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有鼻音,眼睛都很小,七百多年前,欧洲人这样描绘中国人!
不记得是初中还是小学历史教科书上学过,《马可·波罗行记》是第一本系统地叙述西方人眼里的中国的书籍。读汉学家史景迁的《大汗之国》,方知,在马可·波罗之前,有个叫威廉·鲁不鲁乞的圣方济修会的修士,受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指派,于1253年到达当时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境内),想联络蒙哥汗共同对付阿拉伯人(当时还在十字军东征时代)。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马可·波罗真如他所言那般到过东方的话,鲁不鲁乞比他早了几十年。因为鲁不鲁乞到达蒙古的第二年,也就是1254年,马可·波罗才出生。
那么,鲁不鲁乞在这里看到了些什么?作为“第一位以欧洲语言写下讨论中国人专著”(史景迁语)的人,他在自己的书里写了些什么?
史景迁替我们摘录了一段,我们不妨一一分析之。
——契丹人口不多,他们讲话时鼻子重重地呼吸。
当时契丹辽国已灭亡129年,为何他仍说契丹人呢?原因在于,契丹统治中原的两百余年间,势力到达西域,声名及于欧洲。因此,当时的欧洲人,都把遥远的东方称为契丹。在他们眼里,契丹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契丹。当然,实际上,鲁不鲁乞看到的,是蒙古人,他不过按着以前的知识,仍把那片土地上的人称为契丹人。而直到如今,在俄语里,中国仍是китай(и读i:)。至于鼻子重重呼吸,当然就是咱南方人读不准的鼻音了。
——众所周知,所有东方人眼睛都很小。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并未见过所有中国人,用众所周知一词,显然是在他之前来过中国的欧洲人,在描述中国人的相貌时,都说到了眼睛很小,他来一看,果不其然。
——无论做什么,他们的手都极巧。
这个自然不必分析,咱们从小学到的就是中国人很勤劳,勤劳当然主要是说手了。再说,当时被欧洲上层社会引以为流行的中国丝绸,没有巧手是做不出来的。
——他们的医师善用草药,并能根据脉搏精密诊断。但是他们不采尿样,对于尿液一无所知。
鲁不鲁乞对中医中药也做了描绘,于望闻问切四技,说到了切字。至于不采尿样,这显然是他看得不够多。我们知道,古代一些佞臣,甚至亲闻亲尝帝王之便,说皇上呀,您的病,快好啦——感动得皇帝们稀里哗啦,连太子都做不到的,大臣做到了,来,加官进爵!
——他们还有个惯例,父亲从事什么行业,儿子也必须继承衣钵。
这一点,他看得很准。我们知道,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里有写,他们家“元初籍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方,以供岁赋。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也就是说,朱家是淘金户,依着当时的规矩,他们世世代代都要替官府淘金。可他们那根本就不产金子啊,于是只好努力赚钱换金子交上去。但劳役是越来越重,活不下去啦,他爷爷朱初一连田产房屋都不要了,逃!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上可知,鲁不鲁乞以一外人,对当时中国之观察(实际上并非正统的宋朝)还是蛮细致入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