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中的平衡美學——戰國玉器
戰國玉劍璏
古今一大變革之會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無論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發生巨大變化的特殊階段。
一部《春秋》將漫長的東周史分成了春秋、戰國兩個階段,史學界雖沒有關於春秋、戰國的明確分界,但是一般而言,以“三家分晉”為起點,東周歷史進入群雄逐鹿的戰國階段。
這一時期,手工業的快速發展促使新興商業的崛起,湧現了富商巨賈,產生了市民階層;各諸侯國為應對此消彼長的兼併戰爭,開展了富國強兵與文化融合的大探索;造就了百家爭鳴的文化大繁榮。使得戰國時期在歷史長河中,表現出來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也讓後世之人,觀其遺珍,便知“戰國”風韻。
工藝精美,追求中和平衡的戰國玉珩
“平衡中和”的美學期盼根源
一、東周時期,按古代文獻中可知,小國政治上長期依附於他國,而大國之間又處在常年的割據紛爭的狀態。使得圓融安定的狀態成為了當時,無論是底層勞動者以及上層當權階級的共同期盼。
戰國雙龍共身造型玉飾
二、陰陽五行學說在東周,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特別的盛行。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我自己非常偏向於將陰陽學說歸類為,古人樸素的宇宙認識觀。與神學和宗教不同的是,這種樸素的宇宙認識論,是早期古人通過對世界的觀察,將宇宙進行劃分從而形成了五行論和陰陽學說。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一陰一陽共同作用的結果。兩者相互共生,是形成戰國時期平衡美學的思想基礎。
戰國龍鳳同身造型玉飾
三、中國古代美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長期作為哲學思想的附屬,是一種建立在陰陽五行觀念下的中行思想。以“中和之美”為核心,以宗法制度的倫理道德為特色的美學思想體系。而在當時面臨“禮崩樂壞”的情形下,很大一部分,特別是老派的當權者對於平衡中和的期盼日盛。
戰國玉質劍具飾片中的平衡紋樣
四、《論語·子罕》中提到,東周時期,美玉已經成為市場上待價而沽的商品。東周時期,各國的商業活動非常暢旺。特別是戰國時期,加上連年的戰爭、兼併,各地區的文化、思想、流行美學得到了極大的融合。平衡對稱的中和美學作為當時主流的審美趨勢,很容易就成為了戰國時期整個中國的美學主流。
洛陽金村出土戰國玉器組佩結構圖
造型複雜華美的戰國組合玉珮
戰國時期玉器平衡美學是一種多維展現
戰國玉器的平衡美學並不能簡單的用一種圖形的對稱,圖案的中心對稱等粗暴直觀的去簡單歸納。它的平衡是一種非單一維度,多視點、多角度、全方位的平衡美學。
戰國龍首紋玉珩
成對出現的戰國玉器搭配組佩時所展現出的形態平衡
一、形態的平衡:戰國時期許多玉器往往以成對的狀態出現,他們擁有著完全相同的外形,以及內部紋樣,通過以組合搭配的佩戴方式出現。
戰國絞龍紋玉珮與拓片展現出交融的平衡美感
戰國一頭雙身龍形佩之交融的平衡美感
二、交融的平衡:通過對戰國時期的玉珮紋飾歸納不難看出,很大一部分戰國玉器會雕刻纏繞交錯的雙龍、雙鳳、人龍、人鳳的形態。更有甚者會因為題材雕刻一頭兩身,或者雙頭共用一身的形態。
造型誇張的戰國S形玉龍往往可以在佩戴時保持平衡狀態
三、重心的平衡:作為戰國玉器的代表形,一些S形龍形玉飾,往往會具有較為誇張的形態和裝飾,從形態上去直觀的感覺,它的佈局往往不具有平衡感。但是它通過精心的設計,往往通過佩掛的孔道位置可以在佩掛時達到平衡中置。
戰國玉組珮所展現的搭配的平衡
四、組合搭配的平衡:戰國時期,裝飾玉珮之於佩戴者,往往是以成套的形態出現,有一些單件的玉佩雖不具備平衡的取象審美,但是在成套、成組的形態中往往起到了“畫龍點睛”或者加強平衡的作用。
戰國時期虺龍紋多邊形玉琮所體現的幾何平衡
五、面面俱到的幾何平衡:在一些戰國的圓雕玉器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件玉器在設計時,將正形幾何元素和均等分割運用在同一件玉器上。形態的八方均衡,表面紋飾的中心對稱。可以說平衡無處不在。
青銅與玉的組合帶鉤形成的平衡美學
黃金與玉組合形成的鑲嵌玉飾
六、混合材料搭配的平衡:在一些考古發掘中我們不難看到,許多戰國的裝飾,運用了多種材料的混合搭配達到平衡的狀態。青銅與玉石的搭配、黃金與玉石的搭配。他們通過鑲嵌、組合等多種方式使裝飾品的整體達到平衡。
結語:
即使我們可以將戰國的玉器用平衡的中心思想進行一個大致的概括,但是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戰國玉器並不僅僅只是我們所謂的平衡兩個字可以代表的。雖然在戰國時期,美學思想很大程度上依附於當時的思想發展史,沒有完整的美學思想體系但是具有中國獨特審美特征的美學核心觀念已經初步形成(就當前文史資料顯示)。鑒於當時的古美術形態,我們也能從中了解到中國古代陰陽學說與五行輪的關聯思維在其中的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