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仇什么怨?他亲妈竟然要康熙皇帝把他凌迟后焚尸扬灰

栋鄂·噶礼,康熙时重臣,他四世祖何和礼娶的是努尔哈赤的女儿,跟着努尔哈赤一起扫平满洲诸部。功劳甚大。

这功劳,在几十年后,还能罩到噶礼头上。他以癊生身份,直接进入国子监读书,后来被授予吏部主事,再升郎中。

这都是小官。

他开始发迹,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玄烨亲征噶尔丹时。他跟左都御史于成龙督运中路兵粮,最先到达康熙驻扎之处。康熙召他觐见,谈了些话,咦,觉得这人不错,对军事也懂,对治理地方也有些自己的观点,就把他名字记下了。

从此,他平步青云了。先是做了盛京户部理事官,一年之内三次升迁。在跟康熙聊了那次天的三年之后,他就外派做了山西巡抚。十年(1708)之后,转户部侍郎,未久调任两江总督,从一品,成为封疆大吏。

在这十几年间,他深受康熙信任。

信任到何种程度呢?

一句话,谁弹劾他,谁就倒;他弹劾谁,谁就倒。

在山西巡抚任上,“平遥民郭明奇等以噶礼庇贪婪知县王绶,走京师诣巡城御史袁桥列诉”。袁桥听得郭明奇申冤,在看过提供的证据之后,觉得有那么回事,这事,我管定了。于是列出噶礼七大罪状,上奏康熙。

其中有擅加全省火耗十分之二,以弥补大同、临汾的亏空,多的钱呢,进了自己腰包,达四十余万两;借修解州祠宇——解州是关羽的故乡,境内有关帝庙,建于隋朝开皇九年(589),历代加修,康熙四十一年(1672)毁于一场大火,之后花了十年重修——噶礼修整的,可能就是关帝庙——之名,肆意逼捐,且派家仆往其他县勒索富户;隐瞒平定的冰雹灾害——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折子上去了,康熙将情况告诉了噶礼,让他自己来个说法。知道了检举者的名字,他能不打击报复吗?

不过,开始时办法是比较温和的。

“山西学政邹士聪代太原士民疏留噶礼”——打着万民伞,拉着条幅,太原城里,游街呢——我们的巡抚是个大清官啊,你们这些没良心的冤枉他啊;山西不能没有噶大人啊;噶大人万岁——哦错了,万岁只能是金銮殿上那个——噶大人就是好啊就是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这种小把戏,御史蔡珍看不下去了,弹劾邹士聪身为学官,却与巡抚走得太近,“噶礼与士聪同城,委为不知,是昏愦也;知而不阻,是幸恩也”。

康熙又让噶礼自辩。噶礼怒了,上了道狠狠地奏折。于是,上京找青天的郭明奇被下刑部议处,两个御史以诬告被罢职……

噶礼赢了。

这才是胜利的开始呢。

到了两江总督任上,他弹劾江苏巡抚于准、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汉,三人皆被免职。我们这里不追究三人到底本是否该被参,但噶礼的重量级奏章,无疑是他们下马的最大原因。

不过,高潮过后是不应,登顶巅峰,必是下坡。

康熙五十年(1710),因江南科考弊案,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互相参劾。这次,他就没以前那样好运了。

他们的案子经过数次审理,康熙皇帝一锤定音——噶礼才有馀,治事敏练,而性喜生事,屡疏劾伯行。朕以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张伯行,江南必受其朘削且半矣……朕於是心疑噶礼矣。互劾之案,遣大臣往谳,为噶礼所制。尔等皆能体朕保全廉吏之心,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蒙升平之福矣!”

难怪人们总喜欢到京城寻公道。果然,皇上才是眼睛最亮的那个啊。之前噶礼的那些不法,不是皇上不知道,而是在观察,在论证,在养肥,让他疯狂,一举拿下!

此案结果,张伯行留任,噶礼免职。

不过,人家祖先毕竟有过大功劳的嘛,江山都是他们打下来的嘛,免了职,还是可以再起用的嘛——不然会寒了其他功臣后代们的心啊——噶礼于是被派去修热河城,将功赎罪。

哪晓得,他受此一击,有点不振,爱干不干,皇上很不满意。

最终,做掉他的机会来了。

康熙五十三年,噶礼的老妈告御状,说噶礼跟他弟弟“勒奇、子幹都置毒食物中谋弑母”,他老婆以“别户子幹泰为子,纵令纠众毁屋”,请求皇上将噶礼“凌迟后焚尸扬灰”——作为母子,这得多大的仇恨啊——最后下刑部一查,没假,真想害妈。“拟噶礼当极刑,妻论绞,色勒奇、幹都皆斩,幹泰发黑龙江,家产没入官。上令噶礼自尽,妻从死,馀如部议”。

(图取其义)

正是因为没有一刀砍了他,因而生出以下一段惊悚的野史来。

清末有人记载说,“上命先将噶礼眼珠打出,又割其两耳……噶礼又贿嘱帛系未绝时,即行棺殓。监绞官候至夜分,忽闻棺中语云:‘人去矣,我可出也。’闻者大骇,劈其棺。噶礼遽起坐,因耳目俱无,不知所之。监绞官惧事泄,一斧劈倒,连棺焚化,始行覆命。”

他竟买通了监绞官啊……差点就让他逃了命。

野史嘛,笑笑而已就行了。

不过,噶礼的故事却证明,再得皇帝宠爱的,被弃之时,亦与破鞋无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