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师冯友兰名言,带你用哲学驾驭人生

1、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归于潜默。——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2、人在学问途上要知足,学历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的时候就要读书——立学于勤,方有所成。

3、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 ----《中国哲学简史》

4、公元三、四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新道家”,史称玄学。 ----《中国哲学简史》

5、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中国哲学简史》

6、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中国哲学简史》

7、是、非的概念都是每人各自建立在自己的有限的观点上。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相对的。《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事物永远在变化,而且有许多方面。所以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许多观点。只要我们这样说,就是假定有一个站得更高的观点。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假定,就没有必要自己来决定孰是孰非。 ----《中国哲学简史》

8、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 ----《中国哲学简史》

9、爱别人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投资,它是会得到偿还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很近视,看不出这种长期投资的价值。 ----《中国哲学简史》

10、老子警告我们:“不知常,妄作,凶。”我们应该知道自然规律,根据它们来指导个人行动。老子把这叫做“袭明”。人“袭明”的通则是,想要得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谁若想变强,就必须从感到他弱开始。 ----《中国哲学简史》

11、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中国哲学简史》

12、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但是,他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以内。因此,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它。——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13、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14、人生有三件事:立言,立功,立德。立言靠天赋,立功靠机缘,立德靠一生看似平淡的坚持。——冯友兰 《冯友兰读书与做人》

15、各人有各人的境界,严格的说,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底。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的境界,一个个体底境界。没有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底,所以亦没有连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底。但我们可以忽其小异,而取其大同。就大同方面看,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

16、《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1895年~1990年),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被编入中学教材。1915年毕业后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开封一个中等学校教书,不久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研究生,回国后,在燕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曾出其手。曾长期任教清华大学,历任清华及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清华校务委员主席,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有重要贡献。一生为了治学,收藏有中外图书数万册,其中不乏古籍和善本图书。尤对中外哲学史料的收藏较为系统,文史著作大半。1994年,其亲属遵照先生遗愿,将其藏书捐赠给清华大学收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有《冯友兰文库》。文库主要收藏冯友兰先生著作及中西文化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资料,现有7 000余册图书。著《新理学》、《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论文集》、《四十年的回顾》、《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中国现代哲学史》等数十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