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杨 华/我和你,隔着一个材料的距离
我和你,隔着一个材料的距离
文/杨 华(四川成都)
写了15年材料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致写材料的你。
(一)
从地铁站出来,走在去上课的路上。踏着华西这条铺满金黄银杏叶的林荫道,思维自动活跃起来,染上一层,轻柔浪漫的色彩。
刚刚在地铁上,读了一篇毕淑敏写的心理学课堂研究真诚的散文,无端受到启发,自己正上的心理学课,也有很多话题,值得写出来。
每每捕捉到如此灵感,便忍不住欢欣雀跃。不禁加快步伐,想赶到教室,马上动笔。冒着蒸汽的句子,盘旋在眼前,让夜幕下冬日的冷风,也不再寒面。
一篇散文,似乎已铺陈路面。
曾几何时,散文,成为你在他人眼中的识别标签。
没人知晓,你写散文,只有5年,却用了生命中最精华的15年时间,写材料。
记得因文结缘,刚与恩师曾令琪先生熟识时,谈起各自的经历,碰巧都有写材料的职业生涯,自是找到知音。早已冲破藩篱的他,听说你已写了15年的材料,而且还在继续,不仅感同身受,满怀悲悯,打心底叹息,“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写不属于自己的文字,太不容易了!而且还能在材料中长出散文来,更是难得,一般人都做不到!”
听到恩师半是同情半是肯定的话语 ,你第一次有一种自豪的感觉:在材料中浸渍多年,还能开出散文的花儿,原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
犹记当年,刚刚跨入写材料的行列,一腔热血,什么都敢写。
从教师队伍,转行到科研院所,连单位基本情况都没摸清,便长篇大论写通讯,幸得行业前辈的格外厚爱与提携,整版整版刊发在院里的报刊,美其名曰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实则是自己不懂行,无知者无畏。
转眼半年过去,到了年底,上司安排写领导班子述职报告,不知轻重,竟然愉悦地接受任务。上司找来以前的报告作参考,狮子座与生俱来的独树一帜,让你,在仔细研究这类文体的基本要求与规律后,毫不违和地打破以前的模式与架构,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与喜好行文。不知是领导开明有意鼓励新人,还是你自负自傲的笃定,竟然没被全盘推翻,按程序一层一层修改后便过了关。
开端的包容,无形,滋长了你成因自己风格的任性。
不到一年,恰逢所里四年一次的党代会,会议的主体报告——党委工作报告的初稿起草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到你对挑战从不推辞的双肩。阅读四年来相关的材料,借此全面了解单位的工作性质、发展轨迹、历史文化等,以自己有限的认知,自由无拘的思维,天马行空描摹未来的美好前景。
虽然,你做的只是幕后最基础的工作,甚至都没有机会现场去聆听讨论的修改意见,且报告最后必然地有很大的改变,但,能独立完成这样一个大工程,也让你,很是引以为傲。并不因为,太多人不了解自己的付出而沮丧。起草过程的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与成长性,已足以激励自己。如此的自足,为你带来很多写材料的契机。
不争名不夺利,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材料,且乐此不疲,那些年,你写过的材料几乎涵盖了单位在编在册的所有领域。有份内工作,有义务助人,有友情协作,有个人研究。涉及专业性很强的科研管理、质量管理、纪检监察、保密管理,也有与自己岗位相关的文化宣传、思想政治、党建群团等等。
每一个材料完成的背后,都是大量的阅读学习,有直接关联主题词的专业钻研,也有相关哲学等基本方法的掌握揣摩。每一份出自自己笔下的材料,无论公私大小,不分尊卑贵贱,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从标题立意、框架结构,到遣词造句、符号标点,无不追求自己能力范围的极致。
支撑你多年如一日,持恒激情、星夜兼程奔赴在写材料的路上,与其说是被外界认可的存在激励,毋宁说,是自我学习与成长的内生动力。
在苦中,甘之如饴;在累中,探寻真理。
(三)
写材料,使出浑身解数,设身处地站在高高低低不同眼界、大大小小不同层次之人的角度,谋划过愿景,勾勒过思路,献计过出路。虽然,最终效果,并不由你的笔做主。但,却如同经历过数十种人生,滋味各个不同。
一路写来,从研究所写到研究院,大到党代会报告、文化纲要、主要领导发言稿,小到贺信贺电、新年致辞、宣传通稿。你主笔过院重大常委课题,合写过发表于国家最高级别党刊的重要文稿,独立撰写过多位院士、将军的纪念文章,采写过众多的典型人物事迹,囊括过不同系列参赛的最高奖次……
你从不曾以为,写材料是一种负累。因为所写之主角,或材料之主人,不乏高人、奇人,本身就是学习的榜样。要为之写材料,更需进一步,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思考,如此的悟道,不同于任何书本的参照。
同时,对所写之材料,你敝帚自珍,自以为,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是把握大局的定盘星。无论历经几多风雨,耳畔响起多少杂音,也从不曾看轻,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责任,也不曾贬低,个人笔下材料的使命。
其间,不乏有涵养、有格局、有情怀的领导,融纳你的个性特色,让你得以听从自己的内心,形成真诚、唯美、大气的文风。哪怕是写个文件,也葆有鲜明的独创风格。
曾有领导说:你的材料,全所上下就没人敢改,改后会破坏整体风格。只有我,能按照你的思路修改,既要语意连贯,还要文风一致,让人看不出改动的破绽,的确很考验。
有领导,诚恳纳谏、虚心换面,一改四平八稳、波澜不兴的讲话风格,把发言稿,演绎得起伏跌宕,声情并茂。文字的感染力、思想的震撼性,被挥洒得漓淋尽致,磅礴气势。
有领导,把自己置身于材料团队的一员,开怀畅谈,海纳百川,在火花的碰撞、激情的燃烧中,既能指挥,又能上阵,与团队同尝悲欢、共享苦甘,将来之不易的成果心血,晕染得欢欣雀跃。
有领导,即使心存疑虑,却愿意给予超乎常规的策划与思路,面世与尝试的机会,并为之鼓与呼,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让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大众乐见的现象!
