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泰山轶事
文/张越
生活在于过程,人生在于故事,犹如生命在于成长,荣誉在于曾经。
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当然,这个里面就有画家,和他们笔下的风物人情。
古人认为泰山地处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为群岳之长,故称之为“岱宗”。在帝王封禅的同时,泰山也包容着广博的人文精神。通过画家们的游乐生活、人格志趣,他们在学问、才情、思想和绘画技巧上显现出的一定造诣。
在故事里我们可以观其品行、人生态度、诗联情趣以及日常生活作风等各方面。
古代画泰山的画家并不多,在这些画泰山的画家中,元代的王蒙是突出的一位。
王蒙是出身于书画世家的典型。他的外祖父是赵孟頫、外祖母是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先来看看王蒙的画像。
画家王蒙对自己相貌非常满意,揽镜自夸:我父亲生出儿子,怎这等好相貌。
文人之于脸貌好恶很有意思,大家共有的印象,长相好、皮肤好:基因好,家境好。总之,以貌取人,他就是个气质好,个人修养到位、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而这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已经出现了,而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也就是王蒙的外祖父。
是不是有些基因的...
杰出的人要善良要温和要感受灵敏要内心丰富,这才能保证作品的温暖性、神性和文艺性。
我往一篇文有讲到王蒙的画,《稚川移居图》。
那么这幅图——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在2011年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中,以4.02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当年春季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
往期文章请浏览:4亿的王蒙和丹山瀛海图
说到文人画家,那必须是能诗善词的文人,任性率真的画家。陈衡恪(陈师曾)解释文人画时讲 “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 。
文人画家均以空灵虚静的心,深解大自然无言之美,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要出去玩山玩水,是文人自娱的心态。
拔地而起的泰山,那些高山峻岭是能够为我们贡献惊奇,但或许只有在那些安静的、抑或沉思的传世画作中,在传统的纸绢被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墨痕时,才能体味繁华与喧嚣,满足现实的拥有。
画作于我们,它们与故事的主人公,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当精彩的一部分。温暖,回忆,有趣,不是吗?
盈一抹领悟,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历史上流传着一些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因为年代久远难以考证,可能唯有一些书籍记录了只字片语,但已经不需要深究了。
以下三则文人画家小故事:
元朝:王蒙
明朝:文征明
清朝:罗聘
1.【元代王蒙画《岱宗密雪图》自夸为无一俗笔】
画家王蒙早年便曾北游泰山,写过长篇歌行体诗《登泰山》。后在明初洪武年间,出任了山东泰安知府,此时他已经60多岁。在山东期间,他与陈汝言合作了《岱宗密雪图》。
王蒙(?一1385),字叔明,赵孟頫外孙,号黄鹤山樵,洪武初为泰安知州。泰安厅事后有楼三间,正对泰山。
王蒙在墙壁上贴了一张绢素,每兴至即画上几笔,三年才画成。当时王蒙的好友陈惟允作济南经历,与王蒙一样都善画。一天二人悟面正赶上下大雪,泰山景色异常奇妙,王蒙对陈说,改此画为雪景如何?陈说,用白色画上怎么样?王蒙说我试试看。即用笔沾白粉涂上去,感觉没有活气。陈惟允沉思了半晌说有办法了,便找来一张小弓夹白粉往画面上弹,粉点飞落绢上,俨然有飞雪之势。二人相顾以为神奇。王蒙就在画面上题字:岱宗密雪图。自夸为无一俗笔。
