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求生欲有多强?苏联:再打我按不住苏军
在犹太教信仰当中,新年过后的第十天是“赎罪日”,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里的犹太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举家前往犹太教堂忏悔。所有犹太人都要在这天禁食禁水,专心向上帝忏悔罪孽,并且献上献上公羊,公鸡等祭品。
而在中东小国以色列,“赎罪日”不仅是个神圣的节日,也是以色列的一口警钟。1973年10月6日赎罪日这天,阿拉伯联军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对于这场战争毫无准备,让阿拉伯人长驱直入,以色列差点亡国。
“赎罪日战争”的过程颇具戏剧性,埃及总统萨达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卧薪尝胆,想在在这一战收回失地,打破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但阿拉伯人却浪费了一手好牌,没有抓住以色列的失误扩大战果。
以色列军队最后在美国的“口对口支援”下发起反击,差点夺取大马士革和开罗,把埃叙两国惊出一身冷汗。最后在联合国的停战协议下,埃及和叙利亚总算是保住了国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也第一次坐在了谈判桌上。
对于“赎罪日战争”,后世关注的重点往往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战争上,以及美苏在背后的动作。但在战争之外,阿拉伯人在此战中空前团结,联合起来限制石油出口。这场战争引爆了“石油危机”,终结了欧美战后的“黄金时代”,让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
在某种程度上看,第四次中东战争是5次中东战争里分量最重的,代表着阿拉伯人真正独立,不再是个看大国脸色的傀儡。
那么,赎罪日战争是怎样进行的?以色列为什么对这场大战毫无提防?阿拉伯人前期大胜,后来为何又大败?
一、规模空前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一共爆发过5次,其中第4次中东战争的规模最大,最能体现阿拉伯国家的雄心。
在当时的中东,“叫嚣战争”是每一位领导人的常态,否则无法得到人民的尊重和信任。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第三次中东战争”里阿拉伯人败得太惨,一种失败的“羞耻感”笼罩在整个中东。
第三次中东战争只打了6天,却让阿拉伯世界蒙羞10年。埃及、叙利亚、约旦军队一败涂地,十几亿美金打造的空军全军覆没,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的数万平方公里土地,阿拉伯人深以为耻。
“收复失地”成为埃及、叙利亚等国的梦想,也是阿拉伯民族的愿望。
因此,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团结在了一起,主要战争虽然是埃及和叙利亚在打,但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苏丹、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也门甚至巴基斯坦都出人、出钱、出兵,帮助这场战争。
此战光埃叙两国就出兵50万,装备坦克4000多辆,战斗机1000架,战舰160艘,几乎等于前几次战争的总和。和秣马厉兵的敌人相反,以色列高层却麻痹大意,他们忽略了多次得到的战争警告,最后酿成大错。
二、骄傲的以色列,险些铸成大错
“六日战争”胜利后,全世界为犹太人的英勇善战而感到惊奇,原来这个曾经任人宰割的流浪民族如此善战,连欧洲的犹太人都感觉扬眉吐气。以色列军方自己也志得意满,因为这场战争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都几乎“完美”,美国和苏联军方都对其作出高度评价,将其收入高级将领的战争学习模板。
以色列在“六日战争”里用闪电战摧毁了阿拉伯人全部的空军,等于是斩断了战争的矛头。以军参谋部作出判断:“重建空军需要采购飞机,训练飞行员,但是埃及的经济长期陷入停滞,空军重建很慢。在这些工作做完之前,阿拉伯人不敢发起战争。”
