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的形成(一):老城厢外卫南洼

天津南市,市者,集市也;南,则是因为它处于天津老城区的南面。实际上是泛指老天津卫城南一带一处常年不散的大集市,其四至为北起南马路,南至多伦道,西达南门外大街,东止于和平路,面积约1.04平方公里。

下图:南市的范围

天津地区原是一块“退海地”,湿地多于陆地。历史记载的两千多年中,黄河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其中3次北迁到天津附近入海。第一次在商周时期,也就是上古地理文献《禹贡》中所讲的“禹河故道”,到公元前602年迁离;第二次在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11年;离我们最近的第三次是在公元1048年(宋庆历八年)到1194年(金明昌五年)的二百年间,黄河掘弃旧道第三次北徙,夺海河由泥沽注入渤海,逼迫海岸线以平均每年一公里的速度后退,留下了三道贝壳堤坝,形成了一方广袤的平原。

清乾隆初年,从浙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了一部描写天津民俗的竹枝词,其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京十三陵中理葬的明成祖朱棣之墓。天津之名就是朱棣所赐,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

下图: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

朱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四子。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为了巩固朱家的势力,有一项重要国策“分封宗藩”,就是把中国的土地按块分封给他的下一代人,也叫“分藩”。中国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处城池,都由朱家被“封王”进行管辖,主要就是怕外姓人夺走自己的皇家王朝。朱棣当时封在北平(今北京),称为燕王。当时每个统管一块地域的王爷,都在扩充自己的武装和势力,朱棣也是如此。朱元璋驾崩时,并没有把皇位传给儿子这一辈,而把帝位传给皇孙朱允炆(建文帝)。

当时虽然朱元璋的儿子们不满意,但是基于过去封建礼制的约束,就得惟命是从。可有一个人非常郁闷,就是燕王朱棣。当时,朱棣在北方势力很大,他不甘心自己的侄子当皇帝,就思谋取而代之。小皇上朱允炆和大臣们也有思想准备,看到叔辈们一个个野心很大,剑拔弩张,就想办法削减他们的兵力和权势,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建文削藩”,并且对自己的五叔----封藩驻守开封的周王朱橚,第一个下手,先借口把他抓回京城,然后流放云南。这周王朱橚和燕王朱棣是一母所生,这就给了燕王朱棣一个带头反对建文帝的借口,抓住这个机会,朱棣打起“靖难”的旗号起兵南下,直取南京城。

朱棣由北京出兵,从直沽顺利渡河攻下沧州,统领大军直逼南京,平定了当时所有的反抗者,当了皇帝。燕王决定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燕京”,北京的紫禁城就是他逐步建成的。燕王朱棣当了永乐皇帝,想到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派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回想到自己在直沽渡河,今天又做了天子,所以赐名“天津”。“津”是渡口的意思,永乐皇帝认为这里是“天子的津梁”,也就是皇帝的渡口。

下图:位于南运河畔的“天子津渡”

明永乐二年至四年(1404-1406),天津设卫筑城。设天津卫(南门里迤西)、天津左卫(东门里)、天津右卫(三皇庙前),统称天津三卫,每卫士兵5600人,三卫士兵16800人。负责天津至德州南运河沿岸以及海岸线的军事防卫。永乐帝朱棣命令天津守军“筑城浚池”,并着手编撰天津第一部志书《三卫志》。由于“卫”是军事建制,没有行政权,但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天津由此开始了城垣及沿海河地带的建设,并在尖山、土城、陈塘庄、白塘口,双港、东西泥沽、葛沽等地屯田垦荒数千亩。

当时,这座'天津卫城'不过是土围子,修建在地势最高的地块上,从城区东西方向的中心线向南,地势越来越低,出了南城门往南地势就更加低洼、水网纵横,因此这一带过去叫做“城南洼”,也叫“卫南洼”,又称“芦子坑”。

清道光十六年(1846)《津门保甲图说》中记录,在清中期,天津城及东北方向沿河而下,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了。大小庙宇约有百十多座,商号、码头、渡口、大院、胡同等等星罗棋布。然而,西门外和南门外仍然是芦苇荡。地图可见,从南门瓮城口到城南三里的海光寺,就已经到了地图的边缘,可以揣测,再往南就一片荒郊野地了。

下图:津门保甲图说中的南门外(上南下北)

那城南一带有没有人烟呢?有。紧靠老城东南角有一座大悲庵,一字向西到南门,还有一座三官庙。南侧,也就是后来的官沟大街一带有两座庙宇一处小村庄,庙宇是关帝庙和五圣庙,村庄是邹家坑。这都是紧靠在南城墙边、大水洼北岸上的建筑。除此以外,向南门的正南方向遥望,东侧有一座海光寺,海光寺西侧不远,是炮台庄。这座炮台是天津“鼓楼、炮台、铃铛阁”三景之一。与炮台庄遥相呼应的海光寺东侧,就是以出产芦苇命名的芦家庄,这芦家庄也就是后来南市芦庄子一带,也就是现在百货大楼北、桂顺斋以西、原来南市清和大街东段、大兴街一带地区。除此之外,老城外东南方向也就是后来的南市地区,曾是一片汪洋。1860年天津开埠后,西方列强在天津设置租界的海河两岸已经日趋规模,日趋繁华。而城南洼直到1894年的光绪年间依旧是浩瀚的芦苇荡。清光绪十年(1884)的《津门杂记》以及同期绘制的天津城区示意图中,也没有找到与“南市”有关联的地名。

作者简介
王和平,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常年致力于挖掘天津历史的点点滴滴,出版过六十余万字的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