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股票市值或可等于阿里 腾讯,3000亿美元前没有泡沫

很多人可能还没搞懂,拼多多到底有多大潜力?

不少人,包括专业分析师,都在说:

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7亿,已经接近阿里;所以扩张要到顶了。

更多人更是不相信,拼多多会比腾讯潜力更大。

其实这个问题,稍微琢磨一下,就能明白。

马云最骄傲的两个资本:

1、淘宝和天猫的平台效应,坐着收流量垄断广告费。

他自豪地宣称自己不是电商,京东和亚马逊才是电商,自己是电商平台,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京东和亚马逊。

2、阿里云。

马云骄傲的这两个东西,其实并没那么完美。

淘宝的质量问题,没去最大限度地解决。

天猫的价格问题,没去最大限度地压降。

阿里云,只是一个国家的局域数据,不具备世界性和全局性,有很大的天花板。

阿里有天花板,是因为这样一个平台本身不完美:

一个解决了价格,解决不了质量。

一个解决了质量,解决不了价格。

再一个是没法深度国际化。

相比更早见到天花板的电商鼻祖易趣,阿里只是多了一个天猫和支付宝,变得相对更优秀。

但毕竟不完美,加上马云在商业服务上,并不彻底踏实,总喜欢通过投机忽悠炒作来加分,导致阿里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深度创新动力,缺乏深度务实。

以至。

阿里最终面对京东,美团和拼多多,哪一个对手都搞不定。

阿里的天花板,不等于也是拼多多的天花板。

刘强东说: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京东必然超过阿里。”

现在看起来,这句话并没太大毛病。

京东是稳打稳扎,可以持续成长。

沃尔玛和亚马逊都已经证明,稳打稳扎,确实可以没有天花板,可以持续成长。

当然,对京东来说,现在有点麻烦。

拼多多出现。

京东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稳打稳扎。

前面我的文章已经多次讲到,拼多多是更完美的阿里——老板比马云更优秀,团队比阿里团队更有悟性;团购解决天猫价格问题,算法智能推荐系统只认优秀,淘汰劣质,解决淘宝质量问题。

在这样一个更完美的“阿里”(拼多多)面前,京东自营业务,会面临很大压力。

京东自营,还没有像沃尔玛和亚马逊那样——对厂家压价能力突出,形成规模效应。

京东自营,跟天猫一样,都存在高价问题。

天猫和京东自营,只是相比传统实体店价格,会有优势;相比没有中间商,团购和智能推荐的拼多多,同品种下,天猫和京东自营,理论上都会完全没有价格优势——天猫和京东自营的很多产品,在拼多多面前,往往是等于是质量合格的“价格冒牌货”

所以,现在面对拼多多,京东也会很有压力。

拼多多相对阿里的完美性,就意味着:他暂时还看不到天花板——除非他完全搞不定的对手出现。

等他的用户数超过阿里,他还可以向10亿进军。

等他的用户数超过10亿,他还可以向海外进军。

之前我写这样的文章,我认为拼多多是电商界的安卓,亚马逊是电商界的苹果;沃尔玛是电商界的诺基亚。

我觉得拼多多可以轻松超越阿里和腾讯,未来的体量会等于阿里+腾讯。

多数人当笑话看,根本不敢相信。

但是最近拼多多一记狂飙,犹如平地惊雷,大多数嘲讽的人沉默了;大多数质疑的人,沉思了。

这两天,我发现。

我在清华金融一个培训班听过课的一位教授,在商业管理方面很资深的专业人士。

他(李江涛教授,也在头条)刚好也在分析拼多多。

他也认同拼多多是阿里的替代品。

他用的是“替代品”这个词,他说“业内”已经认同“拼多多就是阿里的替代品”。

我不知道他这个“业内”的代表范围,有多宽广?

