在部队以后击伤80架敌机的战斗。王香雄经常在指挥所直接指挥空军作战。在一次空战中,空四师和友军一起进行了双方有200多架飞机参加的激烈空战,首开击落F-86战斗机的纪录。在随后的22天空战中,击落击伤敌机30架,取得重大胜利。志愿军空军后勤部长杨尚儒(连城县人),带领机关人员深入各战场调查研究,向地勤人员发出“一切为空战的胜利”号召,千方百计保证前方的需要。空军三师侦察科长黄清旺(新罗区人),参与空军航空兵部队的组建工作和抗美援朝战争,出色地完成了空中侦察任务,1952年任空军三师9团副团长,荣获抗美援朝二级勋章。在朝鲜空战中,志愿军空军摸索出了世界空战史上著名的“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美国一本书中由衷称赞“中国空军司令刘亚楼是个制定作战计划缜密的优秀将军”。
强者相遇,英雄无敌手。
1951年初,我志愿军转入机动防御作战,由司令员杨成武(长汀县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连城县人)率领的第二十兵团奉命入朝。该兵团坚决顶住美军的“立体绞杀战”,“坦克劈入战”及“特种混合支队作战实验”。在战斗最紧张的阶段,杨成武十天十夜没有上床睡过觉,其中战斗最激烈的三天,歼灭美军1.7万余人,创造了志愿军日歼敌的最高纪录。接替防御的作战中,二十六军副参谋长王培臣(上杭县人)、七十六师师长陈忠梅(永定区人)等闽西子弟,率部在七峰山、海龙山的防御作战中,与敌反复拼杀争夺,曾创造了一个班以反坦克手雷一举击毁敌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曾任炮兵二十一师政委、东北军区炮兵干部部长的刘禄长(上杭县人),受命担任志愿军炮兵部部长,他注重抓战术的提高,要求炮兵加强机动性,做好与步兵的配合作战。经过一段时间的阵地练兵和实战摸索,炮兵的战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敌军掌握绝对制空权、炮火占优势的情况下,我炮兵通过适时机动,一般都能在一个攻击点上形成局部火力优势,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炮兵第二、第七师投入战斗,同时使用了7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114门,共发射炮弹40余万发,在单位火力密度上创造了我军战史上的最高纪录。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指挥员、坦克师师长黄鹄显(上杭县人),奉命率年轻的装甲兵入朝作战,他指挥部队克服在朝鲜战场上难以想象的困难,积极主动配合步兵作战达134次,击毁击伤敌坦克20辆,还协同装甲兵指挥部所属的高炮部队对敌作战1369次,击落击伤各种飞机137架。
陈桂昌在朝鲜战场
植根红土地,锻造英雄。
1952年9月,作为第一期轮换部队的第二十三、二十四、四十六军入朝。二十三、二十四军的前身均是闽浙赣地区的游击队,英勇善战。第二十三军67师师长陈桂昌(新罗区人)率领志愿军英勇顽强,同敌人反复争夺阵地,一再打退敌人的进攻和反扑,守住了阵地,朝鲜战争结束后,陈桂昌所率部队负责留守,1958年,他向朝鲜人民军移交了我志愿军驻守的阵地坑道后,于1958年最后一批撤离朝鲜,赴朝作战的闽西籍将士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美援朝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志愿军三兵团政委袁子钦(上杭县人)积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深入第一线了解部队情况,组织部队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困难,战胜严寒,完成作战任务。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5站站长邱金发(新罗区人),曾是长征路上强渡乌江的英雄,抗美援朝中负责指挥6个汽车团军区运输任务,冒着敌机的轰炸,夜以继日出色地完成任务,1985年临终时,身上还留有9块弹片。曾随红军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曹麟辉(新罗区人),参与人民空军创建,任空军军事订货部副部长,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中朝联合司令部后勤器材处处长,在战斗中负伤。红军最早的医官之一叶青山(长汀县人)积极参加组织指挥伤病员的收治工作,为挽救志愿军伤病员的生命作出了努力。
据统计,闽西籍的68位开国将军中,直接参加了朝鲜战场作战的就有20余位。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抗美援朝期间,广大闽西籍参战官兵,坚决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克服严重困难,浴血奋战,与全军将士一道在邻邦朝鲜的土地上,谱写了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篇章,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电影《长津湖》里,指导员说:
“为什么我们这么拼命,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如果我们这一仗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打。”
所以,别再说战争和你没关系,你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过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那场战争,
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
一代人做出了五代人的事,
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
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为什么这江山美如画,是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
抗美援朝的奇迹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铭藏于心的战役,是团结协作,以弱胜强,师出有名,立我国威……
抗美援朝的精神绝不止于鼓励一代人,而是应该影响无数前赴后继的后来者,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看完电影走出影院,看到万家灯火,璀璨如星,夜空千万丈,突然泪如雨下,
山河无恙,这盛世如你所愿!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我们下一代的未来,
也看我们这代人的奋斗了,
加油!
如果本文触动到了你
别忘了【转发】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