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日本军队为何说出“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

在我国东北地区,至今保存着一个规模庞大的侵华日军军事要塞群遗址。这个修筑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侵华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军事要塞群,工程规模浩繁,世所罕见。一处处兵舍、碉堡、战壕等遗址,历经风雨沧桑,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不灭罪证。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孙吴胜山要塞就是其中之一。

孙吴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中部,地处小兴安岭北麓。北邻黑河市爱辉区,南邻五大连池市,西邻嫩江市,东邻逊克县,距黑河市区106公里,是黑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孙吴县边境线长35公里,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康斯坦丁诺夫卡区隔黑龙江相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中苏边境加强了军事部署和阵地构筑。孙吴县是当时的军事重地,日本关东军第4军司令部曾一度驻在孙吴。1941年,日本关东军仅在孙吴屯兵就达9.8万,号称10万关东军,因为这个原因,那时曾有“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的说法。

日军针对苏联制定了《对苏作战纲领》,总共在沿满苏边境一带建立了14处国境阵地,防线总长度超过一千七百公里,在重要地段其纵深达七十公里,地下深度有一百米,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这些国境阵地称之为国境守备队也称“要塞”。孙吴被称为“霍尔莫津要塞”即“第五国境守备队”,胜山是“霍尔莫津要塞”主阵地,也称为“胜山要塞”。

胜山要塞与其他要塞的建造筹划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三年,当年被日本军部称为“ 战争幽灵” 的关东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大佐在部分骨干幕僚陪同下,分乘三架飞机对边境部分地区进行秘密踏查。他们首先以东部的牡丹江为中心,侦察了东宁、绥芬河、密山以及虎林各地。接着,经佳木斯、富锦到哈尔滨,再经由北正面的奇克、霍尔漠津、黑河到海拉尔,并在海拉尔就国境地带必要地点修筑阵地问题进行了最后的研究、论证。回到日本后,铃木率道迅速在全军中调配组建了以工兵、专家为主的测量队,接受陆军省筑城本部的直接训练,后于一九三四年正式编入关东军,成为关东军筑城部的核心力量。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二日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大将签发了“关作命第589号命令”,决定把东宁、霍尔漠津及海拉尔等地作为战略要塞,于是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中苏边境第一批要塞工程施工作业正式全面启动。一九三八年二月下令编成第一到第八国境守备队(简称国守)。各守备队官兵主要从驻东北的关东军各师团及其在日本国内的留守部队独立守备队、炮兵、工兵各队抽调。

胜山要塞距孙吴县城40公里,阵地占地100余平方公里,临黑龙江前沿40公里,位于孙吴县沿江乡境内。胜山要塞有左右两翼。左有胜武屯村上大队本部,设有备用弹药库、军需仓库、有东官舍、西官舍两个军官宿舍区,还设有给水塔、俱乐部等设施,按当时的军事物资贮备,可供2000多名士兵驻守一年以上。右有毛兰屯野战阵地,有近百个不同规模的军事工事。

当年胜山要塞的主阵地配备四个步兵中队、二个炮兵中队、一个工兵队、配有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大型要塞炮及反战车速射炮;步兵用轻重机枪、步兵炮、野山炮。胜山阵地设有营房、医院、碉堡、掩蔽部、指挥所、仓库、观察所、炮阵地、机枪阵地及野战掩体、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等大量地下地上永备工事,现大部分保存较好。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苏联红军第二远东方面军红旗第二集团军由司令捷列欣中将、军事委员纳钦金少将、参谋长莫扎耶夫少将指挥,在孙吴县江段嘎巴亮子架设浮桥渡江,对驻扎孙吴县的日军第123师团等部队发起进攻。十日包围胜山要塞。十一日胜山两门加农炮、十门榴弹炮射击后因故障停射。十二日胜山一大队本部、一中队、第一机关枪中队、第一炮兵队与苏军接火,不敌而退。十三日河西山守备队逃跑,并有二百士兵用手榴弹自杀。十四日胜山的村上大队生存者逃跑,大多数人下山被俘。八月十五日天皇下诏无条件投降,但骄横的关东军借口没有收到日军大本营的停战命令,这里战争仍在继续,苏军在胜山凯旋之师与从奇克西进的坦克部队会师,形成围击孙吴日军大本营态势。十六日苏军攻克东兴屯后山,全歼日军守敌。十七日攻入孙吴县,日军投降,俘虏一万七千余人。