但清北教授,至少应该能代表很高层次的认识。

我认为拼多多是更完美的阿里,是电商界的安卓,将来必然国际化。

他看了我的文章,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他甚至比我更清晰地预言:

明年上半年左右,拼多多股票市值,就应该能到四五千亿美元。

这个估值,也主要是对标阿里。

据网易新闻报道:

今年5月份,拼多多月活用户达到5.9亿;已经超过手淘的5.78亿。

今年三季度,拼多多年活用户达到7.313亿;超过去年淘宝+天猫+加支付宝的电商购物年活用户。

更狠的是,拼多多不光在活跃用户上,已经开始赶超阿里;在平均用户使用时长上,9月份大幅超越阿里达45.5分钟(所以这绝不是那些砍刀,就卸载的用户,就算在内的——那些用户,根本不可能支撑起这么高的时常;如果要算那些用户拼多多的用户,早应该过10亿了)!

以拼多多的潜力来看。

电商活跃用户总数超越阿里,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更大幅度地超越阿里,现在,完全看不出有任何问题。

那么,拼多多现在的市值,达到去年阿里电商体量的市值,又有什么问题?

现在多数人还有疑惑的是:

去年阿里的电商业务是很赚钱的,阿里80%的收入是由电商贡献的;一年的利润达到几百亿。

拼多多今年和明年都没可能挣到那么多利润。

这个疑虑,是没错。

但这说的只是现状,不是未来趋势。

未来趋势是:

拼多多逐步替代阿里,至少是把它挤压很难受,让他未来赚钱越来越难,高增长越来越难;甚至可能像百度,易趣一样,开始走向没落。

而拼多多,会越打越强,越赚越多。

所以。

就算一两年拼多多赚不到阿里那么多利润,但公司和股票比他更有前景;就可以享受更高估值。

一个没有什么前景,甚至将要沉没的船,人人都会弃之而去。

一个前景光明的船,很贵的船票,也有人愿意上——因为上去,就赚到。

等拼多多的体量,到阿里电商的体量;会不会也像阿里一样迎来天花板?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个问题我可以这样肯定地说。

逻辑很清晰:

拼多多确实是更完美的阿里。

阿里和京东都是互联网信息化下的产物,拼多多则是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产物。

这两者,有质的区别。

互联网信息化,最终还是由人工和中央数据在推动一切运转。

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核心基础不是人工和中央数据推动,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在自动推动一切运转。

如果把阿里和京东比喻成用热武器武装的老村长和副村长,拼多多则是进行信息智能化武装的,对他们就像鬼子进村扫荡一样的现代军队。

从现实发展来看,也完全是这种效果。

拼多多从无到有,一直是压着他们打。

再加一个美团,在拼多多面前,都毫无还手之力。

拼多多真的就像是扫荡一样在推进。

一个买菜业务,滴滴和美团搞了几个月,才推进十几个省。

拼多多9月1日上线,不到两个月, APP上显示出来的,都已经拿下25个省市。

还有大批还在推进,还没显示出来的,都已经到很多县城去了(我贵州的一个老乡,就在做拼多多买菜的地推,他告诉我就是在攻县城了,省市都已经搞完了)。

这个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让对手措手不及的风格;从拼多多诞生,甚至公司还没诞生,只是先有拼团业务的时候,就是如此。

大多数人还没来得及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拼多多,他就已经奔跑到下一个全新的境界和领域。

今年,在阿里和京东高额补贴联手反击的压力下,拼多多的增长,只是在二季度降低了一下预期。

三季度就反弹,继续高成长;并且在高补贴支出不变的情况下,还出人意料地实现了盈利!

实力打脸,以至于股价在三季报出来后,直接暴动,1300多亿美元市值的大基数;两日飙升,超过40%。

而且看股价这个上升,还是主力资金悠着的。

正常情况下,以目前的数据来看;市值应该直接超过3,000亿美元。

加上拼多多的战斗实力,到3,000亿美元;应该说,都还没有泡沫。

到四五千亿美元,也只是暂时有泡沫——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通过高速增长来快速消化。

拼多多为什么会有如此强悍的战斗能力?

