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胡跃宁 /城市密码(一)
城 市 密 码 (一)
胡跃宁(四川攀枝花)
很多故事、传说都是从一条江河,一个古渡,一棵古树讲起的。所以,今天的故事,自然也是从江河、古渡、古树讲起……
新文明时代的开启
攀枝花市,无论是她的诞生、成长,一直以来,我都错误的理解成为这一座新兴的,一座共和国较为年轻的,无历史可言的城市。她的“历史”最终也只能追溯到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初页。
金沙江两岸,从江南的大渡口,江北的弄弄坪山梁,方圆几十公里仅住着七户人家。四周荒山秃岭,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凄凉冷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
公元1965年,当一批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于、踏入这荒凉、冷漠的峡谷,吃、住、行都在一个无路、无电、无水,叫弄弄坪的山梁上。
一声炮响,文明向荒野、荒凉、荒漠开战,同时也宣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矿山爆破,修建铁路,马达轰鸣,肩挑背抗,中国人就是用这豪情满怀的自信心,用那勤劳的双手,靠着理想与信念,坚强与毅力,硬是用车轮子推出了一个工业基地;中国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个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山包包上,建造了一座惊叹世人的“象牙微雕”钢城;中国人在一个被外国专家认定为铁路“禁区”的死亡线上,修建了一条与美国的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样,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一座关于铁路的雕塑,同样用象牙雕刻而成的雕塑缩影——成昆铁路,而永存联合国。
这就是历史,一部融“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可歌可泣的创业史,一部具有浓墨厚重的现代文明创业发展史,这也是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留下给我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一个叫拉鲊的村庄
记忆的改观,源于一个叫拉鲊的村庄。
拉鲊村,隶属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滩乡。一条金沙江从村前流淌,全村海拔从江边的900米一直上升到1200米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坐落于江水边,大山间的村庄。
拉鲊村,古往今来,一直都是川滇的必经之渡。金沙江的两岸各有一小镇,江东叫鱼鲊,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鱼鲊乡的鱼鲊村,江西就是拉鲊村。
作为休闲、放松,拉鲊、鱼鲊,我去过一次,算作一次乡村旅游吧。看了一座桥,亲近金沙江水,在岸边堆起了沙塔,唤起儿时在嘉陵江边与父母、哥哥奔跑,堆沙塔,发出欢笑声的回忆。看到一辆绿皮火车由攀枝花向昆明方向驶去,那悠扬的汽笛声回荡与山间,两村的上空,令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毕竟这里是山水间,有滔滔东流的金沙江水,有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有令人清新的江风拂面,有绿油的农田,好一幅清丽山水画,自然是让我赞叹不已。这叫在大自然间清洗了肺叶,陶冶了情操,清醒了大脑。打开自带的午餐,打开拉罐啤酒,就着风景,与天地干杯!与高山干杯!与江水干杯!与心情干杯!好生惬意,食毕,打道回府,这就是我的拉鲊之行。
坦诚地说,这次的拉鲊之行权当看了一次风景,可风景后的故事我慨然不知。须知这次拉鲊之行的我,不仅失去了一次与历史亲密接触的机会,还与一段历史擦肩而过。
缘 起
普光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本土著名作家。著有《阿依乌芝》《沐勒尔洛彝寨》《风吹南高原》等小说。
那日,他对我说,有时间没?周末我们一同到去拉鲊去。我不以为然地答道,去过了,没什么特别让我再想去的理由。
呵呵,你跟我去,不仅会找到理由,你还会喜欢、爱上这个地方的。
就在样,车轮启动了。
车轮,是汽车的车轮?城市的车轮?还是历史的车轮?我们就那样一程一程地向拉鲊驶去。
这条路,不再是尘土飞扬,上下颠簸的乡村小道,现可是蜿蜒曲折硬化过的水泥路,像一条“银龙”般盘绕山间,或急,或缓,或陡,或弯,一路向前。越往高山盘旋,越是风景无限,心也像天一样高空亮堂。山间的农舍,山道边的农作物,再往后便是远青近绿的树林、山草、野花,时而有小鸟从前方掠过,时而有山羊从车前穿行。这些都是在城中想见,却不曾见到的景象。
在一个大弯处,车停了下来。这就是彝寨拉鲊村的格地社。
走在乡村道上,不再是水泥路面,脚踏泥土,真的有接地气之感叹,还是乡下好啊!
