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坤卦之龙战于野!无关吉凶!
《易传·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这段话其实是对坤卦的高度概括,尤其是对坤卦第六爻“龙战于野”的高度总结。
坤卦第六爻: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传》解释说: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说明位于下位者的发展,已达到了极致,如果还想向前发展,必然会与上位者产生矛盾和斗争。
坤卦六爻全阴,象征着位于底层地位的人和事。乾卦代表阳,代表天道,对应天、男、君、夫、父等等一切位于主导地位的人事;坤卦代表阴,代表地道,对应地、女、臣、妻、子等等一切位于顺从地位的人事。乾道至健,坤道至顺。
有一句流行语叫:过程不重要,结果最重要。这话不尽然,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天道轮回,阴极而阳,阳极而阴的轨迹。“龙战于野”谁胜谁负实难预料,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发展的过程,因为发展的过程就是累积的过程。兼顾道义的发展是“积善”的过程,罔顾道义取得成功,积累的却是恶果。这样对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这里“积善”中的“善”并不是单纯指“善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你的积累过程是否完善,是否具备“龙战于野”的条件。条件达到或能功成庆祝,条件不完善或可连累家人。
“龙战于野”虽然惨烈,但最终结果不一定是凶险的,这中间有一个契机,就是乾卦的“亢龙有悔”。纵观历史朝代的兴替,都是在“阳”处于衰败时期被推翻取代,很少有某一个朝代在全盛时期就被取代的例子。武则天以周代唐虽说是个例,但其间也有唐高宗、和唐中宗“亢龙有悔”的潜在因素,更能说明“龙战于野”的结果,并不是“阳”一定胜过“阴”,这其中还有武则天一些有利于天下的政治举措。
有的人把“龙战于野”解释为正义与邪恶、小人与君子的斗争,最终两败俱伤。这样的解释并不完全正确。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王朝兴替,并没有脱离封建制度的束缚,谁是正义?谁是邪恶?殊难定论!唯一不变的法则是:阴极而阳、阳极而阴。
不管是道长魔消还是道消魔长,最终都会“龙战于野”。只不过是坤卦处于被动地位,一直被认为是顺从的角色,但是“人定胜天”的道理自古有之,所以坤卦这一爻无关吉凶,只看你是否具备一战的:条件、实力还有时机?
《易传·文言》最后总结说: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对于前半句的理解当从“师出有名”方面入手,后半句当是对战争情况的形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意见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