首先肯定是因为团队的领悟和悟性。

其次,就是商业运行的模式。

拼多多和头条的算法,是拿云计算来直接运用,等于是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把自己武装起来。

拼多多的一笔简单的交易,一个细小的纠纷,都被武装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上;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工和中间商,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效率,却大幅提高。

马云引以为豪的阿里云计算,实际就像高级农民——做数据出来直接卖。

头条和拼多多把云计算,直接武装到自己一切商业运行中,把别人口中的鲍鱼,当泡饭。

这么强大的实力,必然可以一直打出国门。

没有出现搞不定的对手之前,头条和拼多多,都不会见到真正的天花板。

这也是为什么战斗起来,

强大的腾讯,完全压制不住头条。

而电商界一个新来的菜鸟拼多多,阿里,京东和美团3个成熟的前辈大佬加起来,都不够他打。

战斗品质差距,实在太明显。

800个鬼子,追着几十万国军跑几百公里——就是因为战斗品质差异,太明显。

说到这里。

理解的人,就应该开始明白:

10年前的腾讯,有很大可能没有现在到10年后的拼多多的潜力大。

腾讯其实也很有明显的瑕疵:

1、主营业务QQ和微信没法直接收钱,赛道没有商业百货电商完美。

2、游戏始终是一个没法完全独家垄断的创作,一不小心杀出黑马来,玩家就可能跑到别人那里去;游戏没可能享受太高的独家垄断估值。

3、现在多出来一个腾讯搞不定的头条,在内容运作上,分走一大块原本应该是腾讯能吃下的蛋糕;而且现在抖音已经国际化,对腾讯有强大的反包围封锁能力。

商业百货是最好的赛道,拥有绝对竞争实力的电商,就是这个赛道上的王者;甚至帝者。

如果说阿里是电商界的王者,京东和美团是诸侯。

亚马逊和拼多多,就是两种风格的帝者——是自己那种模式下,几近完美的存在。

亚马逊已经证明,洁净完美的电商公司,体量可以轻松比腾讯+阿里都大。

看起来可能比亚马逊都更完美的拼多多,不出意外,没有理由不比腾讯潜力更大。

没有理由未来的市值体量,不等于阿里+腾讯。

李江涛教授暂时的结论是:

阿里,腾讯和拼多多,可能构成互联网的三个新头部。

我的理解有所差异:

既然拼多多是革命阿里的,那么,拼多多崛起,阿里就必然没落。

所以我以为,接下来的中国互联网界新三巨头,应该是:

拼多多,字节跳动和腾讯,阿里很可能会去追寻百度的脚步。

字节跳动和腾讯有一定竞争关系,但主体上,还是错位竞争;不至于构成彼此的噩梦,所以暂时,他们也都还看不到天花板。

拼多多对阿里的替代性太强,很明显,已经构成阿里的噩梦。

所以拼多多崛起,阿里必然没落。

现在拼多多也必然会崛起。

政策上,已经被高度关怀和支持。

打破2选1,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在拼多多对大牌最有需求的时候,就来了。

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明显就是政策上的支持。

资本市场上,也得到高度认可。

拼多多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指数,纳斯达克100前26名权重的成分股。

唯一不被认可的就是大多数人,总觉得他有质量问题。

但是现在已经涨到了2000亿美元左右,已经大到让人不得不正视。

拼多多就是那种不怕你正视的,经得起任何审视的,会越看越喜欢的存在。

很多人觉得它有质量问题,那他就改进;甚至直接推出“先用后付”。

有问题就不用付钱——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个舆论一旦转向正面,拼多多的伟大,又才开始。

这是一个绝对狼性,对自己足够狠,对对手足够残忍,对用户足够用心的公司。

这种公司,没有理由不崛起,没有理由轻易碰到天花板。

国内开发完了,还可以走向世界。

世界走遍了;还可以技术升级创新。

当然。

这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就相当于天方夜谭。

10年前会错过腾讯的人。

10年后也依然会错过下一个腾讯,包括下一个比腾讯更好的腾讯。

因为人实际上跟猪一样,思维都是定式的——是什么样,基本上一辈子,就是那个样。

新浪会错过腾讯,360会错过百度。

他们终于有机会入股头条(因为头条最初起步需要数据,向他们提出要求,他们借机要入股),但是一年赚14倍,头条从5亿美元估值飙升到60亿美元。

他们就忍不住“激动地”赶紧抛了。

结果,又变成最大的错误。

都是搞互联网资讯的专业资深人士,看不懂新的未来的潜在东西;再换一个,还是看不懂。

这人的思维方式和悟性,说明跟猪真没有区别——都是有定式的,只是人相比猪思考的范围,可能会宽一些。

人要争区别于猪,必须能够做到对自己,对别人都客观理性;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当然,这话说起来简单。

实际往往只有极少数客观理性的人,会根据实际发展和逻辑需要来进行改变;包括否定自己和认同敌人。

帝级完美型股票,跟普通股票不一样,这种是给他点阳光就灿烂,给他点颜色就开染不坊的奇葩。

他们的股价,不是越涨越危险;而是越涨越安全,越涨越有投资价值——因为能取天下的帝者,并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就会化龙——然后飞得更高!

