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开往昆明的K473

梁东方

开往昆明的K473次从北京开出,很快就已经进入夜色之中。第一个大站保定上下车的乘客都很多,硬座车厢的换座率非常高;因为两节车厢共用一个窄窄的小门上下车,所以整个停靠期间,不管是下还是上,都很紧张。列车员一方面在不停地催促,一方面又在时时提醒,提醒脚下列车和站台之间那个虽然不宽但是也足以漏下一只脚去的缝隙。

过了保定,下一站是定州,也有大量乘客的上下。这样以2600多千公里为己任的长途列车,却在京津冀之间承担了城际列车的任务,而且还不是孤例。因为随着动车高铁的开通,原来京广线上北京河北之间的多趟次的城际列车已经全部停运,于是所有经行这一几百公里路段的长途列车,都自然地有了城际列车的功能。每趟车都有一两节硬座车在每一站大量上下乘客,因为人数太多,所以还会有因此而晚点之虞。

在纷纷的下车和纷纷的上车之间,也有一些旅客显然是长途乘坐者,甚至是要坐到云南那么遥远的地方去的人。他们面对列车频繁的停靠和周围乘客大量的上下,我自岿然不动,从心态和乘坐姿势上就已经是一副准备打持久战的样子了。

对面这对母女,女儿靠窗,拿着一本杂志,还拿着一支笔,偶尔会在杂志上画上一画;母亲端着手机,百无聊赖又心态平稳地盯着手机屏幕,最多不过是换一只手来拿手机,此外再没有多余的动作。她们基本上不受过道里来来回回的旅客的打扰,不多看,更不用目光来评判。

女孩偶尔会把头靠在母亲肩膀上,悄悄地说上一句什么,母亲会心地笑笑。其中一次大约是说饿了,母亲立刻熟练地从背包里掏出一根红色的火腿肠,女孩也很熟练地用嘴撕开,一点一点地吃着;那撕开的红色包装,因为粘连着火腿肠粉色的肉末状的渣渣而显得自身也像有了某种可以吃下去的品质。女孩儿却总是能让自己的嘴巧妙地避开那被撕开的肠衣的干扰,一点点地吃着里面细腻却也性质未明的肉。

女孩瘦削有型的面孔与母亲宽大起来的臃肿脸庞之间,有着非常鲜明的对比,将岁月在一个家庭的成员身上的痕迹尽显无遗。她现在因为年轻而轻盈利索的美,一定也是当年母亲所拥有过的;而再过多少年,她自己也将变成现在母亲的这个样子。

对于眼前不无拥挤的车厢上的缓慢她们显然是有着充分的心里准备的,各自看杂志看手机,低声交谈,一点点吃东西,偶尔互动一下,也都是充满了爱抚意味的依偎;她们用自己的安静而缓慢,来应对漫长的旅程,艰苦的硬座旅途。时间对于她们和对于坐在绿皮车上的所有人来说,都一样仅仅是一种忍耐,忍耐过去了,也就到站了;区别是她们给自己忍耐是以几个昼夜来论的。

车厢里总体上还是比较安静的,尽管大家因为火车的座位格式问题而不得不簇拥在一起;尤其冬天人们都穿得很厚,这种簇拥就显得没有了余地,行李挨着行李,衣服挨着衣服,胳膊挨着胳膊。

很多年轻人都推着一个大旅行箱,虽然基本上都是短途的学生,但是大旅行箱显然已经是一种时尚,即使里面空空的,拎起来就只是箱子本身,那也还是要推着这样一个箱子。这样的箱子多了,行李架上放不下,座位下面放不进去,放在过道里又影响人走路,就只能放在对面的座椅中间,使对面的人都伸不开腿,使车厢里的簇拥之状更没有了一点点留白的空间。

虽然车厢里满满的,但是咋咋呼呼的喧哗之人却很少,大家都比较平静。这在以前关于绿皮火车的印象中还是比较少有的,因为现在连动车和高铁上也往往是一片吵嚷喧哗之声了。是昆明的遥远和夜行的寒凉,当然还有车厢里的学生为多的成分共同营造了这样一种难得的安静。几乎每个人都在看着自己的手机,既是为手机里的内容吸引,也是以此来屏蔽簇拥在一起不得不和陌生人长时间面对的尴尬。

在硬座火车上,时代的痕迹如果不计人们的衣着之外,最主要的区别可能就是现在人们都手拿一个手机,从而让车厢里少了闲聊的喧哗和无所事事的浮躁。每个人的独立性在这样很难有自己独立空间的拥挤车厢里,因此而明显有了增强。

火车在没有什么声响的运行之中,因为速度不快,依旧还是给人一种过去那种列车咣当当响着向前跑的行进感。这样的行进感每天都在全国无数的铁路上上演着;在漫漫长夜的高山大地之间,在晃晃如炬的江河山岳之上,载着无数个推着箱子的学生,载着无数个长途坐车的母女,载着无数个你我,昼夜不息,行进不止。

让人吃惊的是,在绿皮火车这样稠人广坐的人员密集场合里,居然也会有逝者如斯夫一般的哲学感慨。这是秩序性的运转所形成的诗意,也是我们身处其间不可自拔也无以挣脱的各安其位使然。

在石家庄下车的时候,我们这一节车厢几乎完全下空了。那一对母女至少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因为上车的人不多,一人一个座位地舒展一下,应该没问题。

(0)

相关推荐

  • 乘着绿皮车去旅行,重拾我们曾经错过的美景,回忆火车上的那些事

    9月初,好友来电,计划今年"十一"国庆长假,去浙江忂州江山的廿八都古镇呆几天,想逃离城市的喧闹想去古镇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边游玩边聊天散心,还特意选择了坐"绿皮车&quo ...

