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33

健脾降糖方一
生黄芪30~60克,山药30克,鸡内金9~12克,苍术15~30克,山茱萸l 2~18克,玄参l 2~18克,天花粉30克,五味子l 2~18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功用健脾益气。病例:王某,男,56岁,1998年8月30日初诊。患者乏力、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半年。3天前在某医院被诊为2型糖尿病。刻诊:自觉乏力、口渴多饮、多尿,纳食正常,眠可,大便正常,无明显手足麻木及疼痛,舌红少律,苔燥,脉沉细。血糖10.5毫摩尔/升。辨证:气阴两虚,燥热内盛。药用黄芪30克,白术、茯苓各12克,山药9克,黄精、葛根、天花粉各30克,麦冬15克,生地黄、枸杞子、黄连各9克,玄参12克。12剂。9月13日复诊:口渴、多饮、多尿明显好转,但活动后仍感疲劳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血糖8.5毫摩尔/升。守前方加党参、丹参各30克,继服12剂。9月27日三诊:乏力、多饮、多尿等消失,血糖7.5毫摩尔/升。继以上方改丸剂,9克/次,2次/天,长期服用。
健脾降糖方二
生黄芪30~60克,山药9克,生地黄、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9克,女贞子12~15克,补骨脂9克,葛根15克,丹参、鸡内金各9克,甘草6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根据瘀血部位、程度的不同加有红花、桃仁、川芎、泽兰、刘寄奴;重者以虫类药物活血通络,最常选用水蛭;针对脾虚不能运化的各种症状常选用苍术、佩兰、荷叶、黄连、天麻、桑白皮、葶苈子、冬葵子、茯苓、猪苓、冬瓜皮等;伴有畏寒者加肉桂;肢体麻术疼痛者加桃仁、红花、苏术、水蛭;泄泻者加苍术、薏苡仁、罂粟壳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当归;视物昏花者加白菊花、石斛、白芍药;皮肤瘙痒者加红花、白鲜皮、地肤子;疮疖痛肿者加金银花、忍冬藤、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呕恶不敢食者加黄连、佩兰、陈皮等。健脾补肾。
黄褐斑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肝斑,呈现淡褐色,呈片状,斑片大小不一,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不高出皮肤,常见于面部,对称于两颊,主要原因与内分泌、女性荷尔蒙失调有关。
【方名与主治】: 消斑汤,主治黄褐斑。
【组成】:珍珠母30克,鸡血藤、青葙子各21克,丹参、茵陈各15克,浙贝母、白菊花、茯苓各12克,红花、杭白芍各9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应用4—5个疗程。
【辨证加减】:热象明显者加牡丹皮9克,赤芍12克;肝郁气滞明显者加夏枯草15克,柴胡9克;心烦失眠者加首乌藤20克,莲子心10克;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克;四肢倦怠者加薏苡仁者18克,当归12克;胸肋胀闷者加郁金12克,柴胡9克。
【方解】:黄褐斑,中医学认为是由肝气郁结、气血失和、痰湿内滞、血不荣颜所致。治宜泻热和阴,化痰通络,养血活血。方中珍珠母、青箱子、茵陈、白菊花、杭白芍泻热和阴;丹参、鸡血藤、红花活血养血;茯苓、浙贝母化痰和络。诸药合用,共奏调理脏腑气血、荣颜祛斑之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需情志舒达,忌食含色素类食物。
【典型病例】 :张某,女,35岁。2年前见面部出现米粒大小黄褐色斑点数处,后见斑点增大色泽加深,数量增多,曾行中西医治疗阁效。症见舌红苔薄白,脉细弦。以消斑汤加夏枯草15克,柴胡9克,每日1剂。连用2个疗程后面部褐斑明显减退。上方去夏枯草、柴胡,续服2个疗程,病愈斑去。随访1年,末见复发。
大紫苏饮
【处方】 大腹子3分,诃子(炮、去核)3分,桑白皮3分,厚朴(去粗皮,姜制,炒)3分,人参(去芦)3分,陈皮(去白)1两,紫苏叶1两,草果(炮)半两,五味子(去枝)半两,茯苓(白者,去皮)半两,甘草(炙)半两,桔梗(炒)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通利胸膈。主一切气。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盐1字,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临床应用】 子悬《赤水玄珠·医案》:费少垣乃眷,妊己九月,痰多喘嗽,胎气上逆,眼撑不起,两太阳微疼。予曰:此子悬症兼痰火也。以大紫苏饮为主。才服一帖,逆即不逆,胸膈顿宽,唯咳嗽不止,与七制化痰丸而安。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二
大紫双丸
【处方】 代赭半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犀角屑半两,麝香1分(细研),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当归3分(锉,微炒),牛黄1分(细研),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腹中癖气不散,肌肉瘦瘁;或多心烦,不能饮食,食即吐逆;或大小便闭涩,及天吊惊风。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粥饮送下;惊风天吊,荆芥、薄荷汤送下。以利下恶物为效。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大紫金皮散
【别名】 大紫荆皮散
【处方】 紫金藤皮1两,降真香1两,续断1两,补骨脂1两,无名异(烧红,酒淬7次)1两,琥珀(别研)1两,蒲黄1两,牛膝(酒浸1夕)1两,当归(洗焙)1两,桃仁(去皮,炒)1两,大黄(纸裹煨)1两半,朴消(别研)1两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打扑伤折,内损肺肝,呕血不止,或瘀血停积于内,心腹胀闷。
【用法用量】 大紫荆皮散(《伤科汇纂》卷八)。
【摘录】 《得效》卷十八
【中药验方】《五淫散》速止“射的快”
中医以为《五淫散》味甘性平,有补肾滋阴、益气等的成效,适用于肾亏肾虚、小弟弟射的快、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两眼昏花等多见表现。五淫散养分丰厚,富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极好的天然滋补品。
【配方】:淫羊藿、五味子、芡实。
【制法】:首先将淫羊藿、五味子、芡实三味药材洗洁净,然后烘干研磨细粉。
【服法】:每次取10克左右,倒入杯中,用约200毫升温水谐和。每日早、晚食用,一天2次。
【民间偏方】快速补气血

