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童年记忆:捉鱼吃

【残片系列】

捉   鱼   吃

文/王婧

门前的老汪塘是我们捉鱼摸虾的天堂 。“秀儿,快来,你看,那边有多少好看的鱼。”毛芋喊着秀儿的名字,拉着我的手一起在塘边看鱼。

毛芋和秀儿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好朋友,好玩伴。毛芋个头比我高一点,四方脸,头顶上喜欢扎一个小辫子,机灵鬼。秀儿比我高许多,短头发,瓜子脸,大眼睛,不爱多说话,爱笑。我们天天在一起玩耍,疯跑,好像使不完的劲儿。

其他的伙伴也都是左邻右舍的同龄人,相差不过三岁,男孩女孩一起玩,有同辈的,也有辈份相差很大的;二蛋子是我们共同的好朋友,是个机智的小男孩,和我个头差不多高,四方脸,留着小平头,论辈份该喊我姑奶奶;二蛋子平时不喊,他挠挠头,说,喊不出来。毛芋一见到二蛋子就做恶作剧,于是大喊,“二蛋子,姑奶奶”,二蛋子又挠挠头,腼腆地笑一笑,追逐着一起跑开了去。

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会说话,懂人意,我们把它们躯散,不一会儿,它们又成群结队地来找我们。如果往水里丟点吃的东西,很快就会有一群鱼儿围过来,挣着抢着吃。鱼有扁的,圆的,还有刀形的;有黑的,白色的,还有红绿闪闪的。这些鱼基本都长不大,但繁殖能力特别强,最多的是大人们常叫它“施光皮”、“麻泥磆子”,“参苗子”的小草鱼,泥鳅在汪边也随处可见;还有甲鱼,村子里的人常常把甲鱼叫做老鳖,可那时没人吃这东西;唯独我爸爸喜欢吃,他当过兵,算是见过世面的人。

捉鱼是大家喜欢干的事。秀儿和毛芋和我经常拿家里的瓷盆,砂罐子,把里面装满水,在盆罐里面放进一些麦麸,馍,蚯蚓之类的东西作为诱饵;盆罐口上面加盖一张塑料皮子 ,中间剪一个小孔 ,用绳子扎紧,密封起来 ;再用一根长一点的细绳把盆栓住,然后用木棍慢慢地把它压沉,进入塘边的水底;要尽可能地往里面放,芦苇多的地方放不进去 ,要在芦苇不太茂密的地方放;最后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塘边的芦苇上,或树上;最好不能让人发现,不然有人盗鱼。然后大家可以各自跑玩去了。等不大一会儿,鱼寻食来了,就会从盆子上面的小孔处钻进去吃食,这样,凡进去的鱼基本上就钻不出来了。再过一会儿,就可以收获了,把绳子慢慢往上拉,一次便可以捉一碗或半碗各色各样的鱼儿,我们在一起欢呼雀跃,再看一看,比一比谁逮到的鱼多。

每次都是秀儿捉的最多,我们一起围过来,大家都很羡慕她,叽叽喳喳讨论着。有的说,是因为她盆上扎的塑料眼的大小正好,不大不小,鱼进来出不去;有的说,她的盆里蚯蚓放得多,鱼爱吃,钻进来的也多。

“秀儿,下次你来帮我们吧”,毛芋清脆地说,露出羡慕的眼神,秀儿高兴地点点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模样。

就这样,反反复复,我们跑回家拿一个盛具,碗瓢之类的,里面放些清澈的水,把每次捉到的鱼放在一起,端回家,像是战利品,凯旋而归,缠着让大人们给我们这些馋猫们做鱼吃。

大人们还常常把鱼肚子里面的东西用手掐出来,冲洗后,用盐把小鱼淹制一下;可以晒成鱼干,在锅里或嗸子上炕干,做成一道菜。用各种馍馍,烙的单饼卷着吃,有盐味,又鲜又香又脆。

当然也可以做成鱼饭,为了沾上鲜味,一家人解馋,经常在熬鱼的时候多加一些面糊裹上,再放进锅里一起煮,吃时面糊和鱼一样鲜美。煮时最好多放一些现摘的花椒叶子、大茴香、葱之类的辅助佐料,等熟了以后,用碗盛着吃,带上一点汤,一人一碗,恁鲜。

鱼锅边上的锅贴膜也好吃,特具一色。要把面活的软一点,把馍往下贴,一半留在上面,一半泡放在鱼汤里煮,一定要薄薄的,最后一把,蘸上一点水,一抹,光亮平整,熟了好吃也好看。盖上锅盖,上面常常放一个黄盆压上,黄盆里面放些水,等锅开了,水也热了,温水可以用来刷锅洗碗喂猪;煮鱼开始要大火烧,后来等锅开了以后用文火慢煮,最后再用死火炕,不大一会儿,鱼熟了,锅贴鱼馍也熟了;靠锅的上半面是脆的,下鱼锅汤里的那部分的是鲜软的,叫“鱼喝饼子”;那个香呀,鲜呀,让我每次想起来,都差点要流出口水来。

