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爱读书的人深交,你会越过越幸福

新版《小窗幽记》的作者陆绍珩说:

“余生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风水。”

如此看来,交益友、读好书、看美景,莫过于世间最幸福的事了。

尤其是和爱读书的人交往,如与凤凰同飞俯仰天地,如在书海徜徉修炼智慧,让你从情绪到心性,乃至思维见识,都得到提升与开悟。

生活自会越过越幸福,人生道路越行越通达。

和爱读书的人交往,让情绪稳定,心性洒脱

有人说:

“朋友,是除了读书之外,一个人最重要的价值输入渠道之一。”

在金庸先生看来,好友蔡澜就是浮躁尘世里,为他安稳性情的那颗定心丸。

两人结伴同游,享受风景的同时,难免会遭遇各种不快。

当食物不可口,酒质太低劣,汽车太颠簸,金庸会心情不悦地皱起眉头,兴致骤减。

而面对不愉快,蔡澜处之泰然,甚至还能开怀大笑。

其实,蔡澜的从容心态并非天生就有。

他也曾纠结沮丧,十分不快,因为他发现自己干了40年的影视行业竟然毫无成就感可言,是一件错的事。

可蔡澜懂得从书中寻找开解之道,他会时常翻看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通过阅读他明白,人生短暂,苦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不妨看开些,想透点,做个洒脱的人。

因而金庸先生格外赞赏蔡澜身上潇洒自若的气质,特别喜欢与他交往。

两人时常一起喝酒谈天,出行游玩,相处的久了,世事经历的多了,金庸也滋生出平静淡然的气度。

当作品受到质疑时,他不多作辩驳,反而豁达一笑自我解嘲,“写这种小说,自己当做一种娱乐,自娱之余,复以娱人”。

任凭周遭投来多少唇枪舌剑,他依然情绪稳定,岿然不动。

老舍先生说:

“一个人的生命,我以为,是一半儿活在朋友中的。”

岁月艰难,一人独行难免孤寂惶恐。

但只要和爱书的好友为伴,当焦虑不安袭来,他们犹如一阵清风带走郁躁,送去抚慰,如一道微光照亮前路,指点迷津。

靠近他们的过程中,我们能收获稳定的心绪,洒脱的气度,走出岁月安好,成为更好的自己。

和爱读书的人交往,收获同理心,理解他人

作家林清玄在散文《常想一二,不思八九》里,讲过一件事。

一日,有朋友请他为新居题字,他自知字写的不好,心生拒意。

但当看到朋友已经买来笔墨纸砚,神情恳切,又想到朋友每天上班劳累受气,如果到家能看到墙壁上令人愉悦的字,怨气自然会消减很多。

于是,他放下矜持,毫不犹豫地挥毫泼墨,写好一副对联,并画了一幅画。

他还耐心开解朋友,若想过得快乐,理应常想着那一二成的好事,就不至于被八九成的不如意给打败了。

友人听了,捧着字画欣喜地回到家中。

一段时间后,林清玄自己遇到了烦心难事。

没想到,一贯不善言辞的朋友特意打来电话,用他说过的话来劝慰他,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方能早日走出困境。

话虽不多,但林清玄还是被朋友的拳拳关爱之情所感动。

其实,他能得到朋友的真心善待,并不为怪。

很早之前,林清玄在阅读纪伯伦的诗作时,就对友谊有了体悟:

“你的朋友是来回应你的需要的,他是你的田园,你以爱心播种,以感恩的心收成。

他是你的餐桌和壁灯,因为你饥饿时去找他,又为求安宁寻他。”

从此,林清玄以己体人,换位思考,时常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

生命是场回响,他宽容真挚地替友人着想,朋友自然也从他身上学到了感恩与理解,将心比心,充满悲悯。

学者梁文道说:

“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读书越多的人,越能体察世界的多样,接纳彼此的差异,也更能用温柔去体恤他人的艰难。