【配方】:50克黑糖,加个鸡蛋(鸡蛋是荷包蛋),7颗红枣。
【用法】:水煎服,每天早晨空腹喝,连续喝7天。
【功能】:快速补气血,特别适合贫血,产妇,献血后人士。
【疗效】:此方真实有效。
【献方】:吉林梁明杰老师。
【来源】:胡兵偏方工作室。
长阴七寸方
【配方】:熟地黄 120 克、山萸肉 90克、巴戟天 60 克、牛膝 60 克、五味子 60克、茯苓 90 克、楮实子 60 克、枸杞子 60克、小茴香 60 克、肉苁蓉 60 克、杜仲 60克、远志 60 克、菖蒲 60 克。
【制法】:将上药品研为细末,加蜂蜜制
成药丸,每丸 9 克,每次 1 丸,每天早晚各
服一次,空腹时用淡盐水或者温开水送服。
【功效】:本方药性平和,不温不燥、
不寒不腻,对身体衰弱、神疲乏力、阳事不
举、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酸软、两脚
麻冷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老年性痴呆
【配方】:生地 30g,山茱萸 12g,川石斛 15g,麦冬 15g,五味子 6g,石菖蒲 10g,远志 6g,茯苓 15g,肉苁蓉 15g,桂枝 9g,淡附片 6g(先煎),巴戟天 15g,灯盏花 30g,水蛭 10g。
【用法】:加水 400ml,煎汁 150ml,一剂二煎,
二煎混匀后分两次口服。每日一剂。
【功能】:本方具有滋阴补阳,破血化痰开窍之功。

大紫豆汤

【处方】 羌活1两,大豆1升,酒3升。

【功能主治】 去风散血。主热中风。中风头眩,恶风自汗,吐冷痰,及产后中风,痱痉背强,口噤直视,烦热;妊娠折伤,胎死腹中。

【用法用量】 本方用法“密封候冷”句下未言服用量,《医方类聚》卷二一三引《澹寮方》此下有:“去豆,每服一二合许,得少许则愈”。

【摘录】 《续易简》卷四

大追风散

【处方】 川乌头(炮)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川芎1两,全蝎(去毒,醋泡,炒黄)5钱,地龙(去土,炒脆)5钱,南星(炮)5钱,天麻(煨)5钱,荆芥8钱,甘草(炙)8钱,僵蚕(炒黄)8钱,石膏(煅)8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一切头风攻注属虚寒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临卧茶清调服。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四