秀儿和毛芋与我们家经常“过碗”,谁家里有好吃的,就会送出一些让你家他家都来尝尝,我妈妈上过学,见过世面,鱼也烧得好吃。他们常常会夸妈妈的手巧,心眼也好。秀儿的妈妈经常生病,她爸爸就用平板车,上面铺上一条芦苇席子,身上再盖上一床被子,拉着她的妈妈去西边的村子里找医生看病;秀儿也常常跟在后面,偶尔有上坡的路或遇到车辙,可以一起用力推一下车子,帮上一把;她爸爸脚大腿长,走得快,跟不上时,她就在后面一路小跑;有时鞋不跟脚,跑掉了,她就拾起来,抱在怀里,一边用手抹汗,一边继续跟着跑。    

(未完待续)

王婧,女,1974年9月1出生,文学业余爱好者,灵璧家园网优秀诗人、作家。

(0)

相关推荐

  • 徐州睢宁方言

    徐州睢宁方言

  • 她画笔下的鱼儿和芦苇荡,妙不可言的美

    吴青霞(1910-2008),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创办者之一.转自:书画论坛 专栏 鸡.鱼.虎的画法

  • 小小池塘

    读了季老的<清塘荷韵>一文,不禁想起了我家乡的那方小池塘了. 池塘位于村东头,面积不是很大,但很方正.三面都被茂密的芦苇所包围,只有北面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几株古柳静卧在那里,似是几位 ...

  • 【毛胤萱】金鱼

    金鱼 福清市实验小学二年五班  毛胤萱 指导老师:陈秀妹 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到公园的鱼池边看鱼,鱼池里的鱼可真多:有红鲤鱼.小金鱼.乌龟,还有罗非鱼........我最喜欢的是金鱼. 今年寒假,我们 ...

  • 【灵璧故事】逮鱼

    逮鱼 文/姚红远 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不惑之年,人生已经过半.回首走过的岁月,不由地感叹光阴似箭,人生苦短.心还未老,却见两鬓斑斑.一切仿佛都还在昨天. 我的童年曾在家乡度过一段时光.那是一个小村庄,民风 ...

  • 【灵璧故事】一块鱼籽

    一块鱼籽 文/晏金福 我七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当时人们叫脾块,现在叫脾肿大.得病后面黄肌瘦,母亲说我瘦得皮包骨头,黄到牙齿.那时,农村缺医少药,再说就是有医生,哪里有钱治呀. 父亲不知听谁说的,日出前巴 ...

  • 民间故事:没给他做鱼吃,木匠就在主梁放了东西,主家却平安无事

    话说在古时候,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木匠去主家干活时,主家要好酒好菜招待.主家照顾得好,木匠的活干得就漂亮,也不会出啥乱子.如果照顾得不好,得罪了木匠,有可能就会给自己和家人招来麻烦事儿. 因为在古时候 ...

  • 民间故事:孝子给母亲延寿,宁愿变成长生鱼,此人偷鱼吃遭受惊吓

    东汉末年,有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年氏,四十多岁年纪,很早就守了寡,累死累活终于将儿子盖苦娃拉扯成人.盖苦娃二十出头,长着一副好身板,给财主家打短工度日.不过,他是一个大孝子,宁愿 ...

  • 民间故事:妻子从不吃鱼,丈夫将其灌醉偷喂她吃鱼,酒醒后出事了

    明朝时期,应天府有个叫袁啸天的渔夫,他年方二十,生得一表人才,为人勤劳能干,每天早出晚归地忙着捕鱼,一年下来倒也攒了不少钱. 袁啸天自幼父母双亡,在街坊邻居帮助下,那一年冬天他终于娶了一个妻子.袁啸天 ...

  • 【灵璧故事】童年记忆:部落村

    [残片系列]     部   落   村  文/王婧   那是我出生的小村庄,位于灵璧县的北部,一个三个乡镇交界的偏僻的地方,五六十年代属于冯庙老区,七八十年代属于浍沟大公社,九十年代以后至今属于大路 ...

  • 【灵璧故事】逮 大 鱼

    灵璧随笔 逮 大 鱼 文/刺猬 嗯!星期天就是嘚劲,能一觉睡到自然醒. 俺走到当院,斜眼看看天,"哟!太阳出这么高了,俺妈,几点了?""还能好意思问来,一到星期就撅腚睡, ...

  • 【灵璧故事】游集镇榆(鱼)上桥的故事

     灵璧 游集镇榆(鱼)上桥的故事 文/游传化 位于灵璧县北部游集镇李楼村王巷庄和朝阳镇殷寨村之间的运料河上原有一座五孔石桥,两岸七十岁以上的居民不但清楚地记得这座桥的故事而且亲眼目睹了这座桥的兴衰.据 ...

  • 【灵璧故事】禅堂湖土话系列:可吃了

       禅堂湖人的口头禅:可吃了? 文/胡桃夹子    我们禅堂一带的人遇上熟人,说的最多的一句问候语就是:可吃了?    早上遇见熟人,不是问候一句"早上好",而是问:可吃了?中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