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的黄金三天,我有一个自拟通用方

中医书友会第2216期

I导读产后的通用方,我们比较熟知的是“生化汤”,本文作者又自拟了一个,兼顾了产后气虚、容易受风、腑气不通、百节空虚易发腰痛、和气血瘀滞诸多方面,也谈到了若有热毒表现的加减法,值得参考。

作者/吴南京

妇人产后,元气大伤,百节空虚,稍有不慎则内伤外感齐至。因为产后之人元气亏虚很严重,所以此时患病,病邪会深入骨髓,因此月子病难治。产后三天是关系到女人一生健康的三天,所以笔者称之为“黄金三天”。如果调治得当,原来的一些痼疾都可得到治疗;如果调治不当,则百病丛生。

对于产后患者身体情况多虚多瘀的特点,产后的一切治疗都围绕虚和瘀。

古人称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这是一点也不错的。引起难产的原因很多,现在剖宫产的技术已很成熟,如果顺产困难,则可以通过剖宫产进行。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对女人身体来说,都会造成元气大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产后大虚,所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补养产妇的元气。

生孩子必会出血,出血必会留瘀,所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体内的瘀滞物(中医称为恶露)及时排出体外,以免瘀血内阻,日久百病丛生。

气为血之帅,气主运血、摄血、生血,气虚则血无力推动而瘀血不能及时外排,血无气的固摄则不易归经,血无气的化生则难补。所以治疗产后病,一定是以补气为上。补气药,以黄芪为上,取黄芪补气托毒、固表、疏通的功能,可以托毒外出,预防外感,推运血液畅行,有利于恶露外排。对于瘀阻的问题,则必要用活血化瘀药。

医院里对于妇女生过孩子后都会配用中成药益母草颗粒,但这种OTC类的中成药药力太弱,对于产后的瘀滞,实在难以胜任,所以还是直接服用中药为好。

所以针对产后的身体调治,重点在于培养元气、和胃化湿,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在最短时间内使腑气通畅,及早进食,产妇的身体健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笔者对产后妇人的身体调养,拟一处方,应用于临床,效果很是理想。

本处方最好在产后一两小时内就开始服用,而不是按医院西医所说的,一定要等到排气后,说明腑气已通才能进食。本方就是为了通胃肠之气而用的,服后如果结合按摩足三里,效果更好。

按摩足三里,刺激强度要大点,如果有针灸师,最好扎针,很多患者产后当天就可排气通腑,次日就可正常的进食,从而能使产妇的体质迅速恢复。

处方:生黄芪50-100g,厚朴30g,枳壳20g,苍术30g,苏叶20g,菟丝子50g,狗脊50g,当归20g,益母草30g。

本方重用黄芪补气,使元气及时恢复。如见脉细,更加党参30g,党参的补气作用和黄芪大不一样,党参之补气以气血两虚为主,而黄芪则纯补气,产后患者虽说气血两虚,但因为考虑到产后患者,为了防感染,医院常会用输液和抗生素治疗,所以一定要考虑到湿阻的问题,如果见舌苔厚腻、脉象浊滞不畅,再用党参之润,反不利化湿,对肠胃的蠕动反会有影响。

厚朴、枳壳理气宽中,促进肠胃的蠕动,特别是针对剖宫产用麻醉药后引起的肠胃蠕动下降,腑气不通,效果很好,但一定要重用,如果厚朴的用量少于15g,效果就明显差,不和枳壳配合,效果亦不好。所以通腑降气,一定要两药相伍为用,如见腑气结秘不通,可加大黄3~5g,加强降气效果,大黄不能后下,而要和其他中药一起煎。

湿阻则中焦气滞,清阳失升,所以加用苍术、苏叶两药以燥湿祛风,促进气机的升提。产后妇人一定要考虑到外风的问题。传统中医妇科学有产后痉风,一是气血两虚,筋脉无血可养而发,另外则是外风的问题,古人散外风多用防风。现在考虑到输液带来的湿阻问题,所以笔者用苏叶,一可散外风,二可燥内湿,比之防风更合适些。

肾主生殖,产后患者元气亏虚,除了补气,还要固气。肾为藏精之所在,补气的同时一定要固肾,才能使元气得固养。五味之中,收敛元气以酸味为主,但产后因瘀滞严重,如用酸味收敛,反使瘀血难以外排。朱丹溪说产后不能用白芍,后人理解为白芍性寒,不利于化瘀,其实是因为白芍味酸收敛,不利于瘀滞外排。

