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细雨
淅淅沥沥的雨,不紧不慢地淋在西湖上,淋在凝望着西湖的游人身上、伞上。这样的漫天漫地的淋洒是非常经得起凝视的,在随便一个位置上站定了,凝视着湖面,湖面上的小船,湖心里的岛,湖的那一边的山脊,好像都因为这同时洒到它们也洒到了你的雨线,而将你和它们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雨使人与西湖、与西湖上的诸多景象共在。这是晴天游湖所断断不会有的情志和感觉,大约也就是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的说法的一个来由。不论是雨还是雪,都是融天地万物于同一的媒介,人在其中,更容易有带入感;而之所以要融入,就是眼前所见太美,对这太美的最高追求自然就是与其融为一体。
这雨,永远的节奏就是悠长,沉静,有耐心,从容,有闲,不躁。配合着它的节奏的,是湖滨的亭子里或者廊檐下长笛短笛的舒缓节奏。那是杭州本地居民中的好事者出来凑景的日常功课,不期然之间就成了对于游人们的展示,展示西湖人与西湖景的融入,展示他们对西湖的由衷赞美。
走过没有栏杆却总是有很多人拍照的断桥,断桥上拍照的人们,断桥上走过的每一个人,在这样打着伞的雨天里,大致上脑子里都盘旋着白娘子借伞的常念常新的艳事。同样的雨,同样的伞,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笑着,有没有同样的故事降临到现场,已经变得不重要,只有“现场”本身最重要。
白堤上没有春天盛开的桃花,苏小小墓和武松墓也都不记得以前见过;曲院风荷之中和杨公堤两侧笔直的杉树林,却让人久久盘桓,不愿离去。那种在湿润的空气里于几十米高的树林中穿行的脚步,那种呼吸中显现的植被油脂与潮湿的霉菌结合了的特殊味道,让人一下就想到了类似场景中欧洲森林中的体验。能在西湖边走进高大的森林景观之中,这是不期然的额外享受。
西湖的景致一个连着一个,用目不暇接和筋疲力尽来形容一日游两日游的人是再恰当不过的。这样的地方,需要一天一天慢慢地转,慢慢地走,来回转,来回走。哪怕是同一个地方,不同的路线,不同的角度,或者仅仅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也都会有别样的感受。
西湖给人的温馨感与满足感,是别的旅游景点很难企及的。西湖是中国人所有关于美与浪漫的风景想象的一个落实之地。西湖让在别的地方难以充分展开和融化的内心,突然找到了自由舒展的场地,让所有汉语文化的诗词歌赋和中国文化的众多传统细节所营造出来的诸般合理畅想,终于找到了一个随风起舞、随雨挥洒的所在。
说起来是有点奇特,江河湖泊本是沿岸居民的自然而然的享受,但在中国,还有江河湖泊如旧者,已寥寥无几。所以西湖这样硕果仅存的自然水域,便会被全国尤其是北方人所心向往之。
从北方的雾霾里逃出来,逃到了杭州,自然是要来西湖的。尽管每天需要从余杭开车到地铁站,在地下跑上一个小时,出了地铁还要走上很长一段路,以至于每天去西湖来回都需要拿出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成本;但是这一点也没有能阻止住我们连续去西湖的冲动,即便是像今天这样下着雨,一直下着雨。
我们作为匆匆过客所望见的西湖,不论阴晴雨雪,都已经将我们生命中的这一刻与其相融汇。虽然短暂,但是真实;尽管真实到了虚幻的程度。
就只是为了西湖,也要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