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客池塘生绿草,把镜不知人易老:清代“梦中娶妻生子记”传奇
山东人梅和鼎客居广东潮阳,靠做生意发财致富,然后娶妻纳妾,买童仆丫鬟,在白云坛置办田产宅第,安家落户。他虽然富有,但是不骄不吝,性情洒脱,好善乐施,外乡人有落魄不能回家的,只要张口告急,他无不有求必应。人们因此钦慕梅和鼎的高义,而丝毫不嫉妒他家财万贯。梅和鼎晚年甘于寂寞,无所事事,于是开辟宅后数亩空地,构筑一轩,左园右圃。岭南一带本就地暖土肥,插竹几日即可成林,植树满月便能垂荫。再叠石作山,穿池养鱼,种些奇花异卉,倒也足以自娱自乐。东邻有个名叫修鳞的人,是州府的生员,自幼父母双亡,三十未婚,穷得常常揭不开锅,却处之泰然。
梅和鼎器重修生的品行,频频和他往来,而修生从不向梅和鼎摇尾乞怜。梅和鼎偶尔送些衣食用物,修生必定极力推辞,坚决不受,即便强迫他收下,他也会辗转报答,不差一丝一毫。梅和鼎叹道:“古先贤不轻取旁人一物,我在修生身上得到证实啊!”从此越发敬佩他的人品。时值酷暑,梅和鼎煮茶纳凉,突然下起倾盆暴雨,不久云收雨霁,一道彩虹悬在东边。仆人忽报修生登门,梅和鼎喜不自禁,认为高人雅士的鞋底能踩踏自家院内的青草,实在是一种荣幸。他倒履相迎,和修生握手甚欢,修生匆匆寒暄一番,转而目视假山,连连口称怪事:“这难道是定都山吗?”
假山东北十几步之遥,有巨石横卧,修生测其方向,颔首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石国呀!”于是沿假山向南,见到鱼池。池西岸有座蚁穴,两三寸高,他指着示意梅和鼎:“这是东海,这是蚍蜉国。”又蹲在池畔,拂花拔草,好像在寻找什么。梅和鼎陪同一旁,也不知他在干啥,只得尾随在后停停走走的,正暗笑其书呆子气迥异常人时,修生忽然寻获一物,愕然道:“真有这东西呀!”梅和鼎上前熟视,则是一条干枯的鲫鱼,长三寸有余,已虫蛀过半。修生转身把住梅和鼎的手,回到假山下,绕石搜索。
但见群蚁筑穴,衔土出入不息,他不禁怅然若失,伫立叹息,潸然泪下。梅和鼎询问缘故,修生叹道:“事情非常奇异,请到轩内向老先生详细叙说。”梅和鼎满腹疑惑,等听修生说完后,思忖许久,顿悟身世,和他谈禅论道,仿佛出家人一般相交相知。后来两人同到罗浮山采药,再也没有回来。梅和鼎的次子梅蟠根,师从鄞江的上官周,学习画画, 所以他父亲与修生的事,上官周知之甚详,我(作者)听闻后,喟然而叹:“这简直就是《南柯记》的续集呀,请允许我记载下来。”
起先修生独居一室,早晚刻苦攻读,是一个坚决有志于功名的人。某日,他读书倦困,正对北窗午睡,朦胧间见一黑衣人推门而入,身高一寸多,催促修生:“速速起来,使臣持节到了。”修生正欲致询,其人已出。修生犹豫下榻,忽觉自己的身子暴然缩小。错愕之际,彩帐已列满阶下,持节使臣的衣冠俱非当世所有,侍卫众多,大声传呼道:“蚍蜉国王召修鳞赶赴宫阙,可即刻启程!”修生再拜辞谢:“草野小民,地位卑贱,没有觐见资格,岂敢应盛情之邀,享征召之礼?”