在1938年之后,王明贵、王钧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多次在孙吴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他们截粮夺马、夜袭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孙吴人民反满抗日的斗志。日军投降后,东北民主联军的运输部队,每天开着汽车在胜山运输军火物资,有大炮、轻重机枪和大量弹药,支援南下的解放大军。随后,附近霍尔漠金东西屯、小河西、小骅树林子一带的当地百姓进入胜山捡些遗留的废金属等,直至把所有木制品砍拆一空。从此,胜山只剩下没有用处的冰冷水泥构筑,无人问津。

当年修建胜山要塞使用了大量中国劳工,为了保守阵地秘密不被人知道,在工程建完后日本人将3000多名中国劳工全部杀害。当年在胜山要塞服役的日军上等兵北原茂卫回国后写了一本名为《阿穆尔的流血》的回忆录,书中记录:“关东军用人海战术强迫中国劳工昼夜劳作,许多劳工冻死、饿死,最后3000多劳工全部被杀掉,所以侵华日军也把这里称为'幽灵阵地’。”

日本人杀害劳工后,竟然还堂而皇之地在这里立了一块“阵地构筑牺牲者之碑”,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水侵蚀,碑的上半部已经破损,碑的正面依稀可见“观世音”三个字。杀人者出于恐惧,为被杀者立了一个“镇魂碑”,企图用所谓的“安慰”来掩盖他们的凶残。没想到,它恰恰成为其屠杀无辜中国百姓的铁证。

隐蔽在山林中的军事要塞,见证着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

如今,胜山要塞已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孙吴县投入2400万元资金对胜山要塞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一座、修建了4公里景区游步道、装修了《胜山要塞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购进了苏式T—34型坦克等设施,促进了景区整体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胜山要塞景区分为展馆和实地景区两部分,展馆主要主要从日军侵华遗址遗迹概览、要塞的构筑、要塞劳工、要塞给养、要塞军事训练、野战炮兵阵地、野战医院、东北抗联、苏联红军解放孙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等十个方面向世人展示孙吴胜山要塞景区的历史情况。实地景点主要有第一卫兵室、第二卫兵室、警备中队、地下兵舍、指挥中心、亚雷高地炮台等。

胜山要塞主阵地的指挥中心入口处在1945年被炸毁,门口已经破败,露在外面的断壁残垣由混凝土与钢筋筑造。进入内部,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尽头设有机枪孔。指挥中心建有餐厅、卧室、作战指挥室,可观测通向东、南、西、北的四个地下通道,它们通往各个阵地。顺着钢筋爬梯登上山顶,可以看到碉堡、战壕等,还能清晰地看到一条大江——黑龙江。

孙吴县宣传部退休干部杨柏林潜心研究孙吴的历史,特别是日军入侵孙吴的罪恶历史。他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文字资料,拍摄了大量照片,编写了163000字的书稿《孙吴蒙尘岁月》。此书共分十三章七十节,从不同侧面,全面详实地记述了从1932年日本关东军侵入孙吴县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战败的历史,揭露了日本关东军的战争罪行。尤其是用丰富的史料,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广为流传的“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进行了诠释,道出了日本关东军重兵盘踞孙吴伺机进攻苏联的狂妄野心。

书中对关东军霍尔莫津要塞(孙吴要塞)及其相关的日军细菌毒气战,要塞劳工,要塞慰安妇,要塞开拓团,毒害中国人民的法西斯文化、满映、烟馆、宝局、妓院,抗联袭击日军,日军溃败等方面都进行了描述,并以人证物证揭示了孙吴历史上那段最为悲惨的蒙尘岁月。这些史实警示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要以史为鉴,富国强民,永保和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