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抢先看」千载清风,身与竹化|古代墨竹名迹齐聚浙博
梦妮/综合整理
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系列活动之“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海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于潜僧绿筠轩》)苏轼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尤其是古代文人对竹的喜爱。
墨竹,又称“墨君”。在画史中,文同历来被后人尊为文人墨竹宗师。墨竹一门绘画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唐代,而文人墨竹画的兴起一般追溯到文同、苏轼。
文同,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进士,终官湖州知州,世称“文湖州”。
此幅《墨竹图》为公认的较为可靠的文同传世作品之一。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有一件尺幅布局相似的文同《墨竹图》。此幅曾流传至明人杨宁手中,正统年间王直和陈循应杨宁之邀为此画题诗。入清后,经清内府收藏,钤有嘉庆、宣统收藏印各一方。
文同(1018 —1079 年),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字与可,人称石室先生,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擅画墨竹,是北宋著名的文人画家。在世时,以诗、楚辞、草书和画四绝见称,以诗为第一,有诗文 《丹渊集》行世:逝世后诗名渐为画名所淹。
文同一生正处于北宋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时期。面对政治的腐败,文同多次要求调离京师甚至辞官。他虽身居官场,却追求田园之乐,“入世既深,出世又远”,是对他一生的最好写照。
宋拓 苏轼 西楼苏帖:《与可画竹赞》纸本墨拓 天津博物院藏
《西楼苏帖》(《东坡苏公帖》)是宋人汪应辰搜集苏轼书法刊刻的帖石拓本。三十卷全本早已失传,明清有关法帖著录中都只有残本。现存的宋拓残本,大约相當于全本的三分之一。全帙难见,传世原刻海內外仅见六册宋拓本,即天津博物馆所藏五册,北京市文物公司所藏一册。此拓本墨色浓郁,字口清晰,书写、摹刻、传拓均在北宋与南宋之间,与原跡相差无几,堪称下真跡一等。此帖60余件作品中,除草书、楷书外,大多为行楷书,包括了苏轼早、中、晚年的作品,集苏轼之大成,可以管窥其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和杰出成就。
苏轼是文同的表弟,对文同十分敬重,二人关系很好。文同认为“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有时文同还会特地在画幅中留下空白,让苏轼加以题咏。
后世画家,凡写墨竹,无不受到文同与苏轼的影响,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元 李衎 双钩竹图轴 绢本设色 163.5cm×102.5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图绘太湖石旁翠竹数株。
李衎善画枯木竹石,双钩竹尤佳,曾遍遊东南山川林薮,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是一位既具有深厚传统功力,又注意师法自然的书家。著有《竹谱详录》,对竹枝的各种画法有详尽论述。高克恭谓赵孟頫所画竹子“神而不似”,李衎“似而不神”,则是站在文人画“书法入画”立场上的观念表达。
本幅虽重在状物,但李衎在勾线、传色中显然十分着意于笔势笔意的表达,缓坡的水墨勾写,湖石的浓淡濡染,远处枯枝扶疏,颇具元书水墨轻岚、秋意萧瑟之意趣。曾经清安岐、怡亲王收藏。
元 赵孟頫 兰石图轴 绢本墨笔 44.6cm×33.5cm 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坡石之上,兰竹丛生,荊棘恣意生长,野趣盎然。古木竹石题材的绘画,自宋以降,已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赵孟頫倡导以书入画,提出“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故宮博物院藏《秀石疏林图》)赵孟頫擅长草隶篆行各体书法,提倡“书画同源”,将书法的笔意应用于古木竹石的绘画创作上。此图即是赵孟頫艺术理论的实践,图中奇石作飞白法,挥笔潇洒有致,富有韵律。墨竹以浓墨书写,与奇石形成鮮明对比。全图挥笔各尽其态,墨色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极富笔情墨趣。
金代王庭筠,元代李衎、高克恭、赵孟頫、吴镇、顾安、柯九思、倪瓒、王蒙等,明初王绂、夏昶,他们写竹,备竹子之法度神采,又饱含君子之气度品格,直承文苏之正脉。
之后,陈芹、姚绶、文征明、陈淳、徐渭、朱耷、石涛、金农、郑燮等秉承文苏之风骨,融自己之心意,不同与可,却能“高呼与可”,为文人墨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墨君”也因此承载了更多的意象和更高的情志。传承是艺术得以延续的根本,但是它更感人的一面乃是其绝世而独立的精神,是其郁郁勃发、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
陈淳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开拓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也是明代中期写意墨竹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徐渭並称为“青藤白陽”。此图立意新颖,构图別致,布局疏爽,所绘兰竹石造型洗练,笔墨放纵率意,恰如文徵明對他的赞誉:“約略點染,而意態自足。”整个画面兰、竹、石变化多姿,情致盎然,呈现出一种无法言明的意蕴,体现了陈淳晚年“草草水墨”所形成的“疏斜历乱、淡墨欹豪”的绘画风格。
徐渭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陽”。他一生画竹颇多,所题竹画诗亦多,往往诗画呼应,相得益彰。徐渭的很多竹画詩,都反映了他的绘画思想,如其《绿竹》题画诗:“我亦狂塗竹,翻飛水墨梢。不能將石綠,細寫鸚哥毛。”又如其《写竹赠李长公歌》:“山人寫竹略形似,只取葉底瀟瀟意。譬如影裏看叢梢,那得分明成'個’字。”他所绘之竹,看似信手为之,用笔不多,但却能形神兼备,自成意趣。此图描绘雨中竹石,徐渭以淡墨染面,以弄墨积阴,传神地描绘出雨中竹石的湿润形态,整幅画面水墨淋漓,形神兼备,別有一种玲珑剔透之感,显示出了他驾驭水墨的高超技艺。
清 朱耷 芭蕉竹石图轴 纸本墨笔 221cm×83cm 故宮博物院藏
朱耷(1626—约1705),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通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石涛纵逸奔放的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果说八大开江西画风,石谿开金陵画风,那麽,石涛则开辟了扬州画风。稍后于石涛的“扬州八怪”,无论在理论上、艺术实践上都与石涛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高凤翰,与他有很深厚的友谊,石涛去世后,高凤翰每年清明都去祭扫。而图上高凤翰有两题,也是二人友情的象征。
石涛此图行笔纵逸,特別是竹枝下的湖石,描画看似简率随意,却无一不切中肯綮,深得“无法而法”的精髓。
为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浙江省博物馆推出年度书画大展“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将于10月27日至11月25日举办,聚文同之后,元明清三代墨竹名迹38件(组)于一堂。
此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厅、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汇聚了浙江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六家墨竹书画精品。以期通过展览,让观者了解文同这位墨竹大家、体悟竹君的性情、追仰古贤的品格、观照自身的心灵。
展品目录
展品欣赏
元 赵雍题张渥竹西草堂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局部)
明 朱端 竹石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臣 双钩竹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孙克弘临顾定之竹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恽寿平 山水花卉册(八开)选页 天津博物馆藏
清 石涛 诗画合璧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墨竹部分)
清 金农 墨竹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清 金农 隶书画竹题记十二开册(之一)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