另外,收敛元气的酸药还有五味子、乌梅、山茱萸等,都不太适合产后三五天之内应用。酸收之药,应视恶露的多少而用。

如果产后见大汗不止,此是气虚不摄津,治疗当用大剂人参补气摄气,如独参汤。但如果是产后三五天,恶露将净,则有必要加酸收之药以收敛元气,使汗止而有利于元气的恢复。对于固肾敛气之药,除了菟丝子以外,还有覆盆子、补骨脂等,但菟丝子不寒不热,药性纯和,多脂能润,且又不腻。产后气血大亏,阴阳俱虚,所以用菟丝子为好。

妇人产后百节空虚,筋骨失养,固肾养精还要壮骨补肾,一则使固肾药的固气作用更强,二则使产后起身活动更加和顺。补骨壮骨药有狗脊、川续断、骨碎补、桑寄生等,狗脊、川续断和骨碎补的壮骨作用理想,桑寄生的药效太弱,难胜大任,川续断和骨碎补的口感不好,药液的味道很差,所以笔者多以只一味狗脊重用。很多妇人产后见腰痛膝痛,就是在产后没有及时固肾壮骨,稍有外风入体,邪气就深入骨髓,形成久长难愈的腰痛。另外,妇人要抱孩子哺乳,腰部亦要用力,如不固骨壮骨,在元气大亏之时,极易形成腰伤。

产后瘀血必要及时快速外排,如留滞于体内会化热生毒,造成难愈的慢性炎症。因为考虑到产后外风入体会化热生毒,所以用活血化瘀药选择益母草为好。益母草味辛性凉,有化瘀、解毒、利湿、透热的作用,且药性纯和,活血而不猛烈,对于产后瘀滞有湿热者颇为合适。当归润养又能通血脉,和黄芪伍用称为“当归补血汤”,使黄芪补而不滞,共达气血化生之妙。

对于产后元气亏虚之人,活血化瘀药不得用红花、桃仁等猛剂,以免气血更伤。如果见有热毒表现(西医称为感染),加败酱草50g。败酱草虽为清热解毒药,但药性纯和,滋味虽苦,但寒性并不很偏,且有良好的化瘀排脓作用。《伤寒杂病论》有用败酱草和附子、薏苡仁组合来排脓解毒。

[案1]黄某,金华曹宅人,2010年春剖宫产。待产时脉象偏沉偏弱,舌质淡胖,于是煎好中药液,拟产后方便服用。因黄某气阳两虚,所以通腑排瘀得温通。配合针刺足三里,得气后留针,每隔半小时捻转针柄一两分钟,但刺激强度不能太强,留针1小时。

针药结合,黄某上午产子,下午腑气即通,当天晚上就能进流质食物。出院后再带调补疏通气血的药回家煎服,体质很快恢复。对于产后患者,笔者一般不太用渗利药,因为考虑到元气亏虚,无力升发。本患者气阳两虚很明显,又见下焦湿阻为患,此时加用茯苓渗湿,使湿去而阳通。茯苓的渗利沉降,和黄芪、苏叶的升清形成对气机的升降,所以去湿迅速。

[案2]朱某,金华郊区人,2009年秋,产后半月见神疲无力,不时头晕,恶露未净,有臭腥味,小腹不时疼痛(遇凉加重),腰膝酸痛,无力。小便偏黄,心烦;大便不畅,三五日排一次便;胃口不开,乳汁量少。诊时见朱某舌淡,舌尖偏红,舌中根部苔厚腻。脉沉弱无力,偏涩。此为气血大亏之象,因气虚无力排血,瘀滞不得及时外排,虽医院谓之有炎症,亦配了抗生素口服,但小腹疼痛依旧。拟补气运中、和血解毒。

处方:生黄芪60g,厚朴30g,枳壳20g,苍术30g,干姜20g,菟丝子50g,狗脊50g,当归20g,益母草30g,败酱草50g,桂枝15g,黄芩30g,桃仁15g,杏仁15g。

患者产后半个月,瘀滞已有些开始凝结;化瘀方面加桃仁苦泄。药后不到2小时,见肠胃蠕动明显加快,腑气得通,胃口随之亦开。

产后瘀滞内阻,气血不畅,常会化热生毒,如果不及时治疗,等到瘀滞凝滞,和身体的组织裹结成形,这就是所谓的病根。还好本患者时日尚浅,瘀滞凝结不是很严重,治疗数日恶露即已干净。因患者产后气血两虚,虽见乳汁不足,但通利药穿山甲(代)、通草等药不能乱用,以免伤元气,而应以大剂补益之品为治,气血足则乳自溢。拟补气养血。

处方:生黄芪80g,党参30g,厚朴20g,枳壳20g,苍术30g,干姜20g,枸杞子20g,菟丝子50g,狗脊30g,当归20g,益母草20g,黄芩30g,杜仲30g,川续断30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