使臣恭敬道:“大王因先生是贤者,按礼本该亲自相邀,无奈国事繁忙,所以派近臣玄蚼恭备太平车,捧献白玉,望先生幡然应召,驾临海邦。伊尹耕于莘野、姜尚钓于渭滨之事,想必先生早已耳熟能详;而巢父隐于箕山,许由用颍水洗耳之风,却非大王所希望的。”修生再三谦让,然后受命。左右呈上冠服,扶他登车,很快人马纷纭,循阶而行。行约数十里地,刚抵西墙下,修生窃念墙西就是梅家花园,行来何以感觉太远?疑心满腹,只是没法开解,姑且听之任之。
很快瞧见墙下有一城门,楼堞具备,门上题有“东关”二字。石阶一百多级,前驱按部而入,有数人跪于左侧,低呼道:“关吏守候在此。”入关后,转道馆驿,内部铺陈极尽华美,山珍海味不计其数,惟独玄蚼陪同左右。翌日出关,关吏请求扈从前往,玄蚼微动下巴:“免了!”气势凌人,修生心知他是蚍蜉国的贵臣。中午抵达国门,大王郊迎三十里,头戴紫金冠,身穿赤锦袍,披素罗鹤氅,外貌奇伟,执礼甚恭。修生下车趋身拜倒,大王答拜道:“祖宗显灵,才请得先生驾临敝国。因此,敝国的江山社稷着实有赖先生的教化。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必有东西教授寡人,寡人虽然不敏,但举国之内,惟先生之命是从。”
修生回道:“草民学识短浅,喜欢隐居山林,既缺乏管仲富国强兵之才,亦无王猛匡正时世之志。不料大王如此器重,以重于三次聘请的礼仪相邀,草民岂敢不尽绵薄之力以报?”大王大喜,请修生登上后车,告诸太庙,封为上卿,军国大事,全部由他决断。修生向来喜好经世致用之学,一朝位列高官显贵,更是鞠躬尽瘁,宵衣旰食,以求报答大王的知遇之恩。他常常请命出巡,足迹遍布郡县,沿海四十余城,各察其山川形势,亲手绘制地图。蚍蜉国西靠连绵的大山,东临大海、森林和湖泊,广袤无边。四方分设大镇,设置总督,各辖六七城,都由皇室成员充任。蚍蜉人好勇有力,崇尚义气,喜好游猎。
向南八百里有座大城,名曰大石国,民风慓悍,乐于征伐,蚍蜉人大都畏惧。修生周巡半年,国情了然于胸,转而回京复命,上疏道:“臣奉命巡视封疆,往返数千里,经历四十城,郡县无秦朝之酷吏,边关俱是汉代骠骑,地方三老欢歌,万民安定,天下太平,确实可证。只是古代的圣君贤相,居安思危,治必防乱,如今强邻窥伺,常如虎视耽耽;鄙俗成性,不亚于贪狼逐食。还请大王防微杜渐,移风易俗,勉励群臣,以达至理。”大王阅过奏章,专门下诏予以表彰。不久,大石国果然兴兵入侵,镇南都护、司空玄蚼告急。
大王加封修生为宰相,赐尚方宝剑,命他督率玄蝉、玄螱军,统领西南二镇的一万八千名兵士前往抵御。修生出奇兵绕到敌后,前后夹攻,大破石兵,俘杀数千,擒其将帅。大石国惧怕,上书请求做蚍蜉国的藩属:“修帅,真乃神人也,我们再也不敢反叛了。”修生谕示利害,全部释放俘虏。凯旋回京时,大王在紫薇宫设宴犒师,乐工歌唱《采芑》慰劳将士。大王随后任命修生为右仆射兼侍中尚书令,主持军国大事,还将女儿拖花公主嫁他为妻,并赏赐全国最好的府第,至于金玉锦绣,则更是不计其数。从此,修生平安度过四十年,五子三婿,都位列高官,权势煊赫。
时逢海边有条巨鱼,潮落失水,大王命贵臣玄蚼率全国百姓,前往取鱼。鱼长百丈,头尾如山,百姓忙碌整整一月,仅仅移动一百里。修生急忙上疏谏止,认为竭尽民力以纵口腹之欲,非盛德之事,请求停止运鱼的差使。大王召见修生面谕:“学问贵在变通而忌拘泥,背离人情而又不合时宜,所以王安石不能成为救时宰相。我国的风土人情,相国治理数十年,难道还没有深刻知悉?本国高原贫瘠,低地盐碱,百姓不耕而食,依靠游猎作为生计。巨鱼出水,是天赐丰年,群臣都上表称贺,而相国独有异议,岂非对人情世故生疏不熟吗?”修生见自己的谏言不被采纳,闷闷不乐而退。