大追毒散

【处方】 甘草1两,苍术2两,麻黄2两(去节),滑石4两。

【功能主治】 伤寒两感。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 《宣明论》卷十

记忆力差心血少

你知道吗?中医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就是“心主任物”。

什么叫“任物”?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对世间万物做出反应,并理解它们、认识它们、应用它们。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首先作用于心,然后才让人对它们形成概念和理解。

所以,心,在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因此,记性差这个事儿,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心。

其中,心中阴血亏少,是最不可忽视的因素。

给你说个例子吧。

有这么一个女子,姓施,当时才31岁。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记性差,差到上午别人交代过的事儿,到了下午就忘了。有的时候,他去相邻的办公室,一进门,就想不起出自己为什么要来,是要办什么事儿,还是要取什么东西。

与此同时,此人又比较多疑善感,总怀疑有人在针对她,暗地使坏。

后来,由于记性太不好,严重影响工作,所以她就想到医院去看。到医院以后,她很快被确诊为神经衰弱,但是经过用药以后,效果不好。

最后,她决定看中医,喝点汤药试试。

刻诊,见这个患者脉象细数,舌头上没有舌苔,光溜溜的,面色不好看,表情也忧郁。

细问得知,这个人在几年前生过孩子以后,就和老公、婆家的人关系不好。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关系没有缓和,隔阂反倒越来越深。

平时除了健忘之外,她偶尔还心慌气短。有些时候,她面对事物很难做到心平气和,总会莫名焦虑甚至易怒。

当时,医家开的方子,非常明确地记载了下来。我们看看:

炙甘草12克,大枣20克,阿胶10克(烊),生地黄3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麻仁10克,酸枣仁10克,龙齿12克。

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10剂。

结果,10剂以后,患者诸症大有好转,记忆力和精神状态有所恢复。接下来,效不更方,再用10剂,患者诸证悉平,停药。

这是一张中医治疗神经衰弱症的案例,在业内很有名气。

我给你说说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人,自从生了孩子以后,就和家里人过不去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女人生孩子,伤的是什么?是阴血,对不对?

恰恰这个时候,他和家人关系不睦。心事重重、左右思虑之下,必然进一步耗伤心中阴血。

于是,心阴心血亏虚,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这个患者,脉细,说明心血不足。脉数,说明阴血亏虚,有内热。舌光少苔,这是典型的阴血不足的表现。

我方才讲了,心主任物。如果这个人心中阴血不足,必然就会影响到她的记忆力。至于说心悸气短、多疑易怒等,和心阴心血不足之间的关系,则更是明确了。

因此,要想解决此人的健忘问题,思路很明确,就是大补心中阴血。

怎么补?医案用到了炙甘草汤。

我们再来看一看:

炙甘草12克,大枣20克,阿胶10克(烊),生地黄3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麻仁10克,酸枣仁10克,龙齿12克。

这个方子,其实是炙甘草汤的化裁。只不过,去掉了原方中的生姜和桂枝。简单分析一下,就是大枣、阿胶、生地黄、麦冬、麻仁、酸枣仁来滋补心中阴血。党参和炙甘草,补益心气。龙齿,可以定惊安神。

这个层次,是非常清楚的。

其实,这个炙甘草汤,作为张仲景记载于《伤寒论》里头的经方,是中医滋补心阳、心血的专方,为历代沿用至今。它本来主治心中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因为上头这个患者,主证在于心中阴血不足,因此就用这个方子来补心血。温通心阳的桂枝和生姜,在这里去掉了,一来是因为患者并没有脉结代、心慌心悸频作等心气不足的现象,二来是为了防止两味药辛燥伤阴。

所以说,这就是以炙甘草汤来化裁,治疗心中阴血亏虚所致神经衰弱的例子。我希望,你能把它看懂、看透。

我个人认为,在当代的神经衰弱患者群体里,心中阴血不足的人,是很多的。典型表现,就是脉象细数,舌光少苔,偶尔心悸心慌,睡眠差、记忆力差、多疑善感、心事重重,身体乏力。这样的人,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算是较为合理的思路之一。

