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刊)曾令琪/祖母教我包粽子
祖母教我包粽子
曾令琪(四川成都)
又是端午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回忆起四十年前我的祖母教我包粽子的那一幕……
每年端午节来临的时候,祖母总去采得又粗又直的芦苇杆,洗得净净的;将蒸好的糯米放入石臼里。然后,就用削尖的芦苇杆作杵,在石臼里舂起来。舂了又翻,翻了再舂,反复多遍,才把舂好的糯米用木瓢舀出来。这时,祖母就把我们几个小孙子、孙女叫到一起,围着八仙桌坐好。祖母发给我们一人一叠洗得净净的慈竹叶,手把手地教我们包粽子。
祖母说,吃粽子、划龙船、喝雄黄酒、挂菖蒲的风俗是由2000多年前纪念屈原投江殉国而来的;吃粽子的来由是因当年屈原投江以后,百姓投粽子于江,以求鱼类不要伤害爱国诗人的遗体。所以,我们做粽子要仔细,包粽子耐心,吃粽子要虔诚。祖母还告诉我们,粽子用芦苇杆舂,就会有一种甜中微苦的感觉,让人不忘先辈爱国的苦心;粽子包成锥体,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刚正不阿;吃粽子时沾一下白糖、黄豆粉,其香无比,是为了让我们后人知道今天苦尽甘来,都是我们的祖祖辈辈奋斗的结果。
那时,我们几兄妹总是静静地听祖母缓缓的叙述。祖母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她从小生活在富于传统的大家庭里,懂得很多我们书面学不到的东西。我们都喜欢她“说古”,以至多年以后,当年祖母那平实的语言、细致的动作、虔诚的神态,还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记。可以说,我的文学的种子,就是这样被祖母种下的。四十年过去,浪迹江湖,辗转千里万里,经历了无数的大喜大悲。可是,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止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钟情。也许,这与老祖母当年谆谆教诲,有着莫大的关系吧。
今天又是传统的端午节了。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如今,祖母何其英老人已过世多年;住在城市里,我们也不能亲手包粽子了。可是,年年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我和哥哥姐姐总要聚在一起,我们总是一起回忆起祖母教我们几兄妹包粽子、吃粽子的情景……
曾令琪,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