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非黑即白”思维:完美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激励自己的

稍微深入思考焦虑,会知道焦虑来自害怕惩罚、心理冲突、欲望体现,一句话,焦虑指向的是完美主义。

因此,理解完美主义非常关键,有理解才会消除误解,才会认知合理,把焦虑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什么是完美主义?比如希望工作顺利没有问题,但希望顺利不等于应该、一定、必需顺利;希望生活幸福没问题,但不等于一定要生活幸福;喜欢一个人没问题,但不等于人家应该喜欢我;想要成为优秀成功人士也没有问题,但想要成为不等于应该成为。

因此,完美主义是指追求完美却不是苛求完美,是有欲望却不是非要实现欲望。一句话,完美主义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激励自我的!

完美主义允许自己有各种欲望与期待,同时知道欲望期待不是一定、应该、必需要满足的。这就像理想,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自我激励前进的。

比如,我们立志做个好人有出息的人,可现实让我们只能做个平凡人,这当然可以接受,同时我们心里依然可以保持积极向上。这就是真正的英雄,看透生活依然热爱生活。

因此,真正的完美主义是接受自己完美,同时也接受自己不完美。只允许自己完美,不允许自己失败,这就是苛求完美,是心理不健康不正常的表现。

通俗的说,完美主义侧重追求完美,现实主义侧重现实实现,类似理想与理性,承认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激励的,这就是理性。

用并存对立的话说,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保持理想,又要拥有理性;既要追求完美,又要接受现实;这才是心理健康。

真正的完美主义者,是并存上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就成为了理想主义者。

由此理解焦虑这个负性情绪,如果焦虑指数过高,很可能是曲解了完美主义,把希望完美等同于应该实现完美,这就是偏执与苛求。

因此,谈到接受焦虑这个话题,就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接受每个人都有的情绪欲望,哪怕过高过强不靠谱,这是我们的想法,这是本能的产物,这是完美主义,没有好坏对错区分,允许它们存在,视作自我成长路上的动力来源。

再一个含义,则是欲望并不应该、必需被满足和实现,接受自己不完美,承认自己局限性,接受现实可行性。比起接受完美,接受自己不完美更加重要,因为这会打击我们自恋,但又不可缺少。

其实,这种并存理念非常重要,也是摒弃“非黑即白”思维的需要,只有小孩子会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成人必需抛弃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模式,让我们心胸宽阔些,跳出时间空间局限,看到一个立体的人,跳出人格局限,看到一个完整的人,跳出情境局限,看到一个努力前进的人。

人性趋利避害,本能追求完美,但如果逃避不完美、回避现实失败,这就心理没有成长,停滞在小孩子心理年龄。这个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更多是灰色的,这不是贬义和消极,正如同认知自我有善有恶有不完美。

承认不完美,接受不完美,才会有可能实现完美,这就是心理不同于道理的“悖论”之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