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需注意:每一次的“醍醐灌顶”,都是“降维打击”

摘要:

1、北京市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56.28%的孩子(中学生)极度反感甚至痛恨自己的父母。

这对殚精竭虑抚养孩子的父母们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是极度心寒的。

“你视他如珍宝,他视你为寇仇”,孩子为何会如此?这需要父母们深思!

2、每一次的“醍醐灌顶”,都是实实在在的“降维打击”。你用半辈子的经历才领悟的道理,怎么可以期望孩子的一朝一夕?

人在被他人证明自己无知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忏悔和自省,而是恼怒,起于“失败感”的恼羞成怒!

这就是孩子跟父母这一态度的原理。

3、三个小朋友都能领悟的道理,符合人性,早点告诉孩子。

触目惊心: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甚至痛恨自己的父母

前段时间,北京市的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显示:有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甚至痛恨自己的父母。

他们抽样调查了3000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中,有一项触目惊心的数据:约56%的孩子“极度反感或者痛恨父母”,只有不到5%的孩子选择了“喜欢自己的父母”。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心寒不心寒?

有不少已经为人父母的网友说:哪还敢要求其他的啊!我家娃不跳-楼,咱就算是教育成功了!

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们丰衣足食了,一个个长得健壮如牛,却常常有一个“玻璃心”。

关键是“玻璃心”也就算了,他还不知感恩,把你对他的好置若罔闻。

我们为了孩子基本没了自己,特别是妈妈们,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可以说是无可匹敌。

有很多妈妈都说,自从有了孩子之后,自己快成了“神经病”。

是啊,遇到不能理解自己苦心的孩子,谁都会头疼!

我们再伟大、再无私、再不求回报,但多少还是希望他对我们有一个好脸色吧?

可是我们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时候就是“我视他如珍宝,他视我为寇仇”。

不得不说,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真是孩子天生就有“反骨”、注定是来“折磨人”的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咱们也理应相信:不管孩子怎么样,他其实都是咱们自己的“作品”。

当然,咱们也该相信:事出必有因,孩子的一切表现都是有迹可循。

每一次的“醍醐灌顶”,都是一次“降维打击”

在我的了解和认知中,几乎所有的父母们都有过这样的一个心路历程:

孩子小的时候(两三岁),咱希望时间停止,想着孩子一直这么大、这么可爱那该多好啊!

当孩子大一些了,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叛逆期,咱们又希望时间瞬间过去,最好是到他自己当了父母的时候,让他也领略一下为人父母的不易

因为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会真正知道:原来父母的每一次责骂,都是恨铁不成钢;原来父母的每一句唠叨,是真的想要为你好。

看吧,在普遍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当代,人们只注重结果,不在意过程,就连教育孩子这方面也一样。

咱也一样,也曾幻想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几十年的所学一下子灌进孩子的脑海里,想的是能让他少走弯路、少奋斗几十年。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可是我也知道这不可能,即便是某一天科技发达到可以将知识植入人脑,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在竞争中优胜。

因为决定一个人水平的,除了知识,还有心智。

然而可叹的是,人的心智基本都来源于经验和教训,有些东西没经历过的人是永远也领悟不到的。

在社会上挣扎了几十年,越来越认定一件事情:所有的醍醐灌顶,都是降维打击!

当我们被动地突破认知的时候,总会无限悔恨:“怎么这个道理我以前就不懂呢!这种操作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是吧,人总是后知后觉的。

而我们的父母呢?都在极力避免孩子们的“后知后觉”。

他们希望孩子们超前学习、保持领先,所以他们会跟孩子们灌输很多道理。

为了让孩子们“长记性”,他们苦口婆心,甚至不惜打骂孩子们。

年近四旬,我依然相信:如果条件允许,每个人都想做好人,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天生想做“坏蛋”的,可能真是心理有病。

所以,人在被“认知”,特别是被当面“醍醐灌顶”(父母的批评教育)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悔恨和反省,而是恼怒。

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恼怒、因为自己的失败而羞愤!

其实,孩子的“叛逆”跟这是一个原理。

沟通方式决定亲子关系,3个小朋友都能懂的道理,尽早教给孩子

想要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沟通方式是关键。

父母天生就比孩子高那么几个维度,如何避免出现“降维打击”就是跟孩子沟通的艺术。

分享三个幼儿都能理解的道理,尽早教给孩子吧!

不是因为它浅显易懂,而是因为它符合“人性”!

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也不例外!

1、这世间所有人对你的好,不是天经地义,而只是因为他喜欢你!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都会跟他讲一些大道理。

比如面对老人要恭敬、面对师长要有礼,出门嘴巴要勤快,看到男士叫叔叔,见到女士叫阿姨,也比如做事要认真、待人要客气。

可是孩子总是那么的调皮,他能不能做到,只看他当时的心情。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能理解这么做的真正含义(没人告诉他)!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利己”!

成年人都能洞悉事物的本质:人们都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你表现得尊重他,他就容易喜欢你!而且尊重他人的成本极低,有时候有个谦卑的样子就可以。

所以,告诉你的孩子:人们对你的好,只是因为人们喜欢你,你讨人喜欢了,就能得到一些不让人待见的孩子得不到的便利。

2、“拒不认错”可以被允许,但并不代表鼓励!

在育儿路上,最让父母头疼的,无非就是孩子的屡教不改,有时候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

不逼他,他不长记性,逼紧了,他把你当仇人。

事实上,在成年人看来,那些试图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人,都是大傻蛋,他们特别的不讨喜!

人都是有最基本的自知之明的,当一个人在面对失败和错误的惩罚时,内心里其实都是明白事理的、知道自己的无能和失败的。

这个时候非得有个人站出来,对他说教、对他吼叫,告诉他你哪里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哪里做得不对,你有多失败、你有多无能,你说讨不讨厌?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真心想要接受批评,他更想要的,是有人能帮他指明解决途径!

孩子“拒不认错”不是什么好品质,但也绝非是坏品质!至少那是一种坚持。

你总不希望孩子就如一条不知反抗的咸鱼,任你怎么刺他他都没有反应,千万不要把人逼急!

所以,告诉孩子,犯错不可避免,拒不认错也可以被允许,但这并非是鼓励。

3、被人误解,不值得生气!

对于心智不全的孩子来说,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被误解时得理不饶人,非得找个地方出气。

其实别说是孩子,很多成年人都有这个毛病,他们受不了一点点委屈,特别是在被误解的时候会跟你“拼命”。

他们很生气:“明明不是我做的、明明不是我故意的、明明是因为你的原因……”

老是犯错的人、老是在犯错后被说教的人,一旦他有了理,就会把自己抬到制高点上,据理力争。

而真正有阅历的人,是豁达的,他们不在意别人的误解,只求自己心中无愧,他们知道,对那些对自己有偏见的人来说,你怎么辩解都没有意义,还不如把他们看作是SB。

所以,告诉你的孩子,被人误解时,不值得去生气,跟他争辩,只能进一步把自己拉进泥潭里!

——END——

【文/神逗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