既然敌人不存在了,以色列军队也开始保守起来,以防御战略为主。
在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以军沿着苏伊士运河修建了漫长的巴列夫防线,防止埃及陆军渡河。这条防线以水泥堡垒和战壕、铁丝网、沙墙共同组成,每个据点有3座或以上的碉堡,空旷处埋着地雷,整个防线的纵深达到25公里以上。
巴列夫防线最引以为傲的是30米高的“沙墙”,这堵墙沿着苏伊士运河东岸修建,其高度和宽度无法通过任何车辆。
在戈兰高地,以色列的阵地以反坦克为主,纵深数公里的反坦克壕上布满反坦克炮和碉堡。以色列人还在戈兰高地后方建造了飞机场,方便配合坦克部队“空地协同”作战。
战争史上的经验告诉人类,一旦某个国家在战争里妄想以逸待劳,以防守为主,那他肯定吃不了兜着走。二战的法国、苏联如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也是如此。
以色列在当时有多自信?名将沙龙曾这样评价:“我们以色列现在是'超级大国’,你没有听错,我们比欧洲和近东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只要以色列愿意,我们可以征服从巴格达到突尼斯的土地,建立大以色列国。”
膨胀的以军放松了对阿拉伯军队的监视,“摩萨德”传来的信息被忽视,哪怕在战争爆发前的1973年10月,以色列内阁开会后还坚持认为战争不会爆发。
1973年10月6日下午两点,以色列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赎罪日”的宁静中,连军队都在放假。突然,远方的苏伊士运河和戈兰高地都响起爆炸声,在坦克的轰鸣声里,阿拉伯人开始进攻了。
埃及空军先出动200架飞机对整个西奈半岛进行轰炸。以色列军队依赖的炮兵阵地,指挥中心,物资仓库都被空袭,连前线的指挥部都变成一片火海。接着埃及军队在苏伊士运河西岸调集了2000门大炮,将运河东岸的水泥障碍和铁丝网、地雷阵全部抹平。
“巴列夫防线”几十米的沙墙没有拦住埃及人,埃及军队用法国进口的高压水枪冲击30米高的沙墙,几个小时内就冲出缺口,埃及陆军成功登陆。
驻守西奈半岛的以军立即告知以色列高层:“埃及军队已经渡河!”埃及10万大军在6日下午渡河,带着1100辆坦克兵分两路杀来。在前线的以军第190装甲营对埃军发起死亡反击,最后全军覆没。
埃及军队激战正酣,叙利亚军队几乎在同时也开始了战斗。
叙利亚军队在10月6日下午两点发起进攻,600门大炮密集轰炸了以色列在戈兰高地的前沿阵地,叙利亚出动5万人,1200辆坦克和装甲车,在战斗机掩护下发起突击。
以色列在戈兰高地驻扎着第7和第188装甲旅,他们凭借主场优势奋起反击,但是在叙军数量优势下败下阵来,以军防线迅速崩溃。以色列是个弹丸小国,它完全不存在“战略纵深”,只要叙利亚或埃及军队进入以色列国境,顺利的话,3小时就能穿越以色列领土,将其分割。
阿拉伯世界听到埃及和叙利亚打得很顺利,约旦、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突尼斯都宣布参战,数百辆坦克和战机来到前线,以色列在建国25年后第二次到了灭国的边缘。
三、以色列弹尽粮绝,美国下场救小弟
因为战争爆发当天正是“赎罪日”,几乎所有以色列人在家都能听到战争爆发的消息。以色列国家电台向全国人民下达命令:“所有现役和预备役人员立即去军队报到。”在24小时内,22万以色列人武装起来准备开赴前线。
但以色列对持久战准备不足,开战后很快资源不足,尤其是炮弹,导弹和反坦克武器,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大哥——美国。
美国人听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也很着急,此时美国正在越南焦头烂额,如果中东再失火,自己将会在亚洲全面溃败。尼克松立即派遣空军给以色列补给物资,美国飞机从东海岸飞往葡萄牙,然后从葡萄牙穿越地中海前往以色列,560架次的美国运输机带来了24000吨的军用物资,解了以色列燃眉之急。
这批物资里的“小牛导弹”是美国人刚开发出来的新式武器,打坦克极准,给埃及军队打来很大麻烦。
在得到支援后,以色列军队调集第17、第19、第79装甲旅去戈兰高地,他们认为与埃及相比,叙利亚是个“软柿子”,先解决了他才能回头跟埃及决战。叙利亚军队果然不争气,两方在10月10日开始交火,叙利亚军队损兵折将,在两天内损失1100辆坦克。叙军在10月10日开始后撤,10月12日退出戈兰高地。