就像刘翔取得冠军之前,身价已经很高了;但是取得冠军之后,才是伟大收入和更踏实的开始。

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公司,只是本身没有那种帝者完美型品质;承载不起太多,所以涨高了,就会掉下来。

而且什么时候掉下来,谁也琢磨不清楚。

所以买一般的股票,都要猜什么点位买、卖——跟赌博没有什么区别。

赌博,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还不一定得到结果——因为赌博本来就是个很难的事,就注定不可能大多数人成功。

那种帝级完美型股票,他有足够优秀的战斗品质,他的防守能力最强大,他的进攻水平最优秀。

跟着他混,只要跟着就行了。

根本不用去考虑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留;然后,就不会让自己有陷入进退维谷的机会——这就有可能让自己真正做好投资交易。

人不是神,如果真让自己陷入绝境,谁都可能因为慌乱而做出错误决定。

面对这种帝级完美型股票,不应该去计算它的价值,不要去看它的市盈率是30倍50倍还是300倍。

这些理论都是刻舟求剑的理论,只适合那种一眼就看得到头的公司。

帝级完美型公司,因为有称帝的品质,他随时都可能创造伟大奇迹,取得决定性重大胜利。

这是用刻舟求剑的估值模式,完全没法揣量的。

目前财经界的教材理论不够齐全。

因为多数人都普通,没有真正抓过地级完美型公司股票。

对这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

实际上,应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品质投资博弈”。

其实价值投资和技术投机,说到底,也都是赌博博弈;而且是成功意义有限,或者是风险较大,难度较高的赌博。

品质投资博弈。

在一级市场上用得很多,也就是天使投资和一级市场上的那些 Ab C d轮投资。

这些投资,很多时候,根本没法看估值。

就只能看公司的赛道品质,团队品质。

就只能赌他们的品质,能否取得未来。

而且那些好的品质,还真值得投资博弈。

面对那种拥有帝者品质的公司,一切价值和投机逻辑,都是可笑的刻舟求剑。

这也是那么多人过去,根本认识和理解不了那么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认识不了腾讯的根本原因。

因为用价值和投机逻辑,会让嗅觉,在最优秀的伟大投资机会面前,完全失灵;根本闻不到血腥味,更激活不了战斗欲望。

所以才有国盛证券的专业分析师,写出《拼多多或火不过3年》那样贻笑大方的80页长文。

拼多多,很快又会给更多人上这样的课。

我从今年5月份就开始认为,他可以轻松超越茅台,平安,特斯拉,台积电和沃尔玛——因为赛道和前景差异已经很明显。

开始,多数根本不信。

但现在他已经飙到将近2,000亿美元。

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

现在我就是说他有能力超越腾讯,都开始有人起来认真看看,会不会真有这个可能。

毕竟,2,000亿到6,000亿美元,也就是两倍的差距。

一不小心,是有可能到的。

只是,如果只是相信到这里,还是激活不了人的战斗欲望。

因为觉得2,000亿到五六千亿,已经没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但是如果你相信他是电商界的安卓,注定将会国际化;到了五六千亿,还能轻松突破10,000亿美元。

那样,就还有5、6倍的空间——闻到这个血腥味,就可能彻底激活战斗欲望。

想到一旦国际化,达到亚马逊的水平,就基本没有什么压力。

那就是20,0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

从2,000亿美元到20,000亿,那还有10倍左右的增长空间。

想到这里,就可能彻底激活战斗欲望。

这个不可能是靠价值投资和技术投机的模型能够揣测的。

但从品质的角度来考察,这样推理,逻辑上并没毛病。

至少没有那么好,也不至于有多差——那就值得大赌。

这就是品质投资博弈的逻辑。

也只有用品质投资博弈的逻辑,能看懂现在2,000亿美元左右的拼多多。

(0)

相关推荐