正因为此法有示范意义,所以我写出来,供读者借鉴参考。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化裁。专业的中医同行们,你也对此有点印象,日后在临证的时候有更广阔的思路。

当然,这也提示我们,做人,有时候要有一点“钝感力”。什么叫钝感力?说白了,就是别那么敏感,别那么太往心里去。尤其是遇到工作困难和家庭矛盾的时候,想得越多,受伤害也就越大。这个时候,反倒是迟钝一点比较好。你说是不是?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就是这个道理。

腰痛喜捶、喜按、喜揉,是虚症

你发现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久坐以后站起身来,两只手不住地叩击腰部,或者两只手不停揉按腰部。一边揉按叩击,一边缓缓地活动腰部。

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事儿,是不是特别多见?

这样的人,如果你去问他,是不是走路多了会感觉累?他往往会点头称是。你要是再问他,是不是尿无力、尿线细?他十有八九,也会不好意思地点头。

这时候,你去体验他的脉象,往往会发现,是比较虚细无力的。

好了,我跟你说,这十有八九,就是肾虚腰痛了。

我手头有一张小方子,你记一记,对这种腰痛有效果:

狗脊12克,川断9克,桑寄生15克,杜仲9克,牛膝9克,木瓜9克,薏苡仁30克。

同时,准备猪腰子一个。如果是回民,用养肾代替。腰子切开,收拾干净,洗好,先煎。取这个汤来煎药。

煎好的药汁,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这个办法,不是我自己琢磨的。它是著名中医前辈印会河老先生的经验方。我从前在研习印会河老师临床经验的时候,学到这一手。

我个人的观点是,面对腰肌劳损,证属肾虚腰痛的人,用这办法是比较合理、有效的。

围绕它,还有一个案例。

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崔,当时是40岁。

也不知道怎么弄的,此人忽然就发作腰痛了。腰痛以后,无法俯仰,活动受限。他到医院求治,结果也是不太好。就这样,病情一拖就拖了两个月。

俩月之后,患者决意看中医。刻诊,见脉细,苔少。腰部虽然痛,但是可以按,可以敲击。敲击之时,患者甚至有轻松感。

当时,印会河老师就是用上头的方子,另加补骨脂和胡桃肉各9克。患者服用10剂以后,诸证悉平。

我给你说说这里的道理。

上头这个患者,其实就是典型的肾虚腰痛。

腰为肾之府。一个人肾精不足,肾气亏虚,就无法养腰。腰,就会疼。这就是所谓肾虚腰痛。

肾虚腰痛什么特点?你记住,就是腰部虽然疼,但喜捶,喜按,喜揉。难受的时候,锤打揉按会改善症状,甚至能觉得轻松一下。这个和淤血阻滞所致的腰痛不一样。有些人,淤血阻于脉络,腰痛就拒按。

肾虚腰痛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痛感悠戚。疼痛并非十分剧烈,但长期存在,总那么缠绵不愈。

另外,这类患者,往往有肾气不足的其他表现。比如说,两条腿走路久了就乏力,偶尔会耳鸣,脉象偏于虚细,有的人甚至气短、气不够用,尿无力。

这个时候怎么办?补肾强腰。

我们看看之前说过的办法:狗脊12克,川断9克,桑寄生15克,杜仲9克,牛膝9克,木瓜9克,薏苡仁30克。

猪腰子一个,清理好以后先煎,取药汤再煎药。

这里头,狗脊、川断、桑寄生、杜仲,是用于补肾强腰的。牛膝、木瓜和薏苡仁,用于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整个配伍,平补阴阳,性味相对平和,对肾虚腰痛是合适的。

当然,这里头的一些药材,性味都还是偏温热的。故而,阴虚火旺之人,慎用。什么叫阴虚火旺啊?比如说,你在腰痛的同时,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红苔黄、口干舌燥、盗汗耳鸣、脉象弦数……这个时候,用上头的方子,我认为欠妥。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简单说这么多吧。

其实,中医里头治疗肾虚腰痛的办法有很多,就看我们如何针对病情来合理选择。同样是肾虚腰痛,青娥丸行不行?未尝不可。但是我感觉,就补肾止痛效果来看,文中所述的配伍,会更直接一些。