叙利亚军队撤入国内,以色列穷追不舍,有逼近大马士革的势头。
看到自己的兄弟国家在北方打得不顺利,埃及在南方主动出击,10月14日,埃及8万大军在西奈半岛进攻以军防线,此时埃及军队已经走出了后方萨姆-6防空导弹的范围,导致以色列空军用空地导弹密集摧毁埃军坦克。
以色列军队摧毁了200辆埃及坦克,迫使埃及军队暂时后撤。
以色列、埃及、叙利亚三国正在激战,美国在背后急得跺脚。美国人生怕自己辛苦扶持的以色列被消灭,尼克松总统下令不惜代价援助以色列。美国的间谍卫星开始对准中东,用高分相机研究埃及军队的部署和动向。
美国卫星发现埃及10万大军的南北之间有防御空隙,这条30公里的缺口足够让一支装甲部队穿插。
美国人将情报告知以色列,10月15日,以军派出名将沙龙带装甲师杀进埃及防线,包围了埃及第3兵团。沙龙的部队化妆成埃及军队,朝苏伊士运河进攻,在空军的掩护下强行渡河,这可把埃及总统萨达特吓坏了。
联合国安理会这时候天天开会,英法在一旁看好戏,中国当吃瓜群众,美苏则天天吵架。
苏联站在阿拉伯人一边,疯狂输送武器,美国则出动一切力量帮忙,很快让以色列占据上风。在以色列军队突袭苏伊士运河成功后,苏联立刻做出反应,勃列日涅夫告诉美国:“以色列不能威胁到埃及和叙利亚政府的存在,否则苏军不会坐视不理。”
与此同时,7个苏联伞兵师进入战备状态,美国知道苏联不是说说而已。10月22日,联合国第《338号决议》出台,埃及、叙利亚已经没有了开战时的威风,表示接受停战决议。以色列正好借坡下驴,也答应了停战协议,长达20天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
四、告诉西方人,阿拉伯人不好惹
细数半个世纪以来的中东战争,其实都算是小打小闹,也就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得最激烈。
这场战争历时20天,阿拉伯人伤亡8000多人,2200辆坦克被击毁,450架飞机被击落,10艘战舰被击沉。以色列军队损失2800人,850辆坦克被毁,110架飞机和1艘战舰被毁。
埃及和叙利亚虽然没能完成收复国土的愿望,但是他们成功在另一个战场打赢了西方,让西方人知道阿拉伯人不好惹。
当时的阿拉伯国家已经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即著名的OPEC。在1973年战争进行时,阿拉伯人眼睁睁看着北约,尤其是美国用密密麻麻的运输机支援以色列。为了报复北约,OPEC组织联合宣布在当年12月保留石油定价权,直接让原油价格从3美元每桶,涨价到10美元。
这一涨价触发了20世纪下半叶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世界经济领头羊美国和日本的工业产值都下降了15%以上,全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都受到重创。
持续3年的石油危机结束了战后欧洲和北美的“黄金时代”,这记重拳让西方人真正感觉到了疼,从此以后不敢肆无忌惮地支持以色列。
整个西方世界和以色列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看到了阿拉伯人的斗志,埃及总统萨达特说:“为了收复西奈,埃及准备牺牲100万人。”看来不是一句空话。以色列也非常后怕,如果阿拉伯人真的用石油掐住了美国的喉咙,缺少军援的以色列肯定打不过阿拉伯人。
在战争结束三年后,埃及和以色列开始接触,两国第一次正式对话,代表着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互相的妥协。
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合约,以色列第一次被阿拉伯人承认。作为回报,以色列愿意交还西奈半岛,埃及终于在1983年收复西奈半岛,中东的大规模战争也基本告一段落。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喋血赎罪日:第四次中东战争》,刘练、周一
2、《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石油武器”》,佚名
3、《第四次中东战争那些事》,续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