  • 开往毛乌素沙地的列车,最低票价只有4元……

    从包头东到乌审旗的6859/6860次列车是内蒙古乌审旗地区唯一一列开往牧区的火车,运行全程320公里,停靠17个站点,最低票价只有4元.这趟"小慢车"填补了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空白 ...

  • 日渐消失的火车邮局

    1992年6月28日 开远-成都 火车邮局收寄实寄封 一列客车里面会有哪些车厢?硬座.软座.硬卧.软卧.餐车.高级软卧车.行李车.空调发电车,还有邮政车. 邮政车隶属于邮政部门,用于运送邮件.包裹等, ...

  • 王福春的镜头里,一定有你的回忆

    2021年3月13日上午 中国摄影家王福春 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享年79岁 他曾是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也是闻名遐迩的摄影大师.斯人已逝,那些被他定格在照片中的中国变迁.铁路印记.人间百态,永远留存. 1 ...

  • 邹蓝|旅客列车3

    在国内,旅客列车大致可以分为长途和管内两大类. 所谓长途,基本都是跨铁路局的,比如北京到乌鲁木齐,其走行的线路分别为北京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局和乌鲁木齐铁路局管辖. 而管内列车,则是短途列车. ...

  • 邹蓝|火车之旅客列车

    火车之旅客列车 邹蓝/文 在国内,旅客列车大致可以分为长途和管内两大类. 大家都知道火车分慢车,快车,特快.现在有了高铁,比特快还快.而高铁还分两大类,250公里的动车,车次为D打头:而高铁以G打头, ...

  • 火车笔记:开学季

    梁东方 提前一些到火车站,便会心态平稳,从容不迫地找个人少的位置坐下来,在稠人广座之中将思绪中的片段随时记录下来,也不失为一种刷新空间的自我此相处方式.全部空间和时间,如果不赶的话,就会重新被灌注充裕 ...

  • 火车笔记:K938,火车开往牡丹江

    梁东方 如果说一列开往牡丹江的列车,在候车的时候还不大有东北的感觉,那几个扛着大小包裹的东北汉子的东北话还不足以在内陆的城市庞大的候车室里形成什么凛冽的气息的话,这种气息在上了车以后就可以说越来越明显 ...

  • 火车笔记:一趟开不快的高铁

    梁东方 G1674次列车无声地开动了. 它骤然加速,持续用力,一下就贴着地面飞行起来一般地向前奔驰着.这总是让人能获得一种意料之外般的兴奋,像是终于跨上了与时代同步的什么节奏. 列车沿着海岸线,一路向 ...

  • 火车笔记:开往通辽的K1456

    梁东方 几乎所有的列车都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开出一班:同一时间,同一起点,同一目的地,同一个场景,日日重复,从不间断.即便如此,几乎所有的列车在开出伊始就都已经人满为患,尤其是这样K字头的慢车,这样目前 ...

  • 火车笔记:开往武汉的高铁

    梁东方 在以前高铁刚刚开通那几年里,从候车室的待遇到进站的模式上,高铁乘客都是有些特殊性的.比如人人可以凭高铁票领一小瓶似乎是来自西藏的矿泉水,那矿泉水瓶不是通常那种圆润造型的,而是有棱角的,显得很新 ...

  • 火车笔记:关于K233漫长旅程的感慨

    梁东方 在如今还可以兑现的关于公共交通中漫长的旅程的想象中,大约长途运行的绿皮车是唯一的例证了:尤其是那些等级较低,逢站必停.逢车必让的绿皮车. 与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坐这样的车,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花同样的 ...

  • 火车笔记:碗面何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

    梁东方 不是谁公布过这一标配饮食,更不是有权威机构的什么认定,碗面之所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仅仅就是出自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观感.如果不在火车上冲一碗面,你就不能汇入特定环境下的普遍行为的入乡随俗 ...

  • 火车笔记:火车上的人们

    梁东方 长途漫漫,如何度过在火车上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人在火车上的表现,往往也是自己真实的人生状态最直观的说明.他们在狭小空间里的几乎被固定住的时间空间里的一切,都互相呈现在对方的目光里.耳 ...

  • 火车笔记:K233的漫长旅程

    梁东方 列车缓缓驶出,驶出水泥森林的城市:四月底的大地上麦田广袤,远山逶迤,白云低浮,正是北方一年之中最好的一段时间.在这样的景象里行驶,越是所谓漫长的旅程越好吧. 石家庄和上海之间相距一千一百公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