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怎样读才高效 —— 看了很多书还得不到长进?知识管理应该这样做
首先,你需要明白,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储存的是程序性、认知性、条件性的知识,外显记忆是一种陈述性的记忆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阅读完一篇文章后,你不能完整的将其陈述,但几天后再读,你能明显意识到你曾经看过,这个时候,内隐记忆让你的阅读速度提升不少。
回到我们的阅读情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一些思维方式和小知识碎片就进入了你的内隐记忆 —— 你不能一一陈述你学到的东西,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你便能无意识的调动一些东西进行思考和表达。
这就是我们看了很多书,感觉不到长进的原因 —— 我们没有办法一一陈述,所以才感觉自己没有长进。
实际上,要做到一一陈述很简单,背就行了。
但这样做对于你真正运用知识没有多大作用,因为人生不是闭卷考试,很多知识是可以被放入清单,可以随时查看的,我们的时间如此有限,花那么多时间把自己变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意义不大。
所以笔者认为,阅读和学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大程度的吸收、加工知识,让知识深入自己的内隐记忆,将知识化为大脑的零部件儿,而不是挑在肩上的担子。
具体讲,有以下几个工具可用:
问题导向阅读
质疑导向思考,同时多提问多搜索
灵活运用输出导向,多写作
通过笔记整合建立好思考体系
下面我们一一来讲解
1.问题导向阅读
在看书、上课前,对自己的想要明白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梳理,接下来,你的阅读和学习都将以此为核心,所有的书本和课程都应当是你的字典,你要做的,只寻找自己的答案。
罗振宇不是说过嘛:心中有一个问题,看书就和查字典一样。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需要先在你的读书笔记的第一页写下以下内容:
这本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通过读这本书,我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
这本书最重要的几个核心概念 —— 名词 + 释义 ,这一点你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再补充
除了自己思考,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完善自己的这张问题清单:别人的读书笔记、书评、朋友介绍……
2.质疑导向思考,同时多提问多搜索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碰到自己不赞成的观点,先对作者的论证做详细的梳理和了解,再用同样严谨的态度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果这些思考引发了你的一些关系不大的联想,记下来,继续你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多和朋友、老师交流,在知识平台搜索提问。
注意:以上动作应该单独完成,不要看着看着书就去完整这些事儿,这样很容易走偏。阅读时拟个清单,看完一部分再去弄是最明智的选择。
3.灵活运用输出导向,多写作
很多人阅读,乐于计算自己读了多少本,每天要看多少字,这就是典型的只顾输入。
这样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但是这些数字往往能满足不少人的虚荣心,很多营销都在用这样的手段。
但是学没学到,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笔者认为,正确的学习姿态只有一个 —— 输出。
这个输出,有很多形式比如和身边的人聊相关的话题,想象自己要把这些东西讲给被人听应该怎么讲,等等。
其实,最可行和简单的方法还是写作。
但是,千万不要去写那种“归纳大意”的读书笔记,因为这样,你所有的话都要围绕一本书去讲,想要发散或者探究一点什么都是偏题,辛辛苦苦写下来,你无非就是把一部好书降格成为一篇稀稀拉拉的作文而已。
最好的方法是写自己的东西,把在看书过程中的勾画和思考记录好,作为写作素材使用。
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会对这些信息做更多的组合、思考;你还会发现自己对其中某个东西还想研究一下,在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中,你会收获更多的东西……
以写作为导向,还能够驱动你学习:有的时候,笔者看着书架上满满的书,长长的学习计划,不知道接了下来要做什么,迷迷糊糊的觉得时间充足的时候,看一看我想要输出的文章,马上就知道要干什么了,效率和状态瞬间就会很高。
总之,只有当你将所看到的东西用于写作,把这些知识和你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缝合之后,你才能学到点东西。
当然,你也不要只知道输出,瞎写,为了写而写。还是那句话,学没学到,有没有思想和内容,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4.通过笔记整合建立好思考体系
利用电子笔记,比如微软OneNote、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进行读书笔记整理。
笔者用的是微软OneNote,层级化,也就是有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这样的分类方式,用来整合知识很方便。
记住,这些电子笔记是你的清单、你的写作素材,需要用,就用搜索工具或者直接查看,没事儿不用翻,只要经常使用,慢慢就记住了。
用好这些工具,最终,知识会深入你的骨髓,你没法一一举出你知道哪些知识,但一旦开始思考和行动,你学习的所有,都会发挥作用,有时候,你甚至都会被自己脑袋里面的东西惊讶。
如果你觉得有用,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好朋友,或者点击『 好看 』转载,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