陈惟允非常想得到这幅画,王蒙因缀以赠。陈家精心保存此图达百年之久,视若拱璧,非遇赏鉴家不肯拿出来让人看。松江张学正廷采是一位非常好奇的文人,亦善画,他听说陈家藏着这幅画,便前去请求观赏,在陈家足足呆了两天,如醉如痴,反复琢磨品味,不肯离去,以为当今不会再有这种笔法了。
另一位文人徐武功,见到这幅画更是赞不绝口,他因亲自登过泰山,有实地感受,所以更能体会此画之妙。徐说诸君没登过泰山,对岱宗密雪图的妙处还难以全部理解。后来陈家将此画以三万的高价卖给了姚绶,不久姚家失火,此画被烧毁,成为千古遗憾。
◆《岱宗密雪图》除去陈汝言独创的雪景设色外,其图尤具之特异处,是描摹泰山之奇峰峻石景象,摄魄传神,取象逼真,大不同于昔人悬想虚构之笔。因此时人徐有贞作过如下评说:“予昔登泰山,是以知斯图之妙,诸君未尝登,其妙处不尽知也。”
◆《岱宗密雪图》与王蒙现存的传世之作一样,属于密体,郁然深秀,又得苍茫之致。其技法不局限于一家,或用董源、巨然披麻长皴,或用郭熙卷云带斧劈皴,或浓墨点染,或无点细擦,使画风绵密蓊郁,浑厚苍茫,又生机盎然,气韵生动。
王蒙创牛毛皴、解索皴,为“元四家”之一。
◆国画敲雪法:
从绘画实践上看,《岱宗密雪图》可以看到他的美学实践。
画雪有敲雪法,画雪是一定要用钛白的。取来两支笔,一支笔饱蘸白粉,平卧横执,用另一只笔杆敲击,白色粉末便细细簌簌的洒落在之上。
▽
《岱宗密雪图》
作者:王蒙、陈汝言
创作年代:明代
备注:已烧毁
◎
2.【明文征明《泰山图》书画合璧、“价值连城”】
“吴门派”画家在泰山有较多创作活动。“吴门画派”文征明的《泰山图》为书画合璧。
明中叶以后,“吴门派”文人画崛起于画坛,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等众多大师引领一代画风。但“吴门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他们主要成员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如文征明。而这幅《泰山图》的创作就是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尚意趣、精笔墨来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
文人画重意,倪瓒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泰山图》为书画合璧。画面右部位是巍峨巨峰,峡谷夹曲道通向峰顶。层峦险突松柏叠翠,楼阁隐现腾空欲起,其高亢挺峻启人振奋。巨峰脚下上百间民屋,展示了山区生活的概貌。左部位是低山丘陵田连阡陌,显示了当时人民辛勤劳作之景况。后部位为山光云影天海茫茫,其磅礴深远发人久思。画面巧夺天工浑为一体。
《泰山图》是明嘉靖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石珤在1522年即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孔子故里)及东岳少昊陵回朝后,朝中同官颂其功德而辑成。
此图传出文征明之手,有关专家曾对绘者进行考证,确定为文征明之作。
画外上端是资政大夫实录副总裁前翰林学士毛澄的真楷题序;、两侧为阁臣杨廷和、毛纪、蒋冕和费宏行书题诗;画外下部是36位知名官员的真行隶草诗赋,被文物部门认为“极一时之盛”、“价值连城”。
文征明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我对这个资政大夫实录副总裁好奇呢:
资政大夫:文散官名。金始置,正三品中,元升为正二品,明为正二品升授之阶,清正二品。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御天下之七季癸酉十月十一日,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终于家。”
实录副总裁: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实录》。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
◆石珤(bǎo)(公元1464——1528年),字邦彦, 藁城(gǎo)城人(河北省),明代诗人和平民教育家。藁城当地人尊称其为“石阁老”。有《熊峰集》传世。
纵观石珤一生,以的士大夫“人格”而自立,以报国才华而入仕,以刚正清廉而入阁,最后,因刚正直谏而罢官,身后,还是以刚正廉洁而留名。