与这种人交朋友,会倍感温暖。

因为对方懂情知性,一句话便能打动你孤寂的内心,一个举动就能抚平你遭遇的委屈。

人生不易,若想把日子过得安宁平静,本就该彼此理解体谅。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当你我以宽宏的心量待人处世,自然会换来生活的温柔以待。

和爱读书的人交往,能增长见识,晓畅通达

有句话说得好:

“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良友为伴,获益一生。

和爱读书的人在一起,即便人世艰难,喜忧掺半,你也能酣畅淋漓地尽情体验,不枉来世间一遭。

清代著名词人郭麐(lín ),少时有神童之称,他屡次意气风发地参加科举考试,屡次铩羽而归。

38岁那年,他毅然放下出仕执念,寄情山水,专研诗文书画。

很快,他就大放异彩。

所作诗作不拘流派,灵气飞动,所画之作,以竹石称绝。

郭麐,之所以能从落魄才子成长为才华横溢的诗画大家,得益于他在跟袁枚的交往中,深受其广博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乾隆三大家”之首的袁枚,一度仕途不顺,但他并不纠结。

一生所读的五千卷书很早就让他明白,天地宽广,人生当有很多种活法。

于是,他辞官隐居,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热情生活。

修楼台引流水,建造上至贵族下至百姓都能来游玩的“随园”,走遍山水,苦心收集326种南北菜肴,名茶美酒。

身为袁枚的朋友,很是幸运,可以随时来游园,逛的累了,还能参考《随园食单》点上几个珍馐美馔,足不出户尝遍世间美味。

更难得的是,还可以阅览袁枚珍藏已久的万卷藏书。

在袁枚的影响下,友人们自然见识广博,精神世界格外丰盈。

《论语三季》有云: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多闻”,即见闻广博的人。

结交这类朋友对自己益处颇多,和他们交往或攀谈,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感。

爱读书的人,见多识广,他们乘坐着书籍这艘船,从狭隘之地驶向无垠天地,把鸡零狗碎过出了诗情画意。

与之同行,你的人生也能不受眼前世界所禁锢,心眼开阔起来。

不再索然无味,定会妙趣横生,千滋百味。

和爱读书的人交往,能修养内在,治心养性

看过宋代文学家吕祖谦的一则小趣闻。

少年时的他,性情急躁,稍有不如意便满腔怨言,时常迁怒他人。

一日,他与朋友有了争端,本想张口责备。却转念一想,拿起手边的一本书开始诵读起来。

读着读着,他变得心平气和。

尤其是读到孔子有云“躬身自厚而薄责于人”时,他顿觉胸内的郁结之气,竟“焕然冰释”了。

至此之后,每每遇到心烦气躁之时,他便一头扎进文字里,用读书陶冶情志,修身养性。

慢慢地,吕祖谦的气质变得卓群,获得“明理躬行”的美名,深得众人推崇。

好友朱熹不远万里把长子送到吕祖谦门下,恳请他代为传授课业,塑造其做人的根基、打磨立世的品性。

而且,朱熹本人也受到好友“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精神的影响,兼容并包,取长补短,最终成为一代理学大儒。

作家培根说: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

同样的,一个爱读书的朋友也能弥补你的缺陷。

行为有差时,他身体力行帮你规范行为,完善人生,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

缺乏目标时,他教会你“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观友人行,修自己德。

就像《孔子家语·六本》所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跟爱读书的人深交,潜移默化里,气质谈吐、道德修养乃至胸襟格局,都会得到极大提高。

有句话说得好:

“书必择而读,交友识人亦是如此。”

读好书,如交益友;交益友,即得新知。

人这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若是识人不清,交友不慎,如遭灾难。

而遇一良友,幸得诸君慰平生,尤其是和爱读书的人在一起,更是最大的幸运。

爱读书的人,将知识内化成智慧,不断自我迭代,寻找终身成长的力量。

他们是前行路上的良师益友,引路明灯。

与之深交,也许未必能立即找到好工作或是赚大钱。

但一定能消除鄙见,广增学问,变得越来越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