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郊的地标——韩森冢
如今的韩森冢照片
韩森冢就是韩森(据传是秦代名医)的坟,这是当年为了掩人耳目,用的假坟号。如今在韩森冢的正南,西安市政府所立的碑上明确告诉你,这里是秦始皇的老爹秦庄襄王的寝陵所在。
如今的韩森冢在周围高楼大厦的包围中难得一窥,这是在坟冢周围画的速写
今天的你来到此处,不会一眼就看到它,因为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占尽风光,吸引着你的眼球,偶尔,你会发现真正的高点,但你眼中所见到的,也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土堆,今天的韩森坟比之当年,又矮了一大截,不知道什么时候让人把尖顶给铲平了。早先,在尖顶之上,曾经立有一桩标有高度的木支架。
这个地区就叫做韩森寨。
我这里所说的当年,不是指坟冢建成的年代。我是说在五十年代初期。当天南地北的建设者们来到大西北的中心——西安,尤其是国防建设重镇的东郊,他第一眼所见到的就是占据眼球制高点的韩森坟(正式的称呼为韩森冢)。
当年的《西安日报》上,曾经引经据典地介绍秦朝名医韩森的种种先进事迹,又说后人因为感恩戴德,遂筑高坟以记之念之。想当年秦始皇焚百家经典,唯医术除外,也说明秦朝重视医术医师。但坟冢乃帝王的特权,不会因为老百姓的意愿而筑建。何况秦朝不是民主社会,也不会为了保密而故意借名。后经过专家考证,最后拍板是秦庄襄王之墓,立碑文物保护。
那时候,年轻人谈恋爱,都很少上韩森坟,因为太荒凉,杂草丛生,有蓄意野合之嫌。当年的年轻人经常到一条背街谈情说爱,这条街而今叫幸福路,确切地说就是东郊的幸福北路。
在韩森坟上的活跃分子,是我们这些天南地北凑到一起的小学生们,这里是我们打野仗的好去处。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为了抵御解放军,在这处制高点上建立了牢固的防御工事,东西南北四角都建有圆形的碉堡,碉堡里面有暗道直通韩森坟的坟堆中心,在碉堡外围,绕着韩森坟挖了一大圈深深的壕沟。我们是五五年的先期到达者,在碉堡及其周围,经常可以捡到左轮手枪的残件,生锈的枪用刺刀,手榴弹弹壳,子弹及子弹头,弹夹,皮制的军用枪套,子弹盒,死人的头骨骷髅。
由于西安是和平解放的,所以这么坚固的工事都没用了,成了我们做游戏的好处所。说实话,要感谢那些识大体的起义将领,维护了古都的平安,保全了古都的千载遗迹的完整。
不远处,是自来水公司的封闭式水库,平时有军人荷枪站岗,防止敌特或反革命分子投毒搞破坏。
我们玩耍到看见高坡下街坊里的楼房烟囱冒起了白烟(当时,家家烧烟煤,省钱。)知道大人们下班了,正在做饭,于是大家互相呼唤着,一起向坡下奔去各回自家。小学,大部分时间只上半天课,我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嬉笑打闹,这就是快乐的西北工地少年。
韩森冢下工厂职工家属居住的街坊,老式的“苏联楼”
当时的东郊,建了几个重要的军工厂,我们习惯于称呼北工地,南工地(后来则称呼南三厂北三厂)。
后来,发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儿,在韩森坟四周的壕沟里,发现了好几个被杀害的男女小学生。公安局,派出所的人立刻上去了,我的胆子很大,从壕沟边的灌木丛中探出半个身子,看到起码有三个孩子,方向不一地侧身躺在沟底,后来警察说是有五六个(记不清了)。
案件不久就侦破了,东郊华山厂的一个职工信奉迷信,说是要喝童男童女的血才能够治愈他的痨病,就用食品(炒黄豆)诱骗孩子到他家,捆起来用刀子割开动脉......然后在夜里,将尸体抛在沟底。
吓坏了的孩子们很少见地听话。此后的日子,韩森坟迎来了清静的日子,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淡忘了这个事件。
大约在1962年左右,在后来的新城广场的东南角举办过一次针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镇反”展览,我终于看到了有关此案件的照片资料,罪犯所住的楼房,玻璃瓶里的炒黄豆物证,抛弃在壕沟里的几具尸体照片及这些孩子们生前的照片。
如今二十来年,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诸多退休的或接近退休的人们为了健身,每天的早晚散步遛弯儿如果上韩森坟,则直接说“上山”。
韩森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的自身也承受了时光的销蚀,越来越瘦弱、越来越低矮。人们的眼中,它永远只是历史遗留的小土堆。在这处无人管理的高地上,发生许多过客们演绎的节目,它成为运动场、舞场、市场……而今随着城市绿化的要求,这里被内定为绿化重地,还没见到绿化的痕迹,却发现周围的地块在加剧的被各种水泥建筑群侵吞中,如今,许多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了往日东郊的地标制高点韩森冢,当年人们眼中的制高点早已不复存在。
附近的居民到原来动物园改建的“长乐公园”游览健身时,可以顺便看一眼已经退出中心地位的韩森冢,一群群满头白发的老年人,都有自己美好的记忆留存在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