四味药洗好脱肛

在中医的世界里,有很多迷人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如一颗颗小珍珠。与其蒙尘在历史中,不如把它们找出来,擦干净,呈现在世人面前。

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运用独特的智慧,在千百年以前,和自然、疾病作斗争的。

我现在就给你讲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费伯雄。这个人,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清代的著名医学家。人家可是给道光皇帝看过病的人,被皇家赐号“是活国手”。

想来,人家这么高的身份,肯定是看大病,开大方子了。

其实不然。费伯雄也看小病,也喜欢开一些不起眼的小方子。

有这么一回,费伯雄接待一个患者。这个人,医案记载“肠红日久”。

啥意思啊?就是大便便血,已经好久了。

后来,随着病症的日益深入,这个患者就开始脱肛了。脱肛,就是在大便的时候,肠子往外掉。

这个事儿,其实在老人孩子身上多见。一般来说,脱肛的人,可以自己还纳回去。

但是,费伯雄遇上的这个患者,说啥也收纳不了。整个人被折磨得疲惫不堪,不敢走、不敢动,甚至不敢大声说话。连咳嗽一声,都可能脱肛。

费伯雄一看,说,这么着吧,我给你用一个外洗的小方子,才四味药。

患者一听,挺高兴。原以为找费伯雄看病,得花上点大价钱。闹了半天,人家用四味药的小方子。

啥方子啊?

当归四钱,枳壳三钱,升麻二钱,甘草一钱。所有这些,煎汤去药渣,然后倒在干净的容器里,趁热熏洗。

结果如何?医案记载,四五次之后,患者的病就好了。

这就是医案的全部经过。

这里头的学问,我不说,你应该猜到十之八九了吧?对了,这就是用提升中气之法,来治疗脱肛。

其实,啥叫脱肛啊?依我看,就是后门关不住。大肠之气从后门漏出来了。

为啥后门关不住啊?是因为患者体内的一根“绳”松了。这根绳子,就是中气,也就是脾胃之气。气有收摄之能。中气虚弱,绳子就松弛,后门就拉不住,大肠之气就漏出去。中气足,绳子拉得紧,就不会出现这个现象。

那么,患者的中气,是怎么变虚弱的呢?

答案,就是他“肠红日久”。你有事没事地总出血啊。血为气之母。血是能够载气的。总出血,必然让气过多流失,这就导致患者中气不足。

那好了,既然如此,就得补益、提升中气。什么时候,这根绳子拉紧了,后门就关好了,问题就都解决了。

我们看看当时费伯雄开的这个小方子吧:

当归四钱,枳壳三钱,升麻二钱,甘草一钱。这里头,枳壳和升麻,毫无疑问,都有提升中气的作用。甘草,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这三味药,都是补中气,提中气的。可是你想补气,必须得补血活血。血为气之母。血不足,流通不畅,你补气就是白费劲。所以,这里头加了一个当归。当归,补血活血,使得气有所依。另外,就这个患者而言,他肠红失血日久,必然血虚,因此用当归补血也是必然之举。

我这么解释,你应该理解了吧?

其实,费伯雄这个治疗肛脱的外洗方,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脱肛便血,这个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脱肛的人,日久容易便血。此类患者,证属中气下陷的,用费伯雄这个小方子,还是比较合适的。别看方子小,但道理很深刻。

当然,同样的一个方法,有人用好使,有人用就不好使。外洗法,未必人人见效。所以,脱肛反复发作的人,我劝你去看看中医。中医,用内服汤药,补中益气之法,往往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关键是,你得辨证准确,科学用药。有人跟我说,文老师,我身边没有好中医。这话不对。你怎么知道你身边没有好中医啊?难道你身边的中医,都是花钱雇来的演员不成?