◆三十六位知名官员的真行隶草诗赋:泰和罗钦顺,上党刘龙、临淮赵永、昆山顾鼎臣,华阳温仁和,会稽董玘,四明丰熙,成都杨慎,固安杨维聪,东昌许成名,山阴刘栋,南郡张璧,内江张潮,庐陵尹襄,戈阳汪佃,名山叶桂章,东鲁王三钙,任丘邝灏,东津金平,眉山余成勋,江右费懋中,城陆钱,仁和汪辉,吴郡马玉国,荆南孙元,汲郡张衍庆,代郡李方等。全幅共四十一位,其书法各具风骨炫然纸上,成后世之范。其诗词洋洋回荡,字句锤工得体,极一时之盛。
▽
《泰山图》
作者:文徵明
尺寸:201×144cm;画心68×108cm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明代
估价: RMB 1,500,000-4,000,000
成交价:RMB 11,270,000
专场:中国书画专场(上)
拍卖时间:2015-05-24
拍卖公司:北京际华春秋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毛澄之印
来源:原明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石珤家族收藏见《续修藁城县志卷之十一》《石珤传·见明史兄玠附》《藁城文物》
3.【清罗聘三绘《登岱图》】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在其翰墨淋漓的艺术生涯中三绘《登岱图》,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幅《登岱图》是罗聘山水画中的扛鼎之作。画中山石突兀,绝谷幽深,林木苍翠,山道逶迤,房舍俨然。整幅画气势磅礴。罗聘作此画时,尚无缘一攀泰山,这幅气象万千的山水长卷只是据友人的描述再加以自己想象、渲染而成。故与其说是“登”岱之卷,不如说是作者胸中泰山之影,笔墨中的一峰一峦,一沟一壑,都倾注了画家对东岳的无限神往。
二绘《登岱图》时,正值罗聘的挚友朱孝纯被朝廷任命为泰安知府,主政东岳,邀其前往。这一次,罗聘披风冒雨,三次攀跻岱岩,徘徊于云峰深处,身凌绝顶之上,寻幽访胜。泰山的朝晖夕阴,晓岚夜雨,无不融入画家的莽荡心胸。他曾长啸天门,“口诵白也诗”,“倒听松风泻”;他曾访碑松林,“独立松凫中,看碑独无语”;他曾振衣待日,“夜半看日出,天海一荡漾”……然而,令人万分遗憾的是,罗聘辛辛苦苦三个月为泰山留下的《登岱图》以及诗集后来竟失传,成为泰山画史上的千古憾事!
晚年的罗聘又一次提起摹绘泰岱的画笔。这一次,罗聘有幸重逢了篆刻巨匠邓石如,遂画了幅《邓石如登岱图》赠予友人。康有为《跋〈邓完白山人登岱图〉》诗:“云气苍茫日观峰,登高望海若能从。精神飞扬天地外,始识畸人亦奇松。”画中那独立于万仞之巅的老者,抒写的正是罗聘对泰山难以泯灭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怀。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罗聘三绘《登岱图》的真挚情感为泰山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泰山的“大”,表露在雄伟壮丽的景观上,更融入进这真挚的人文精神中。
罗聘
“扬州八怪”之一
◆【作者介绍】:
罗聘(1733—1799年),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等。原籍安徽歙县,其先辈已迁居扬州。博闻好学,20余岁随金农学画,常为之代笔。曾三赴京师,因画《鬼趣图》轰动当时文坛,其才华横溢。人物、花鸟、山水兼善,画法受金农、石涛、华岩等人的影响,笔力雄厚,以清奇、拙奥、生冷见长。他所画人物造型准确,尤精于画鬼,借以揭露世态。花鸟尤以梅花突出,其妻方婉仪及子均工画梅,被称为罗家梅派。
◆邓石如曾作《登岱》诗:“岱秩巍巍秉节旄,峻嶒直上走猿猱。一无所限唯天近,百不如人立脚高。过眼云烟失齐鲁,增封诸岳视儿曹。尊岩莫讶风尘迹,终古乾坤几布袍。”(《完白山人诗存》)图中所绘正是此诗的意境,取日观峰顶一角,悬崖之下,云烟缭绕,身处此景,邓石如思绪万千。画家在图中深刻地揭示了邓氏当时的心情,故被邓石如视为珍爱之物。
◆邓石如身材高大,胸前飘一绺长长的美髥,遇人落落,性格耿介,无所合,无款曲,无媚骨,无俗气,称得上顶天立地的一个伟男子。(如图)
邓琰(1743--1805年),字石如,安徽怀宁人,清中期著名篆刻家,有“邓派”之称,兼善书法。
▽《邓石如登岱图》
作者:罗聘
尺寸:纵83.5cm,横51.1cm
创作年代 :清代
材质:纸本
原属:私人收藏
现藏:故宫博物院
介绍:图左下款识“扬州罗聘写”。下钤“写真不貌寻常人”。画幅及诗堂、裱边有左宗棠、康有为等人题诗。曾经邓石如后裔邓以蛰收藏。
编辑|整理:三远堂
三远堂原创精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