穿过民屋,来到一个约六、七尺高的大石下。普老师仰头,我顺势而仰,他手指大石对我说:你看,像什么?举头眼观,不就是一块大石头吗?又能说明呢?
很多传说,不经人讲解你是不知其义也无法想象出什么的,比如云南石林的猴子望月,比如桂林漓江的九马画山,不经导游讲解,你是看不出什么意境的。一经讲解,不仅越看越像,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之感。
于眼前这尊大石,我自然是无法想象和看出它的形状来。普老师说:像不像一个巨大形似如蛙,一蛙蹲坐般的大石头。指向石顶,看看,你再仔细看看。
一块大石,像是从天而降,直立于大地巨大的陨石,坚实的石体,有风化的残痕,也有雨水冲刷后留下苔藓的痕迹,更有大小不同的“洞穴”,加以联想,却有蛙形。仔细辨看,触摸,方知这非一般大石,定有它的内涵意义,要不然普老师是不会带我到这里来的。
正在默想的我,耳旁传来仰头细观大石普老师的声音:你看仔细了,那上面留有字迹的痕迹。
这上面怎么会留有字迹?有字,那又为何人所书?
三国。诸葛亮。
哎呦喂!慢点。普老师,我脑袋有点晕。这么一块大石,怎么会与三国,诸葛亮有关。
不留我想象时间,普老师说道:你看仔细了,那上面确实有字的痕迹。我立马追问:什么字?
可以棲迟!
诸葛亮所书。原来——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一个杰出的政治、军事、散文、书法、发明家,世人皆知,自不必用我累赘。单就一篇《出师表》入选初中语文课中,有多少人去背诵、朗读,无人知晓。
这么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的奇才,怎么就出现在了攀枝花市仁和区一个叫拉鲊村的格地之地?
无需质疑,确有诸葛亮亲笔手迹,由石匠凿于蛙石上的四字为印证——可以棲迟!
相传,蜀汉时,金沙江从小鲊石到屏山县一段称泸水。
泸水江面狭窄,且险滩暗礁众多,湍急而下的江水,所乘木船,船身时而置于浪谷,时而被抛上波峰,稍有不慎,将会船翻人坠江河,实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诸葛亮南征擒孟获于拉鲊过江。
拉鲊不仅是古南丝绸之路上蜀、滇古渡,且水流稍缓,是理想的渡江首选。自然就成为重要的,自古兵家必争之要津。从拉鲊渡江,此地河滩开阔,沿丝路古道,顺山谷登山,便可来到一望江岭。
这望江岭,便是彝寨拉鲊村的格地社。此处居高临下,山势平缓,可扼守渡口,随时监视渡口动向,便于结集军队,利于军事行动。
当诸葛亮在此安营扎寨安顿下后。掀开门帘的他,信步山岭,放眼看去,此山谷间,山势巍峨,那条顺江而流的金沙江水似一条飘逸的银丝带。农田一片青绿,袅袅绕绕的炊烟,田埂肥硕的水牛,都显现出一幅秀美的田园风光。回头看到一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战士将领;那壮硕的战马,正低头欢食青绿的山草,不时打响鼻声,发出欢腾的叫唤声。
远观江山秀美俊丽,近看战士们个个士气高扬,人欢马叫,此地有吃的,有粮草,这里可以休息,可以休整。此景此象,军事家心怡神旷,富有浪漫情怀的他,顿时豪气大发,当即令人笔墨伺候,欣然挥毫命笔,狂放书写:可以棲迟!
棲(qi)同栖:泛指居住或停留。棲迟:游玩休憩。
后人凿于蛙石留史。
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史称诸葛亮在拉鲊的“五月渡泸”故事。也是由一块蛙石引出,告诉我一个真实而久远的历史故事。
作者简介:
胡跃宁,重庆市人,现居四川省攀枝花市,从事金融工作。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爱好写作、摄影、运动,擅长散文。作品散见《西南作家》、《攀枝花文艺》、《攀枝花文学》、《攀枝花史志》,重庆《二月文学》、《南充文学》,常有文章在《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及微刊《当代作家》、《昆仑文学》、《文学百花园》、《云山天下》、《作家世界》、《江南作家》、《旅游作家》、《陕西散文论坛》等平台发表,并有作品获奖。2012年著有散文集《唯有爱爱才真》由大众文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所著44散文成集《情恋一城》由文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