某日,太史玄蠬奏称山间蒸腾,土地湿润,属于大水的预兆。大王大惊,商议迁都躲避。镇北都护、宁朔侯兼侍中玄蟜建议:“积石山高远深邃,可在那里新建都城。”大王大喜,派修生前去察看地势。修生来到积石山,相其阴阳,度其环境,发现山高水远,认为极不合适,于是封章驰奏:“臣奉命相看地形,察视名山,足迹遍布,无奈水源太远。开辟此地,不同于古公亶父到岐山;长治久安,也不同于盘庚到亳地。臣窃以为旧都巩固,靠山近海,称雄四方,数代承平,有渔盐之利,不如安定官民,拦水筑坝,保住京城。”黄门因事关重大,立即转奏。
大王阅过叹道:“书生之见,眼光为何这么不长远?”随后批复道:“观使者送来的图表和建议,寡人自知相国思虑深远,足见忠君爱国。只是都城临海,水患堪忧,如迁都之议受阻,则举国百姓都要变成鱼鳖。今改任中书令玄蚼为副宰相,速定新都。寡人将率宫嫔臣民,准备迁移。”修生得到诏书后,默然不言。很快,玄蚼赶到,他们一起在积石山的南麓筑城墙、建宫室、开街市、盖民房。连夜兴建,工程粗略完成,大王就已下令京师十几万户人家,陆续迁来。修生大惊,拦路劝道:“大王奈何轻弃根本之地,就不怕敌国外患,乘隙发兵吗?”大王降舆慰劳,改积石山为定都山,任命修生为旧都留守,晋爵定都公。
修生领命即行,公主和诸子都不知内情。随从半路大多逃离,修生非常愤懑。回到旧都,但见街空巷静,杳无人迹,他益发忧愤,仰天长叹:“没想到尽忠竭力,反成流放之臣,大王表面厚待我,实则暗中疏远,所谓足智多谋会使人拒绝规劝啊!我即便再眷恋不舍,又有何意思呢?不如解甲归田,还我本来面目。名利场中,不再有我的立足之地了。”于是挂印城门,单骑出关。关吏牵马询问相国要去何处,修生说明原委,关吏直言不讳:“相国忠心倒是忠心,然而趋吉避凶的道理,却未理解透彻。执着于不迁之议,而使数百万生灵尽葬鱼腹,相国难道忍心见到?”修生摇头道:“流言蜚语,哪里值得相信?”
关吏正色道:“请相国稍留八日,自会见到灾患,到时大王的用心可明,而相国的怨气,料想也能稍稍平复。”修生本就舍不得蚍蜉国,且想一观究竟,于是停留下来。三日后,天地阴晦,大雨倾盆,十日不止。平地水深数丈,树尖挂满水草,船行楼台之上。洪水咆哮而至,声如万马奔腾,触目惊心,关城地势高耸,尚且被淹没两丈四尺。修生始信迁都之计是对的,便向西再拜而泣:“臣辜负了大王的一片用心!即便大王不斥责,臣又有何面目再见臣民呢?”说完扔掉乌纱帽,纵身跳到水中。
扑通一声,午梦忽醒,修生发现自己依然躺在竹席上。 夏雨初歇,檐水犹滴,修生迅疾起身,口称奇怪,穿鞋出门,沿阶而行,思考梦中去路,依稀可辨。寻到西墙下,花砖缺口的地方,有个小洞,大如铜钱,恍如东关的模样。窥探洞内,梅和鼎的鱼池假山,历历在目。洞口有游蚁出入,修生始悟四十年的功名富贵,都是梦中蚁国幻化而成。
闲斋文末留言:梅和鼎慷慨洒脱,修生耿介忠直,都是神仙品格,所以不学仙而能入仙籍。如今世人抛弃忠孝根本和行善积德而不顾,却热衷于在名利场上追逐功名富贵与声色犬马,稍有不如意,就妄想学仙。其实七情六欲,触动心绪,纷至沓来,即便有彭咸(商朝贤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水而死)在一旁前推后拽(劝谏),走一步恐怕也万万比不上退一步难啊!
兰岩文末留言:四十年功名显赫,转成南柯一梦。因迂腐之见而去抱怨和责备,总免不掉书生之见。修生不通达时务,在现实面前碰壁,所以才最终悟道啊!(话说现在年轻人的躺平、佛系,算不算一种悟道呢?确实值得商榷)
----------------
此文译自《夜谭随录》中【修鳞】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