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只是一块敲门砖?

1、
如果我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来开头,显得有点俗了,但是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组来形容我此刻的感受。我发现离今年高考也不到100天了,而我的高考已经离开我四年,是的,我大学都快毕业了!唏嘘。

我高考考得很烂,报志愿时的纠结,咨询时的底气不足,拿到录取结果时的失望崩溃,都历历在目。

我记得当时问一个也是高考滑铁卢的学姐,该怎么办,要不要复读。她给我的回答是,放平心态,我觉得大学只是你以后成长道路上的敲门砖,剩下的都要靠自己。

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再说我都还没去这个学校看看,这么早下定论也不妥当,所以我还是拖着箱子来学校了。

四年过去了,我想重新谈谈这个话题。

2、
我表姐的大学室友,用我表姐的话来说就是,不学无术。成绩也不怎么样,还挂科,找工作也不积极,什么都没考上,整天只会在宿舍里打游戏。最后呢,她还是去了一个你听过名字的快销公司。

她自己说,自己的学校这块招牌帮了她不少,所以进了公司。现在呢,凭着自己本科学校的这块招牌,在公司停薪留职,去英国深造了。

3、
我之前在文章里写过的和刘雯以合作方身份合影的那位同学,高考失利,去了一所以以省份名字命名的大学,还不是发达省份的那种。但是她真的个人能力很突出啊,她想去麦肯锡实习,投了简历。人家给她的回复是,你的条件很优秀,但遗憾的是,你不是top universities的学生,抱歉。

后来她有机会遇到一个麦肯锡的合伙人,她和合伙人聊了以后,合伙人给了她一个机会,免简历关面试,然后她成功了,进了麦肯锡实习。进了这道门以后,她开始一路闪瞎你眼的名企之路。

写到这里,好像真的大学是块敲门砖,你的学校把你分类了,学校是什么等级的,你就是什么等级的人,无论你能力如何。也不是没有办法跨过那道坎,只是要付出比那些有敲门砖的人更多的努力。

4、
可是大学四年的培养仅仅只是敲门砖这么简单吗?

我上大学以后开始去图书馆看书了,也不是说我高中时候不去,只是我大学以后去得更频繁。一是我需要看书来保持我对文字的感觉,来维持我说话的能力,二是我很难找到人和我在同个频度上来聊天。

高中的时候我只需要每天听一听我同学们的聊天我就能掌握大量的时政的、课本的、价值观上的讯息,因为他们都比我优秀,看的书都比我多,懂的也比我多,我不需要再去大量的摄入信息,和他们聊天就够了。

但是现在不行了,找个说话聊天能聊到一块去的太难了,聊得最多的是,高考失意。可是这种话题无法长久,因为你已经做出了选择,再聊就是无止尽的不满和抱怨。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更多的,还是学校本身给你带来的视野的开阔和自我的沉淀。这些,都是越好的学校能给予的越多的。

5、
我有一段时间沉迷过成功学,尽管后来清醒了,但成功学大师们有些话也不无道理。他们说,人生的高度是由视野的高度来决定的。

这个视野的高度怎么来?很多方法了,人生导师的讲述、外出旅游的见闻、国外交换的经历等等,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来源是,身边的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你身边都是比你厉害的人,你会不知不觉也跟着厉害起来,起码思维上是开阔的。如果你上的是一个开就业指导大会只会跟你讲:“回家就业吧,北京太难了!北京不需要这么多人,回家就业多好啊!”的学校,那你的思维是没法开阔的,毕竟这个学校的眼界也只有操场这么大。

说得直白点,越好的学校,从各个方面都是越好的,如果给你讲课的是有国际视野的教授,不说你的视野冲出国际,至少你的视野能冲出校门,如果跟你一起学习的都是些分分钟碾压你的人,没关系,你在他们之中被碾压,出去你就是分分钟碾压别人的人。

6、
其实说这么多,无非就是,我觉得大学不仅仅是敲门砖这么简单,更多的,我希望是个人在大学中的成长与思维的成熟。我知道我们的教育体制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很多人的没有自我,找不到自己。那我就希望大学能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如果自己不能完成这个过程,那我希望学校能推着你去做一些探索。

而好的学校,能够提供的机会和资源,是要更多更好的。因为很多时候,起点的不同,比能力的不足更令人唏嘘与无奈。大学其实是一个人实力最直接的表达,无论以后你的学历再怎么美化,本科这四年永远不会被抹掉,也永远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7、
这是一篇鸡汤,你看出来了吗?马上要高考了,而高考很有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后一个全凭实力,连颜值也帮不上你忙的一场战斗。光听听这个,就觉得燃,因为以后的人生中全凭实力的事情可真是太少了。

多考一分就甩几百甚至上千人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我不否认高考中确实也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一般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运气也不会降临到他身上。

好啦,也不用太紧张,就算考砸了,也还有如何在二流大学保持火热的心,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完胜大学等等很多文章的,我当然也会写的,毕竟感受太深刻。

加油!

也别太往心里去,我也只是随便写写,毕竟在我心中好大学也就那一两所,迷之微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