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量表带您了解房颤的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心悸、胸闷和运动耐量下降等,也有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做心电图时发现。很多患者因为脑梗住院、半身瘫痪,才查出有房颤,或者因为对房颤危害认识不够,发现了没有积极治疗,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才发生了脑梗这样严重的并发症,令人扼腕叹息!那么房颤患者为什么会有脑梗的风险呢?这是因为房颤患者的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并伴有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血流速度或方式改变,因此在心房内可能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梗(脑栓塞)及其他体循环栓塞,引起致死致残等事件的发生。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该类事件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房颤患者必须高度重视!研究表明,不同房颤患者的血栓风险也不一样。那么,什么样的患者血栓风险更大一些、需要抗凝治疗?抗凝药物主要有哪几种?怎样选择抗凝药物?如何减少潜在的出血风险?这些都是房颤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就通过两个量表带您了解房颤的抗凝治疗。
一.什么样的情况下要进行抗凝治疗
首先需要对房颤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的评估,来决定是否适用抗凝药物。因为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所以应积极对房颤病人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目前推荐对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CHA2DS2‑VASc 评分,并依据评分数值来指导抗凝治疗:
①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的患者应遵医嘱长期进行抗凝治疗;
②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男性 1分,女性2分的患者,在医者详细评估出血风险后考虑可否使用少量口服抗凝治疗;
③CHA2DS2‑VASc评分为男性 0分,女性1分的患者暂不需抗凝治疗。
出血风险评估常用HAS‑BLED 评分量表。首先明确出血评分的结果并非用来决定是否抗凝,仅作为选择抗凝治疗方案的参考,旨在提醒医生及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注意减少或预防严重出血。HAS‑BLED 评分≥3提示高出血风险,HAS‑BLED 评分在0~2提示低出血风险。另外,在使用抗凝药物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出血情况(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月经量多等),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来决定是否调整用药方案。
注:a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60 mmHg;b肝功能异常定义为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或生化指标中胆红素超过2倍的正常值上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3倍的正常值上限;肾功能异常定义为慢性透析或肾移植或血清肌酐≥200 μmol/L;c出血指既往出血史和/或出血倾向(如消化道出血等);d凝血全项中 INR为国际标准化比值,易波动指INR不稳定,在治疗窗(一般指INR 2-3)内的时间<60%;e药物指合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该类药物也可增加出血风险。
二. 抗凝药物选择
抗凝药物的选择是在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如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评估、基础疾病情况)而定,在这里仅对其大致分类、功效、注意事项向大家做一下简要说明。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 K 拮抗剂和非维生素 K 拮抗口服抗凝药(NOAC)两类。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可降低30%~50%相关凝血因子的合成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通过多个作用位点拮抗凝血过程。华法林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出血风险较高,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复查凝血全项,以保证 INR值处于2.0~3.0。通常,INR稳定后需要每月抽血查一次,比较麻烦,但优点是价格较便宜。NOAC类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优点是一般不需要监测,缺点是价格较贵。应注意,合并机械人工瓣膜或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常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禁用NOAC。另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不宜应用NOAC。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医者根据检查结果调整NOAC的种类和剂量。抗凝药的选择建议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建议为宜。
通过对上文的阅读,大家应该对抗凝治疗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那么再跟大家强调一下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预防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来源:徐浩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