那样的知遇之恩,智慧之心,包容之情,是对材料的最好礼遇,与妥善安顿!
(四)
写五花八门的材料,当然,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不可避免与庸人、俗人碰面。他们的出现,又何尝不是从反面的视角,来警醒你做人做事的底线,来提点你生命生长的意义?!
当有人武断,给写材料的人普遍贴上文人的标签,认为写的不过是一些文字的游戏,闭门造车的把戏,没什么实际意义,冠以“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无是处是文人”的偏见;
当有人嫌厌,你的材料思想过于深刻,用词过于生鲜,形式过于生动,而不愿,自己有丝毫的学习、反省与提升,大笔一挥,将你的材料,屠戮得百孔千疮,遍体鳞伤,毫无道理可讲。
痴情醉心,埋头于写材料的你,或许,才大梦初醒:材料写得再好,写得也只是别人的人生,与卿何干?体验的滋味再美,依附的也只是别人的外壳,本心何在?
你多年来风尘仆仆的奔忙,作的都是他人嫁衣。你自己,究竟在哪里?
在材料的世界,你宛若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把阵地先天的缺陷,修葺完善;攻拔难关险隘的城池,飒爽英姿;鼓士气聚心力,稳定后墙不倒。
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写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思想是认知,是谋略是格局,但这一切,终究止步于浅尝,你缺乏,实战的良机。你的世界,停留于文字,你没法像指挥文字一样调度自己,到基层锻炼、到中坚实干、到顶层俯瞰!以一己之力,你终是摆脱不了,纸上谈兵的嫌疑。
写了数不清的材料,你才发现,一份最重要的材料你忘了写,那就是你自己的人生规划!
于是,你清空行囊,重新出发,去追寻梦想。
(五)
对文字的天然热爱与数年痴缠,让你,迈进文学的殿堂。在散文的天地,生长自己。
同样是文字,耕作于散文的自留地,你的创意,你的走笔,更加的形姿舒展,自由无拘。你静闻小花小草的喃呢,也聆听自己的呼吸;你沉淀躬省着过去,也轻快无碍地行旅;你极目远眺地平线的边际,也把当下的每一个日子,过成远方和诗!你把独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印迹,倾尽心力书写在这里,祈望,不要被历史的风烟吹散。
一段时间的笔耕不辍后,无论是你自己的体察,还是他人的评价,你散文的风格,与你材料的气质一脉相承,真诚,唯美,酣畅。你对待文字的态度,一以贯之地敬畏,严谨,求实。你偏好文章的类型,不仅要外在精美的包装,更要内里思想的闪耀。
正因为你多年持恒不断的努力、脚踏实地,让素昧平生的文学前辈——令琪先生,在文字中读出你的本性,破例收只有一面之缘的你为徒,你有幸成为师父,唯一的爱徒!
有时,你会想,这一段可遇不可求的师徒缘,或许,是因写材料而缔结?!同道中人,哪怕是隔着密密匝匝的人群,也能远远嗅出同类的气息!
恣肆游弋于散文的海洋,你人生第一次有了“天地太大,我太渺小”的想法。正如一位事业风生水起,对文学痴心不改的前辈所说,“为何那么多人要从事文学?因为在这里,不会有怀才不遇的郁积。你怎么努力,都触不到底!”
的确,你使出浑身解数,恨不能把每天二十四小时全部利用起来,阅读,观察,请教,沉思,练习,实践……你都感觉远远不够!几千年来,人类沉积的智慧浩瀚无边,源源不断,你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微细得,几乎忽略不计!
害怕被省略,也唯恐生命会随肉体的消失而灰飞烟灭,你惟有倍加珍惜,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只争朝夕地寻找,自己的人生使命。
自从走入真正属于自己的散文天地,再写材料的你,变得更加地审慎。你会站在更广阔的时空,赋予文字恰当的意义,与独特的内涵。你以历史为检验标准,不随波逐流,不为众说纷纭所左右,不做拖历史后退的枪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回望15年写材料的经历,你无比地感恩,命运赋予你的这份绵亘深邃的职业,让你的人生,才有如此波澜壮阔的见识。你也无比地感激,自己的坚守如一,从不曾拼凑,从不曾应付,你对材料至高无上的尊重,与不容轻慢的呵护,回馈了你大局的思维,开阔的胸襟,坚韧的毅力,兼容的格局,与毫不懈怠的学习。你在独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永远向阳地,生长!
正因为有如此的底气,你才能在人到中年之际,义无反顾地离开舒适的环境,敢于迎着未知的风雨,漂泊一段,寻找自我的追梦之旅。
你所有的努力,丝毫不拉地,长成了你自己!
当不少人赞誉你擅长写散文时,你会在心底傲娇地自语:其实,我和你,隔着一个材料的距离!
作家简介
杨 华,《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新蕾》杂志执行主编。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爱好文字,向往诗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