眉毛一倒肝肾虚

对,就是眉毛脱落。正如我们偶尔看到的,有些人,眉毛不知不觉间就脱落了。

这是怎么回事?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你听完,就懂得一二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3岁,就诊时间是1972年的2月19日。

这个人从大概两年前开始,右侧眉毛就往下掉了。只不过,在当时,脱落的还算缓慢。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眉毛掉了几乎四分之三,仅仅剩下眉毛内端的一些残留了。

但是,就诊前的数个月,此人眉毛脱落明显加快。等到就医的时候,右侧眉毛几乎就没了。但是左侧眉毛,还是完好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患者求中医治疗。找的谁?是当时云南的著名中医临床家,张震。他曾任云南省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刻诊,见患者舌质微微偏淡,脉象细濡,尺部略差。仔细观察,患者除了右侧眉毛脱落以外,头顶上的头发,基本也没了。

这时候,张师书方一首,但见:

黄芪20克,当归15克,熟地18克,制首乌12克,川芎6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枸杞子12克,陈皮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4剂以后,右侧眉毛开始渐渐生长出来。2个月之后,右侧眉毛完全恢复,和左侧相差无几。

这就是医案的大致经过。

读者朋友,通过我的描述,你是否也整理出一些头绪来了呢?

来吧,我给你说说,算是抛砖引玉。

你看,这个患者,尺部脉略差。尺部脉候的是谁?是肾。尺部脉差,提示肾虚,肾气不足,对不对?

再看,脉细濡,舌淡。这些,也在提示我们患者气血不足,脉道和舌体都处于失养的状态,对不对?

由此可见,这个患者处于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的状态。

那么,这个状态,是否会引起眉毛脱落?

答案是肯定的。肝肾同源,一损俱损。肾不足,则肝不足。肾藏精,肝藏血。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使得气血虚弱(精能生血),这就会让毛发失养。这里的毛发,说的是头发,当然也包括眉毛。

另外,你从经络分布的角度考虑,也能推断出,眉毛脱落和肝肾不足之间有关系。你看,眉毛这个位置,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的位置。膀胱和肾相表里。胆和肝相表里。它们的经气是相通的。所以,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的时候,膀胱经经气和胆经经气自然就不足,这也会导致经络所循之处失养。眉毛,在此时就容易脱落。

所以说,要想改善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得补肝肾,养气血,对不对?

好了,我们看看当时张师开的方子:

黄芪20克,当归15克,熟地18克,制首乌12克,川芎6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枸杞子12克,陈皮10克,生甘草6克。

这里头,黄芪补气,当归、川芎、白芍养血。制首乌、熟地、女贞子、枸杞子用于补益肝肾精血。陈皮,理气导滞,令补而不滞。这就是基本的用方思路。

等患者肝肾不虚了,气血充足了,他的眉毛自然就能长出来了。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其实,说起这个眉毛脱落,它往往和脱发同时发生。有的人,斑秃了,头发不但没了,眉毛也跟着没了。中医治脱发,就喜欢用补益肝肾的办法。而今,此患以眉毛脱落为主证,也用补益肝肾之法来应对。我觉得,最终这个患者,不但眉毛能长出来,头发也会长出来。

当然,这个事儿也不是绝对的。任何治疗方法和经验,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生活中有此类问题的朋友,一定要去看中医,辨证施治。如果确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我们可以借鉴张师的配伍。如果不属于这个证,那就不要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没有一刀切的事儿。

大壮气丸

【处方】 白术半两,干姜半两,半夏曲半两,桂心半两,当归(酒浸)半两,白豆蔻(焙)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1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白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五

大助气血汤

【处方】 当归4两,川芎1两,人参1两,熟地1两,益母草1两,甘草1钱,滑石2钱,茯苓5钱。

【功能主治】 胞水来而产门不开,停胎不下者。

【摘录】 《灵验良方汇编》卷上

大竹叶汤

【处方】 甘草2两(炙),小麦(完用)5合,黄耆2两,人参2两,知母2两,大枣20枚(擘),半夏3两(洗),栝楼1两,粳米1升,黄芩1两,当归2两,生姜4两,前胡2两,芍药2两,麦门冬6合(去心),龙骨3两,桂心3两,竹叶(切)1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虚劳客热,百病之后,虚劳烦扰,不得眠卧,骨间劳热,面目青黄,口干烦躁,短气乏力,食不得味,纵食不生肌肤,胸中痰热,烦满愦闷。

【用法用量】 用东流水2升,煮取5升,去滓,分服1升,日3夜2。

【注意】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

【摘录】 《外台》卷十六引《古今录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